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认为学校是文明的传习所,是精神的滋生地,是知识的大校场,不论在何时承担此任务的是老师。虽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但教师应“在他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卢梭)。所以,教育不仅需要学识辅佐,而且更需要智慧灼照;不仅需要勤奋支持,而且更需要以智慧统领。  相似文献   

2.
一位哲人说: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优秀校长一定是以‘团队的完美’而实现个人完美的。从事校长工作十余年,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成就师生成长的开发者、教育者、促进者、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所谓“瞬间转移”(teleportation)技术,是将人或物件瞬间从一个地方消失,再在另一个地方将其重新现形。这就意味着,旅行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将会消失.人或物体从一个地点瞬间到达另一个地点,不需要走一段物理路线。10年前,科学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而目前世界上有6个科学团体在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冶 《辽宁教育》2011,(1):30-31
一位哲人说:"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优秀校长一定是以‘团队的完美’而实现个人完美的"。从事校长工作十余年,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成就师生成长的开发者、教育者、促进者、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用一些完全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行吗?数学上把若干个互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称为完美正方形。别以为作出这样的正方形是一件易事.实际上,直到本世纪30年代,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作出一个完美正方形来.甚至有些数学家断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6.
蒋萍 《考试周刊》2014,(2):187-187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次心灵雕琢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7.
朋友以前在外资企业做技术骨干。有一天,另一个部门空缺一个经理,但没有派遣她过去。朋友觉得不公平,总经理交代的工作,她都已圆满完成,而且比别人认真努力,为什么派别人却不派她?总经理说,因为那个岗位需要做很多沟通工作,但平常只看到她一个人埋头苦干做事,很少与别人沟通.所以不能派她去。  相似文献   

8.
成长的代价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3,(8):122-125
Q: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关注着,包括不好的地方吗?A:当然,我知道有些人在等着我犯错,这样就好落井下石。有许多人在试着把我扳倒,有很多恨我的人,这些人在等着我自己陷入困境。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会犯错,但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不认为我是完美的.在任何方面都不完美。  相似文献   

9.
汪铎 《江西教育》2014,(1):84-84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以说教育就是唤醒,而要唤醒学生的灵魂就需要交流,教育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每个老师要教两三个班.小科老师还要教更多的班.而且每个班都有很多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向自己倾吐心声.也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耳提面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的经验就是建立师生交流本..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临界状态是指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从一个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个物理过程的转折状态.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恰好出现”或者“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追求完美并没有错。谁不希望平步青云、前程似锦.谁不渴望锦衣玉食、名车别墅。但这样的生活是不能被冠上“完美”二字的,相比之下,它们太简单,也太浅薄。鲜花需要绿叶来点缀,不凡需要平凡来衬托,同样,完美需要痛苦来诠释。只有经历痛苦,方知何为苦尽甘来。历经了生活的磨  相似文献   

12.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父母在他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慈爱和严爱时的一段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把未来图景描绘得“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道路铺满鲜花,生活幸福美满”,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人为地造出一个温室,把学生思想净化到单纯,导致学生幼稚天真,社会适应能力差。另一个是过分地宣传党和国家在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挫折     
挫折周奉真当一个人呱呱坠地,父母总希望他(她)在岁月的航程中事事顺心,谱写一帆风顺的乐章。完美顺心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然而凡事要求尽如人意又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想法.“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类祝词有几次能在生命的本体中得到印证?现实倒使人宁信“人...  相似文献   

15.
1.要证明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只要证明它们的和大于零即可.又a、b、c不全相等,2.n的个位数字是5,理由是都是奇数,又,而5与任何奇数的乘积的个位数字都是5.3.要计算两人相遇的次数,先求出某单位时间内两人相遇的次数,问题就容易了.根据已知,其中一人游一个来回(即180米)需要60秒钟,另一人游一个来回需90秒,显然经过180秒钟(即3分钟)后两人都回到各自的出发点,在这个时间内两人相遇的次数很容易求得(相遇的次数是5次).于是在12分钟内两人相遇.4.姑娘借给兄弟三人一只羊,此时羊的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而理解则包含着澄清、修正,以及不断扩大的断定。为了理解,并不需要配戴另一个人的眼镜,只需要进入对话、进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首先应该知道力是不能脱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力就至少应该存在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从课本上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常用推、拉、压、弹、举、托、吸引、排斥、支持、摩擦等词汇表示,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意思都需要有物体存在,而且至少需要有两个物体存在.比如,推土机推土,就有推土机和土.人拉车,就有人和车.再比如,汽车刹车后车轮和地面摩擦中,也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是车轮,另一个是路面.我们把这两个物体分别看成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若把推土机、人、车轮都看作为施力物体,则土、车、路面就是受力物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Milosevic不等式改进和加强的结论,在对其条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用初等的方法,给出了几何不等式∑cos^A<1的另一个简易的证明,从而使Milosevic不等式的推广与证明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9.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宝锋摘编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导致高度的成就.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  相似文献   

20.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暇的,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点;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做的完美极致,或多或少地有一点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