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闻报道是记者采访的结果。可以说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过程,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笔者现就电视新闻采访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秦勇 《记者摇篮》2004,(6):37-3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收集有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呢?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谈谈个人见解。做好新闻报道,可以说是七分采、三分写。成功的采访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次采访前应初步掌握新闻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等信  相似文献   

4.
对于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而言,新闻采访既是基础,也是决定新闻质量的前提,采访工作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广播记者,如果想要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除了具备基本的新闻报道技能之外,还应该学习新闻采访技巧,切实地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的新闻采访之中。  相似文献   

5.
胡总评  唐棣 《视听纵横》2006,(4):108-110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报道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该是记者的基本功,采访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得法,是否深入到位,是否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命门。本文将对记者如何用独特的眼光发现新闻价值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1):29-29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7.
浅析广播新闻采访的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记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一位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  相似文献   

8.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为新闻记者在写作之前的一项特殊的调查工作,不仅需要记者认真地询问与记录,更需要记者细心地观察、倾听并思索。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有通过正确的现场观察,深入到事件本质中才能更有利于在采访中获取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采访中的观察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竞 《青年记者》2000,(3):43-43
电视观众对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记者在新闻采写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是否深入,不仅直接影响到任务完成的好坏,而且还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目前,县级台记者在采访上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两多”,即跑会多、跑机关多。这两多导致记者新闻采访“五少”;即:深入采访少,掌握第一手资料少,了解新鲜事物少,摸到新动向少,发现新问题少。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精品力作少,而不痛不痒、无棱无角的  相似文献   

11.
汪晓颖 《新闻传播》2010,(6):110-110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陈晓林 《新闻前哨》2000,(11):31-32
著名记者艾丰说:“人民记者决不是生活的消极旁观者,他不仅是生活的记录者,而且是斗争的参加者。不仅用发表报道参加斗争,而且就在采访过程中,也应以主人翁的身份适当地参加斗争”。这种直接干预生活的采访方式,通常被称为介入式采访。介入式采访需要记者采访的深入程度大大加强。记者将自身融入生活,融入事件,所采写的作品有现场、有过程、有深度、有感情,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和记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介入式采访不仅是个采访方式的问题,它同时也反映出记者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努力为群众…  相似文献   

13.
刘嘉 《记者摇篮》2005,(6):60-6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正隐性采访的新闻报道以其直观迅速、真实可信吸引读者眼球,国内越来越多的媒体青睐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媒体记者各显神通深入新闻现场报道。然而,我国的社会法制已日益健全,权利界限也越来越清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业内外一度也是争论不休,记者因隐性采访造成新闻侵权吃官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在隐性采访中如何规避新闻侵权,业内人士也越来越重视。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求新的创造性劳动,新闻采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传播新事实、报道新经验、探寻事物发展的最新趋向,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发掘新闻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增强记者的创新意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报道质量的高低,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展现新闻事件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是广播电视记者的天职,而社会生活复杂多变,采访对象的特点千差万别,需要记者以职业之情引导人性之情,从而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价值,进而传播社会正能量。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对记者在采访中如何合理引导情、深入提炼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也是记者提炼新闻事件的精髓、反映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升华编辑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采访前的准备成功的采访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采访前应初步掌握新闻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等信息,了解当次报道相关的方针政策,以便准确掌握宣传口径,体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采访失败的情况:记者虽然事先也作了大量案头准备工作,设计了不少精彩的提问,但是在事件现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却遇到困难和阻力,甚至采访失败。记者问的当事人不答,当事人却滔滔不绝自说自话;记者问得多,当事人答得少;当场采访得非常热闹,但当回来看素材后却发现,根本不能用或可用的非常少;更有甚者,记者自以为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搞清楚了真相,但再经人一点拨或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却发现自己被蒙了,原来自己掌握的情况完全是虚假的,事实恰恰相反。这种采访的失败本质上反映了记者与被采访者这对矛盾的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分为多种类型,时政新闻是最重要的一类,对社会受众容易起到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媒体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分析新闻线索,才能增加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信息量,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充分发挥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赵金君 《视听界》2004,(5):66-66
在实际采访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记者穿着沙滩裤采访外事活动,撑把太阳伞采访烈日下操练的士兵,西装革履采访田头农民,穿着连衣裙采访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等等,衣着打扮既与采访的现场不相协调,也使被采访的对象感到别扭。人的仪表实际上也是双方交往的一种语言,记者的得体仪表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采访气氛,拉近被采访对象与记者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打开采访通道,使采访对象迅速进入采访情境,便于记者从宏观到微观主动地控制采访全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记者感受环境、体验生活,增强新闻报道可读性和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