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近10年间辽宁省高校学生体质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洪  芦特  金琼 《体育科学》2005,25(2):45-47
对 1991、1995、2 0 0 0年辽宁省高校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 ,1995年与 1991年相比 ,男、女生除胸围外 ,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 1991年 ,且除男生身高 ,女生80 0 m跑外 ,各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0 .0 1) ;2 0 0 0年与 1995年相比 ,身高、体重、胸围 3项反映身体形态指标的平均值均优于 1995年 ,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1) ,但肺活量、5 0 m跑、立定跳远、10 0 0 m跑 (男 )、80 0 m跑 (女 )均明显低于 1995年 ,经显著性检验 ,除男生 5 0 m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0 .0 1) ;2 0 0 0年与1991年相比 ,身高、体重、胸围、5 0 m跑、立定跳远均优于 1991年 ,除男生胸围、男、女生 5 0 m跑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肺活量、10 0 0 m、80 0 m跑成绩均低于 1991年 ,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卫  李丰祥 《体育学刊》2004,11(1):52-55
18~ 2 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 ,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 (LBM)却呈下降趋势 ;18~ 2 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 ,男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 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5) ;女生 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 (P <0 .0 1) ;18~ 2 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 ,体脂高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 0 0m跑 (男子 )及 80 0m跑 (女子 )、握力体重指数等 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 ,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P <0 .0 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 ,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男性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测健康总分显著高于女性.(2)60-69岁的老年人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质得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和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不锻炼者.(4)参加集体形式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自测健康各因素和体质得分均高于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老年人.(5)文化程度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就越好.(6)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高校女教师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性进行评估,旨在检出高危个体,对其实施重点预防,对于高校教师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选取西安市2010年来我院教学实验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年龄在35~59岁的高校女教师126名为研究对象,按每五年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采用上述方法对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将各危险因素分层评分求和查表即得所对应的10年发生ICVD(ischemic-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的绝对危险。结果 (1)除HDL-C均值为1.25略低于1.29 mmol/L外,血压、TC、TG、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均值都在正常范围。(2)所有教师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绝对危险均≤5%,为极低危。(3)被检出的MS人群与非MS人群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40~44岁/45~49岁年龄组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5~59岁年龄组与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0~54岁年龄组与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44岁/45~49岁年龄组与55~59岁年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受测评的高校女教师缺血性心血管事件10年发病危险度为极低危,推测可能与受试者均无吸烟这一危险因素,大多数年龄偏轻并具备职业运动特点有关。(2)与非MS人群相比,MS人群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识别、诊断MS,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运动及营养处方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分析合理的运动及营养处方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合理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和超重范围、腹部脂肪比率正常和超量、人体营养成分中的脂肪及无机盐含量、身体左侧上下肢、躯干肌肉力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老年人体重的肥胖范围与右侧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采用合理运动处方和合理营养处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与合理饮食,对老年人体重指数的正常、超重、肥胖,腹部脂肪比率正常和超量,人体各种营养成分、身体左侧上下肢、躯干、右侧上肢的肌肉力量有显著影响(P〈0.01),对老年人腹部脂肪比率严重超量、身体右侧下肢的肌肉力量存在影响(P〈0.05)。提示: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更明显地影响老年人体重指数、腹部脂肪含量,使其体内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含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2000年国民体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浩 《体育学刊》2003,10(1):56-58
采用随机抽样 ,对惠州市幼儿、成年人、老年人 2 6 5 6例进行体质测试。统计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值 ,可作为惠州市成年人、老年人、幼儿体质测试和研究的基础值 ;成年组与 1997年测试结果相比 ,体质状况有所上升 ,但女子不如男子 (P <0 .0 5 ) ;农村人群体质低于城市人群 ,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老年人的体质不合格率高 ;幼儿组体质状况趋于正常 ,城市幼儿体质状况好于农村 ,但农村幼儿的勇敢、胆大的品质优于城市幼儿 ;有科学指导、经常且有效的体育锻炼才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体育锻炼对策。方法:以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锻炼问卷为工具,通过随机抽样207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10项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症状)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职称在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因子与体育锻炼之间均有着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P<0.05;r<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t<0)。结论:(1)高级职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教师中较为严重。(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3)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城市老年人慢性疾病、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宁夏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而在患慢性病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0).(2)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锻炼意识强、锻炼动机明确、锻炼项目多元化、锻炼场所较集中等特点.结论:宁夏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较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老年人经常选择免费场所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9.
