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旧西藏对比》是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的固定专栏,专栏以对比的形式,传递旧西藏恶,新西藏好的话语框架。《对比》专栏要长期发展,必须努力避免叙事主体和叙事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立体统筹叙事主体人口学特征,建构多元模式的话语框架。  相似文献   

2.
栏目的定位决定了《安徽新闻联播》的播音创作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把准时代脉搏,紧随时代步伐,用情发声、用爱吐字、用心创作,讲述好"安徽故事"。本文以时间的推进、时代的进程为轴线,分析论述《安徽新闻联播》播音风格的演进、形成、创新过程,并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对《安徽新闻联播》播音风格的转型升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国内     
《新闻实践》2014,(2):4-5
央视《新闻联播》将启用新演播室 2月17日中国网电:据新浪娱乐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新演播室即将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日前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旗下的设计专栏作者就此专访了为央视新址新演播室设计的美国著名演播室设计专家Jim Fenhagen。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8,(4):32-32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为报道好全国两会,在“全省新闻联播”中推出了《崛起中部——共同的期待》和《花枝两会日记》两个专栏。其中《花枝两会日记》是以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导游文花枝的日记形式报道其参加入大会的感想、体会和打算。文花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她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5.
《长空短语》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全省新闻联播》节目的一个专栏,它与《全省新闻联播》节目同时开播于1987年11月15日,每天播出一题,每题约一分钟,至今共播出约960篇。三年来的实践说明,新闻节目中设置这样一事一议的小评论栏目是符合广播特点,受听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6.
《新京报》2月8日B26版《任东来专栏》,登载了一篇题为《单极好,还是多极好》的国际评论。这篇1500来字的章,写得观点鲜明,紧扣主题,分析得条理清晰、材料扎实,是一篇上乘的国际评论佳作。那么,它的写作特色表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战友报》后勤专版上先后创办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专栏,其中《管得宽走军营》、《郝助理就餐记》、《后勤管理多棱镜》、《后勤管理一招鲜》等4个专栏先后获得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三等奖。总结办专栏的体会,笔者深深感到,真正创办一个好的专栏,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策划创意,仔细谋划设计。 专栏是专版的精气神 所谓专栏,就是由若干有共性的稿件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组成专栏的稿件,必定要有某一方面的共性。这种共性可以表现为同一主题、同一内容、同一特征或同一体裁。专栏按其构成来…  相似文献   

8.
从6月初开始,《新闻联播》挂标播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专栏,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展现我国1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迎接十八大报道的核心主打产品,持续时间将长达5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福建省评选首届新闻名专栏,在全省选送的70多个候选专栏中,《湄洲日报》“新闻眼”脱颖而出,成为报刊类6个名专栏中的一个。报纸要提高质量,增强可读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好的专栏或专版。近几年,新闻界推出的不少专栏(专版)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晚报》的“今晚谈”,《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等等,这些令人叫好的名专栏,使媒介的阅读率大大提高,成为媒体的“卖点”。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节目片头栏目头一般由节目名称、节目主题词、音乐、音响和图像等混合构成。它是节目的脸面,是节目的品牌。好的节目头是先声夺人,让人久听久看不厌的,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引起大众对节目的理解和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星星火炬》、《全国新闻联播》等节目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之子》、《曲苑杂谈》、《军事生活》等节目的片头就深受群众青睐。但是,也有一些节目的片头栏目头在设计、制作上考虑欠周,结果使节目和受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一位听众对穿着印有“729早新闻”字样T恤衫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1,(3):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月26日~2月17日,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央广新闻》等节目中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先后派出60多支采访报道小分队深入基层。民族之声、藏语广播、维语广播统一开设《来自基层的报道》专栏,军事节目《国防时空》开设《新春走军营》专栏。中国广播网及中国民族广播网用蒙、藏、维、哈、朝5种语言刊发记者在基层发回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了4位新播音员康辉、郭志坚、海霞、李梓萌。时至今日,观众或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新面孔是否真正改变了《新闻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新闻联播》4位新面孔的媒体及社会关注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林仙久 《新闻记者》2005,(10):56-57
福建《湄洲日报》有一个专栏叫《纪实快餐》,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在全国报纸副刊每年一次的好专栏评选活动中,与全国各大报“同台竞艺”,连续九次(届)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年度好专栏奖。曾有评论者说:好专栏自己会说话。一个地市日报的副刊专栏,能坚守十多年不衰,印证了这个简洁的判断,也说明了她具备好专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6,(6)
一个值得回眸的专栏■文/薛耀晗一个值得回眸的专栏为一名“新闻官”,每当我拿起一张报纸扫描时,那些触目有感的好新闻、好标题、好版面,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烙印。若是好专栏,则一期接一期地关注下去。对《城市金融报》每月一篇的《上月经济回眸》就是这样。它创办于...  相似文献   

15.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6.
点击传媒     
《花枝两会日记》有真情实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为报道好全国两会,在"全省新闻联播"中推出了《崛起中部——共同的期待》和《花枝两会日记》两个专栏。其中《花枝两会日记》是以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导游文花枝的日记形式报道其参加人大会的感想、体会和打算。文花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她克服困难、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诚恳的态度问计于民,写出了开发韶山红色旅游的一份议案。《花枝两会日记》宣传了来  相似文献   

17.
《630爱心桥》是赣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以“爱心·帮助”为主题的专栏节目,是当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栏目之一。《630爱心桥》专栏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收视表现.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除了专栏本身契合了大众的收视需求,彰显了媒体社会责任外。还得益于专栏在创意策划和实际运作中,把握处理好了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25日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设了两个分别以国内和国际为内容的小专栏"联播快讯"。专栏中播发的消息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文字精炼、语言流畅、容量较大。看后顿感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可以说简洁之中尽精华。  相似文献   

19.
专栏是报纸版面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专栏都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好的专栏,不但能够赢得广大的读者,而且对培养锻炼编辑、记者队伍的能力素质有着较大促进作用。作为一家军兵种报纸,《人民武警报》在专栏设置和经营中深钻细研,不仅提高了办报质量,也赢得了基层官兵的厚爱。  相似文献   

20.
吴悦峰 《新闻实践》2011,(10):20-21
今年1月份起,浙江之声电台按照浙江广电集团的要求,开展了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这一活动以“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为主题,重点关注基层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领域,深入反映基层群众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浙广早新闻》、《浙江新闻联播》开设“记者新春基层行”、“来自基层的报道”等专栏,迄今共播出记者采写的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