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仕光 《师道》2004,(12):38-38
学校本应是学生的乐园,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明亮,心灵越来越自由。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能说会道的嘴从此紧紧地闭上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罗根培 《师道》2006,(9):19-19
学校本应是学生的乐园,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明亮,心灵越来越自由。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能说会道的嘴从此紧紧地闭上;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  相似文献   

3.
一、聋生入学时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同学进入学校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学前,不少聋生没有远离过家门,尤其是受家长过分溺爱的孩子.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学校,住宿舍、吃食堂,失去了往日家庭的宠爱和父母的悉心照料.有的同学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表现出痛苦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石迎志 《学子》2013,(12):4-4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本应将孩子教育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而现今的教育却越发丢了模样。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真正进入社会后无法应用,一切都必须要从头学起。这时,很多上班族的第一反应就是浪费了美好的二十多年光阴,所得到的只是一张面试的敲门砖。因此不少人反思:上学时到底在学习什么?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在质疑:为什么要来上学?  相似文献   

5.
为赏识教育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它颠倒了教育的本质.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以分数论成败,造就了一大批被分数淘汰的人生的失败。教学的目的本来应该使孩子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应试教育却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不少学前渴望上学的孩子。上学后普遍变得厌学、逃学,甚至打死也不肯再上学,不少孩子上学前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个性、灵气消蚀殆尽。  相似文献   

6.
语录     
《中国德育》2013,(2):5-5
@孙云晓:孩子进学校读书并非仅仅学习知识,如何与同伴相处是其社会化极为重要的途径,如果让孩子在家上学远离伙伴可能会造成重大缺失。同时,适应学校的各种生活,也是大多数孩子的必修课。因此,父母在决定孩子是否在家上学时需要慎重行事,特别要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8.
王守玉 《宁夏教育》2011,(10):42-4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6,(10):24-24
“今天估计高高兴兴上学的孩子不多了,相反许多孩子怕上学,怕见老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日前透露,大约80%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韪来自老师。目前,伴随越来越多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独生子女步人教师岗位.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韪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日益明显。罗洁坦言,不少刚毕业的教师并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一些基本问韪.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等问韪。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同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一天中最难过的时间是哪一段?有多少父母明确地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在出门上学前磨磨蹭蹭,毫无快乐可言?某教育机构1月初发布了一份题为《孩子,你为什么不愿上学》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很多孩子一天中心情最沉重的时段,是他准备出门上学的时候。无论孩子的个性多么开朗,当他意识到将要前往学校上课的时候,心情会瞬间变得黯淡。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4,(11):56-58
怎样兼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呢?我经常看教育孩子的图书,有专家说:"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需要在学校和课本学习之余有更多的生活体验。"现在,我的孩子上初中了,课程确实比较紧张,怎样兼顾呢?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哪些体验?刘称莲:初中孩子的课业比起小学的确繁重了很多,但生活的体验可以是随时的。比如自己骑车上学,就会有很特别的感受。女儿初一的时候骑车上学,有一天在学校车棚放车的时候,碰倒了一大排车子,  相似文献   

13.
步云 《中国教育》2005,(1):62-62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们的孩子却生活和学习得更沉重乃至更痛苦了?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孩子会变得冷漠、自私、偏激和消极?原因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在于我们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远离了社会和孩子最根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如果我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我能做主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儿童教育究竟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权利?目前,欧美国家关于孩子“在家上学”相关的立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消除学生上学遥远之苦,解除务工家长后顾之忧,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这给当代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招收的初中生良莠不齐,加上平时在家养尊处优、依赖性强、情感脆弱,又吃住在学校,远离家长的呵护,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  相似文献   

17.
徐亚群 《中学教育》2006,(10):40-40
孩子在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放学后我去学校接他。顺便到他们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找一个老师有事情,让孩子和我一起走,孩子不愿意上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不准进办公室。我说,我和你一起上去,爸爸也是老师,你是和爸爸一起去找人有事情的。孩子很是紧张地跟我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孩子紧紧地和我偎依在一起,显得更加紧张了。教师办公室对于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我感到很是奇怪。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黯淡了?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现在竟提不出问题了……今天的少年儿童,离得最近的是学习和教育,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有创新性并令学生愉快和自信的教育究竟离他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灰暗,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却变得一个为什么都问不出,“好孩子”的感觉也逐渐被“坏孩子”的感觉所取代。究其因,许多家长在家教方面存在误区。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教育者,我常常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很多甚至大部分孩子不愿意上学?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所谓的"差生"、厌学者越来越多?为什么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等生,到了高中突然就沦为了学困生甚至是"双差生"?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随着学校生活的结束,学习也就基本终止了?为什么孩子们贪玩,喜欢探究他感兴趣的游戏,却极度厌恶学校生活?为什么家长、老师常常把孩子的成绩下降或厌学,归因为态度问题,甚至道德问题?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