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佛武结合的基础及对少林武术的渗透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证了佛教的宽容性和世俗性是佛武结合的理论依据;恶劣的社会环境是佛武结合的现实基础;佛武结合后,佛教的修行理念与修行方式对少林武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是少林武术的最主要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5.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和脊梁,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今天少林武术这块传统文化瑰宝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保护"的地步,少林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少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经正在成为很多关注民族文化命运的各个领域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通过逻辑归纳与演绎,阐述了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亟需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保护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开发利用对保护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武术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佛学和儒学交流的产物,是中国化佛学——禅宗的产物。少林武术文化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中国化佛学——禅宗,在其文化的最深层次则体现出土生土长的中国儒学文化,传统儒学思想在少林武术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具体体现,但是少林武术文化又有着与儒学不完全一样的指导思想,具有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今天,只要我们一谈起"中国功夫"或"中国武术",脑海中所派生出来的"少林"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今"少林武术"已成为中国武术文化有力的象征,成为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张"名片".少林武术作为中国北方武术流派的代表,是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历史悠久、门类最多、体系最大的门派.由于少林寺特殊的佛教文化环境,历经一千五百多年,使少...  相似文献   

8.
2008年出版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套装上下卷)》(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记载少林武术套路招式的英文版专著。该专著作者刘海超素有“少林武术名家”之誉,他以传统佛、儒、道思想精华为主旨,对少林武术战术、战略和武德、武风进行全面系统阐述,融合武术、中医理论与哲学,详解少林武术套路,是我国武术学科学术理论与武术教学实战相结合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可圈可点的专业性译介,对于国内和英语世界武术爱好者不失为一套图文并茂、易于接受的优质教材,也供国内外武术科研工作者之需,其术语研制对推动中国武术术语标准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国务院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对少林武术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少林武术,把握少林武术的文化精神,继而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弘扬、发展少林武术。将其蕴涵的文化义蕴在新的时代重新发现、重新唤起,并在更高层次上加以发扬和转换...  相似文献   

10.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国内外久负盛名。由此可见,少林武术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少林武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内容和活力,而且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与少林武术特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2.
浅析少林武术的禅武结合与异质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与禅宗这一外来教派在少林寺特殊历史环境中的有机融合产生了震撼世界的中华瑰宝-少林武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禅宗思想与少林武术的结合过程进行了理性分析,认为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作用。禅宗教义彻底而深远地影响了少林武术的技术风格及其理论发展,并深深地渗透于少林僧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享有名门正派之称的少林武术也对禅宗在中国的推广与传播起到了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少林武术产业的现状,阐释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通过产业集群的理论,揭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并运用SWOT分析少林武术产业集群的优、劣势,提出少林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海超  王晏 《体育学刊》2004,11(5):69-71
少林武术教育对少林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少林武术虽已实现了制度化教育,但在教育制度、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探讨了少林武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规范化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少林拳近年来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自身所携带的语言、习惯、习练场所等方面被人们忽视。文章以登封市少林拳为例,对少林拳传播过程中容易被人遗漏的文化空间进行阐述,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少林拳文化空间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力求为少林拳文化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世界各族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关于少林武术起源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很难对少林武术的起源下一个确切的定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寺与武术的结合、少林武术的发展和形成规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少林武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详细分析少林武术、气功以及技击与禅,少林武术与佛教戒约等关系,充分说明了少林武术文化与佛家禅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林武术传承理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林武术自诞生起就与佛教禅宗、政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林武术是在战争的实践及广泛吸取民间武术的基础上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少林武术以独特的开放性和融摄性广纳百家之长,不断地与中外武技进行交流,逐步形成了目前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