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对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产业转移效应和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加以简要评价。将国内学者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基于产业转移方向的模式、基于产业转移程度的模式和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的模式,将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归纳为对比分析法和计量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2.
梧州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产业转移对推动梧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产业转移对梧州第一产业的优化效应较为明显,对梧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优化效应并未完全显现。产业转移还在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面作用。随着梧州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压力、财税流失、产业和技术依赖等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入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苏浙沪地区出现大量产业对外转移现象,这对如安徽一样的中部地区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基于企业、产业、空间三个角度,根据苏浙沪和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安徽在此次承接苏浙沪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具有的拉力因素,阐明安徽将成为苏浙沪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珠三角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产业与教育的影响效应,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产业转移及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又对高职教育产生影响,而反过来,高职教育发展对珠三角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生内动力。从实际出发提出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发展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重要变量,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人口红利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为此,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两方面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提出中部地区应抓住大好机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改善产业结构对精准扶贫的基本效应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精准扶贫的基本原理,表现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增加进口量;在选取合适变量、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精准扶贫的作用,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扶贫;提出疏通贫困地区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选择贫困地区支柱性产业、贫困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完善贫困地区创新发展考核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融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不断面临升级和调整,区际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逐渐转向中西部地区。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凭借在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潜在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但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调等相关问题。为此,应加强体制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教育资源投资、激励创新、优化招商模式更好的服务企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势来促进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创新有积极作用,但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如弱化技术创新动力、阻滞产业升级进程、影响产业结构改善、挤压技术提升空间等,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防范这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徽区域物流产业起步晚,顶层规划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安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顺利转移。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在对竞争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扩大物流本地需求、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及发挥政府组织和协调作用等方面展开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西部地区迎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针对国内东部产业转移形势的分析,结合渭南市现有的条件优势,就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服务业国际转移促进承接地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并用山东省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总效应,结果表明: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正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因此,还需在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做进一步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消费升级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明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总量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均能发挥显著中介作用;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革,推动各产业升级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电子商务发展仅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未体现,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跃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山东省在产业结构水平上亟需提升改善,有必要思考从京津地区等高产业梯度地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优化自身结构。通过构建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山东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强弱,认为山东省在各一级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与京津地区形成有效互补,但在产业基础配套、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流动与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还亟需提升,才能更好提高对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何锐 《华章》2011,(31)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广东河源产业转移承接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认为产业转移承接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了河源工业化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并对金融与转移承接以及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新兴产业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西部地区迎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针对国内东部产业转移形势的分析,结合渭南市现有的条件优势,就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A3):194-195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并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为安徽的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批复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6年多来,皖江城市带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好促进全区战新产业长效快速发展,本文运用spss进行区间估计测算其战新产业总体集聚程度,并与京津翼战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探究其在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区域发展、加强地区衔接配合等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提供有利参考,促进皖江城市带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安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是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给相对欠发达的安徽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层次需要实现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承接单个产业向承接组团式产业转变、从政府外出招商向企业自主联合转变、从承接加工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从承接衰退型产业向扩张型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