1.对象与方法使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确定的测试指标、方法和仪器,于2001年10月在宁波市老年大学、市离退休教师协会、宁波港务局老年活动中心随机抽取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1669人(男798人,女871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全国同龄人组(对照组)对比分析。同龄人组数据来自《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研究》。2.结果与分析(1)身体形态:测试组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同龄水平比较,除男子65~69岁年龄组低于全国同龄水平外,其余各组均高于全国同龄水平,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只有女子60~64岁年龄组显著高于全国同龄水平(P<0.01)。体重随年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体育锻炼对体质弱势大学生抑郁水平及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200名体质弱势大学生随机分成四组,男对照组(T1)、女对照组(T2)、男锻炼组(D1)、女锻炼组(D2),每组各50名.对照组正常学习和生活;锻炼组每周三次体育课,每堂课80min,持续16周.结果:(1)D1、D2组SDS标准分实验前后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2) D1、D2组SES得分实验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3)锻炼组实验前后抑郁水平与自尊水平的线性回归分析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16周的体育锻炼能有效的降低抑郁水平;提高自尊水平;自尊水平会随着抑郁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从健康自愿者中选取年龄在60~65岁的男性50名和女性45名作为受试者,按不同性别和振动频率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实施为期24周的振动力量训练计划,每周3次,分别对血压、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AC和β进行测量;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频振动后,受试者的AC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降低幅度在S4—S6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性降幅大于女性(P<0.05);β较训练前显著上升(P<0.05),升高幅度在S4—S6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性增幅大于女性(P<0.05);2)低频振动后,受试者的AC较训练前显著上升(P<0.05),β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5),两者的变化幅度在各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长期高频振动训练可能会降低低龄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且男性的下降趋势大于女性;而长期低频振动训练对低龄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弹性则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空竹"运动对老年人情绪、睡眠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民族传统项目“抖空竹”对老年人心理与睡眠健康的影响,通过对参加空竹运动前后的6 0名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空竹”运动后的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运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焦虑和抑郁分值显著小于运动前,且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 <0 .0 1)。由此表明,“空竹”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状,起到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效果,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对象与方法:运用实验法,以16名广东省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膝关节等速肌力,选取峰值力矩(PT)、异侧同名肌比值(PTR)和同侧屈伸肌比值(H/Q)指标比较分析功能性训练在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运动员经过功能性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PT和伸肌PT较实验前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屈伸肌PTR及左右侧H/Q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传统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和伸肌PT值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左右侧H/Q及屈伸肌PT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在角速度60°/s状态下,实验组运动员膝关节两侧伸肌P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侧屈肌P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角速度240°/s状态下实验组左侧伸肌P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伸肌PT值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侧的屈肌PT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运动员的屈伸肌PTR及左右侧的H/Q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下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在最大力量训练效果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差异不大,但是在快速力量方面提高效果要更好;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异侧同名肌比值和屈伸肌比值,对改善运动员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和同侧屈伸肌力量不对称方面效果也比传统力量训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肌力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东地区部分老年人跟骨骨密度(BMD)测量,探讨老年人衰老过程中跟骨BMD的性别差异以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跟骨BMD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跟骨BMD存在着性别的高度显著性差异,老年男性跟骨BMD明显高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常锻炼组的BMD显著高于不常锻炼组.