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研究旨趣和学术方法的独特性的视角,鸟瞰了楚辞学研究中的“萧兵现象”,从其一种特高层次的“元型追询”、一种有别于传统考据法的思维风格的特征等两个相关的方面,勾勒了其飞腾的文化想象力和研究贡献;并从方法论与方法的断裂、所涉学科和研究对象的泛化、偏离楚辞抒情诗本位的视角偏移等方面,指出了其学术方法的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楚辞研究,就成果而言,我以为大大超过了“文革”以前。特别是1982年以来,是新时期楚辞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例如,开始出现了运用比较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楚辞,研究者们注意到“古典文学研究确实不能再停留在那种纯案头的考据义理词章的议论或一般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里,而还应该注意友邻学科乃至大间隔学科的进展和收获(萧兵语),”,有意识地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楚辞学的最大收获 ,是运用现代性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楚辞进行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最成问题的 ,则是 2 0年来“本体的遗失” ,这在萧兵《楚辞研究》系列 ( 7种 )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的学术视野中,楚辞学的繁荣昌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八十年代以来,这个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并伴随着当代人文科学规范化思维进程越来越趋向于严密系统的古典文学范域,在现代“文化热”潮流的激荡下一再成为显学。大量的研究力量投入其中,坚实的,富有理论意义的成果也纷纷问世。从1985~1995年的短短十余年间,楚辞学界推出专著80余部,论文三千余篇。①这些论著,在学术方法上对传统有重大的超越和扬弃,并在国外理论的大量引进中吸取了传统楚辞研究中的合理内核,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追问中,系统地逼近楚辞…  相似文献   

5.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的楚辞研究中,王选的研究是最为系统和突出的一个,他的《楚辞章句》继承了刘安、司马迁的认识,将楚辞系属于经,附以五经道德仁义、天人合一以及“美刺”等观念.其对楚辞的儒家诠释视角对后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是清代楚辞学的重要成果,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的楚辞研究著作。蒋骥在注本中所展现的重考据、求真求实的学术特色,常常被认为是乾嘉朴学的先声。蒋骥研注楚辞的学术特色的形成,一方面与清初学术风气的大环境相关,一方面又与蒋氏家学传统对其治学风格的培养密不可分。从武进蒋氏医家传统,蒋氏族人的博闻强记、擅文轻举业的天资,蒋氏几代人传承的自立立人的为学态度,蒋氏重视童子业、“共学”家学传统等方面考察蒋骥学术的生成,可以看到武进蒋氏家学对《山带阁注楚辞》学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梅琼林 《天中学刊》1999,14(1):47-52
萧兵的楚辞学研究方法就其主导倾向和基本构架而言,是承续和接受了中国传统的训诂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吸收了王国维、陈寅信、顾颉刚、闻一多、郭沫若诸人的研究方法,把传统训诂学的可证实性原则和广阔的文化理论视野结合起来,形成了箭兵独特的文化训诂学的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0.
程继红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52-55,63
本文立足于王国维先生观念中的近世哲学精神,围绕其南北两大文化系统的理论,突出他提出的屈原“欧穆亚”人生观与《楚辞》创作之关系,再联系其微观考证方面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绍了王国维先生在《楚辞》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萧兵的楚辞研究在运用训诂、定音、辨形等旧式考证法的基础上.大胆采用原型批评等现代理论.发掘远古精神文化,展示其遥远而浅浅的原型、背景或传统.对于建立和拓展文学人类学或精神文化考古学这一领域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透视纵向发展与透视横向开拓两者交叉结合的视角,全面鸟瞰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概貌。文章着重介绍和评价了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从立项缘起、既得成果等诸多方面评述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活动;从系列著述问世、多方开拓学术课题等诸多方面评价了研究成果,并评介了研究方法;同时展望了研究的美好前景。其间不乏学术创见,对民间文艺学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蕴涵丰富,隽永深邃,历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由于时代社会状况、学术思潮,以及文人心态的差异,发掘的思想资源各有不同。李中华教授则从楚辞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方面入手,以创新思维揭示出屈原“美政”追求的思想根源,道出了“求索”的真谛。本文从其创新思维的起源、发展,以及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评说,并提出了屈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透视纵向发展与透视横向开拓两者交叉结合的视角,全面鸟瞰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概貌。文章着重介绍和评价了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从立项缘起,既得成果等诸多方面评述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统篡活动;从系列著述问世,多方开拓学术课题等诸多方面评价了研究成果,并评价了研究方法,同时展望了研究的美好前景。其间不乏学术创见,对民间文艺学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楚辞”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长期遵循着的以王逸、洪兴祖、朱熹为代表的儒家经学原则,并否定把“楚辞”单纯作为讽谏君王的政治教化的工具,开始自觉地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明代特有的反传统的思想倾向和治学方法。黄文焕《楚辞听直》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代表,也是晚明“楚辞”研究中质量较高的且较有特色的注本。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出土文物与考古资料进行古代典籍研究,已成为当今学者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楚辞》在我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因此以考古文献校读《楚辞》不仅为《楚辞》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更使此项研究越发具有权威性。本文着重从考古文献与《楚辞》校读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并举例此学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以此阐释考古文献对《楚辞》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从特色文化词汇、特殊文化形体、独特文化气韵等三个方面,对《楚辞》许渊冲英译本的文化适应进行解读和探讨,期望能为《楚辞》的英译研究拓展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遵循“个别分析,综合理解”的治学方法,从早年的《屈原赋校注》到晚年的《楚辞通故》,他一直沿用此方法。这不仅体现了他继承传统“小学”重文字、音韵、训诂的考据方法,也形成了其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姜亮夫先生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破已见的度量和独立自由的治学精神对后学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屈原及其作品已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课题,陈蒲清从巫学角度研究《楚辞》,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亦是一种创新思维。通过对《南楚巫歌化伟辞》一文的剖析,解读其巫歌升华的基本内核,揭示其研究成果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