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端 《云南教育》2005,(32):34-3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教学通过“说”的训练,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进行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说”,让“说”之花绽放出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的概念形成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加强“说”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2],学生如果能熟练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就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果能把数学建模和数学语言的转换有机融合,课堂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文字语言是“数学化”的自然语言,能准确表达数学对象及其相互关系、能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符号语言是思维的高度浓缩,能非常精炼和准确地表达数学知识的内涵;图形语言不但是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学生形象思维的结果,还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能准确表达知识的数学特征。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表示相同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一致,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陆徽 《甘肃教育》2008,(14):45-45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钱怡洁 《考试周刊》2014,(17):70-71
在数学教学中若能恰当运用数学比喻,则能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化解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将数学知识比作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课堂教学优化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无论课堂讲授还是课外谈心,教师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语言运用得糟糕,教学效果一定差;而语言运用得好,则“嘻笑怒骂”皆能收到好的效果。试举几例说明。一、“嘻”,乐在其中;“笑”,回味无穷课堂上的“嘻”、“笑”,指在教学中运用逗乐、和学生开小玩笑、说反话等方式,把对学生的教导或要传授的知识蕴含在其中,让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给课堂创设和谐、真诚、温馨的氛围,能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动。1…  相似文献   

7.
地图语言与文字语言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达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但是,怎样运用地图,使之与教学相融合,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十分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在很多数学教师心中,数学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兴趣、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次要的。因此,他们非常看重数学知识的教学,努力做到对数学知识讲清楚、讲正确、讲完整,一句话,要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数学概念的教学,老师们不仅要准确地揭示此数学概念的内涵,而且要讲清它的外延,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至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否产生体验和感受,那是无关重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这种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同时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栾红 《辅导员》2009,(3):47-47
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目标,应用此法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引导学生们准确地对知识进行把握,首先要先引导学生们对基础的数学概念进行理解,让学生们在积累一定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的发展学生们的知识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们的学习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快速掌握数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以内化,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愿说;搭建多彩平台让学生会说;拓宽竞争机制让学生善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多说,从而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双重发展,真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转换、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这三种语言形式各不相同,但在突出数学对象本质特征方面目标一致。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灵活转换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1.多向假设,放飞思绪 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向假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打破常规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写别人所未写。多向假设,是就课文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假设,既能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又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这并不能说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时的“生活语言”能取代进行数学概念归纳时的“数学语言”。众所周知,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明确地反对数学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同时又应该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既要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在新教材结构中编排了一种新课型——口语交际。新课标还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不仅能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程中,"大概念"应当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能被学生认知、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用。"大概念"能让学生广泛地吸纳数学知识,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指向大概念、围绕大概念、聚焦大概念,要突破单课思维,引导比较归纳,纵向横向拓展。通过"大概念"教学,占领数学学科教学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江莉 《四川教育》2004,(5):32-33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孩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一堂数学实活动践课。针对学校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教师请学生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全国每天就要浪费十三亿滴水,相当…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要求和训练学生“说”,以“说”促思,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训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同时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叙述观察认识与培养思维准确性 训练学生“说”,以“说”促思体现在学生最初感知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要求和训练学生叙述清观察后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