结果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老年男性骨密度,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采用实验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表明,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18~23岁各年龄组大学生中,男子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 05);女子18、19岁年龄组的无氧及有氧工作能力均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 01)。18~23岁各年龄组男、女大学生中,体脂高学生的坐位体前屈、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000m跑(男子)及800m跑(女子)、握力体重指数等5项体质指标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 05或P<0 01)。建议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体脂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分析在不同的运动强度诱导的“运动性酸中毒”环境中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侧膜钠离子依赖性枸橼酸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运动强度对枸橼酸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的作用不一。A组运动强度较小 ,血乳酸的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升高 (P>0 .0 5 ) ,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也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B组和 C组运动强度较大 ,血乳酸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 (P>0 .0 5 ) ,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也呈现明显增加 (P<0 .0 5 )。C组较 B组血乳酸水平显著性升高 (P<0 .0 5 ) ,但 2组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提示可能存在酸碱度变化对转运蛋白 m RNA表达量影响作用的阈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从普查中随机选择健康老年人52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25名,年龄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68.73±5.42岁)。研究方法:比较实验法、测试法、数据分析法。研究结果锻炼组T-PA显著高于不锻炼组(P<0.01);而PAI-1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体育锻炼组低于不锻炼组;锻炼组T-PA/ PAI-1显著高于不锻炼组(P<0.01)。锻炼组PL、α2-PI、PL/α2-PI、Fg与不锻炼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锻炼组中男性与女性T-PA、PAI-1、T-PA/PAI-1无显著差异。不锻炼组中男性与女性PLG、PL、α2-PI、PL/α2-PI、Fg无显著性差异。锻炼组中男性与女性T-PA、PAI-1、T-PA/PAI-1无显著性差异。锻炼组中男性与女性PLG、PL、α2-PI、PL/α2-PI、Fg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在原 1985年调研观测的点校随机整群抽取 7~ 18岁土、撒中小学生男女 48个年龄组共 2 349人 (男生 12 41人 ,女生 110 8人 )作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2 研究结果与分析2 .1  5 0 m× 8往返跑 :14年间 ,7~ 12岁土族男生 5 0 m× 8往返跑平均下降 0 .42 s。其中 ,7~ 9岁年龄组有所提高 ,其幅度在0 .82~ 2 .0 7s之间 ;10~ 12岁年龄组出现下降 ,其幅度在 0 .38~ 4.33s之间 ,经 t检验 ,12岁 P<0 .0 5 ,具有显著意义。女生平均提高 2 .5 4s,除 12岁年龄组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随机分层抽取浙江省60 ~ 69周岁的3 95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体育锻炼的行为分为经常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以“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老年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2010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手册”测试标准进行体质测量.所有数据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城乡、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者与不锻炼者居住场所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每周散步时间、每周家务劳动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体育锻炼行为与城乡、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职业以及每周散步时间显著相关(P<0.01);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者腰臀比、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均好于不锻炼者(P<0.05).结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城乡、教育程度及退休前职业等人口因素的影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及家务劳动对其影响减弱;有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老年人的体质好于不锻炼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肩扑搂下肢运动模型,分析其肌群运动特征,为技术学习和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提高技术水平和防守能力。方法 采用力量测试仪、测力台、肌电、Vicon等系统测试18名女子橄榄球运动员肩扑搂生物力学指标,运用OpenSim Static Optimization(OSO)软件建立下肢运动模型。结果 (1)肩扑搂撞击平均力量为体质量的0.86~1.25倍;(2)同一体位肩扑搂下肢肌群肌力左右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体位下肢同侧同名肌群平均肌力:正架肩扑搂右侧股四头肌高位与低位、左侧股四头肌高位与中位、左右侧腓肠肌高位与中低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肩扑搂下肢肌群肌力与肩扑搂撞击力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肩扑搂蹬伸以髋关节臀大肌、优势侧膝关节股四头肌和非优势侧踝关节腓肠肌为主左右侧平衡发力。(2)在肩扑搂技术中下肢优势侧踝关节是运动链中的薄弱环节,优势侧踝关节腓肠肌收缩力量平均为体质量的0.26~1.45倍,最大为体质量的1.20~3.08倍,是下肢运动肌肉链中的薄弱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