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思齐 《考试周刊》2009,(43):25-26
《反离骚》至宋以后引起了不少争论,辩护者与抨击者大都把扬雄对屈原的态度作为评价《反离骚》的标准。本文则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反离骚》:首先《反离骚》开启了一种新型的悼文形式;其次,《反离骚》虽是拟骚。但已经摆脱了《离骚》的笼罩,扬雄在《反离骚》中输入了自己的时代精神;最后.扬雄的《反离骚》中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是杜离骚     
要说杜离骚,就要说《离骚》;要说《离骚》,就要说屈原。除了在语文书里有屈原以外,杜离骚同学跟屈原先生没有任何关联。关于屈原,杜离骚只知道有这么几件事:第一,屈原很自恋;第二,屈原投汨罗江死了;第三,每年端午节因为屈原的死可以吃粽子。屈原《离骚》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  相似文献   

3.
聆听     
我心里常常默念屈原在《离骚》里的两句词。一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另一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两句的意思是,为了追求真理,即使我死九次也不后悔,为了自己的清白,即使死也要死得诚实和正直。——温家宝在泰国和当地华侨华人会面时,引用《离骚》词句表明心志  相似文献   

4.
有关《离骚》主题历代说法纷繁,不一而足,不过学界看法已趋于统一。通观全诗,《离骚》主题思想应是抒发作者爱国爱君“九死不悟”的忠贞情怀,以及渲泄自己空持才华而报国无门的极度悲愤的爱国忧思。但近来有学者提出“反腐倡廉是全诗(《离骚》)的主旋律”一说,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25篇作品,可以分成三 类:《离骚》《九章》《远游》《卜居》《渔 父》为一类,是屈原政治生活、社会 生活的记录,是他公共生活形象的 写真,是他的心灵史、受难史、流浪 史,是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见 证。《九歌》11篇为第二类,这是一 组深情绵绵的情爱类作品,取之于 楚国巫风中的娱神歌曲,屈原把它 们改造了,变成了他自己的独创,因 为他把自己那一往情深的心灵寄托 在了里面。第三类只有一篇:《天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自序》将“刑余之人”列入“奇人”、“忠臣死义之士”行列中,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大胆肯定,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高扬,是“人”的独立意志的升华。《自序》可能受到《离骚》的启示。《汉书·叙传》、《论衡·自纪篇》、曹丕《自叙》皆模仿《自序》。《自序》不仅写了他如何“发愤著书”,而且全面、深刻地昭示了他“何以”要“为太史公书”。从现代传记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至今,屈原的故事仍然在广为流传,屈原仍受到百姓的敬佩爱戴,百姓爱的是他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他的《离骚》世代传唱,不仅是因为《离骚》中的深刻内涵,更因为通过离骚,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屈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他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他撰写了汉代国史——《汉书》,他也是著名的经学家,整理编撰了东汉国宪——《白虎通》,他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诗、赋、文兼善。班固一生著述颇丰,在其部分著作中,他还阐述了他的文学观念,虽不系统,却极有特色。班固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于他对屈原及其作品和对汉赋的评价上。班团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主要见诸《(离骚)序》和《(离骚)赞序》(均见《全后汉文》卷二十五)。在们离骚)赞序》中,班固对屈原的人品及作品作了评价:“……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犹遭也;‘骚…  相似文献   

10.
辞赋投江     
汉代辞赋家杨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且能暗记默读,深思熟虑书中道理。在读屈原的《离骚》时,他学得屈原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崇高的思想、光辉的品德令人敬仰,只可惜投江而死.杨雄一边读一边想,早被文中的误用切之情感动.他每读一遍,没有不伤心而流泪的.他说:“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何必沉身哉!”这话的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能碰上明盛的时代,就安步徐行,大干一场;生不逢时就像龙蛇一样蛰伏存身,以待明群,为什么非投江不可呢!于是,杨雄反《离骚》之意写了一篇辞赋,叫《反离骚》,并把它投到江河时里,以表示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沉哀悼.  相似文献   

11.
《离骚》是一首痛苦而激越的生命悲歌,抒发了作者在现实中遭受的生命痛苦.幻化的两次飞行,一次正向追求,一次反向逃离,是作者为摆脱生命的痛苦所作的努力.从生命痛苦到努力挣扎,到最后知死勿让,这就是《离骚》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正>一、热爱祖国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是爱国诗篇的精品,文章记叙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于爱国家胜于自己生命的屈原来说,没有比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更痛苦的事了,所以选择了勇敢地为国而死。有这样的胆量,屈原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屈原不同,杜甫忧国忧民,他写下一篇篇的传世佳作;杜甫饱受战乱的痛苦,《春望》就是很好的凭证。"白头搔更短",是他爱国的写照。岳飞不仅是位精忠报国的将军,也是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3.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便开始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厄运。他被贬永州,和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惨然分离.只能与山水为伍,与历史对话.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从历史中找寻知音。“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愚溪诗序》便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抒怀之作。作以愚自喻,以愚自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名可考的伟大诗人,他所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系列辉煌诗篇,不仅影响和激励了曹植、李白、李贺等一大批后卫诗人,也深深震动了毛泽东的心。 早在少年时代毛泽东即崇敬屈原。在他1913年所记读记笔记《讲堂录》前面,亲手抄写11页屈原的《离骚》和《九章》。在《离骚》正文的上面,还写有各节的提要。 1915年5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征友启事”,结识李立三、罗章龙等人.他们  相似文献   

15.
鲁迅评价《史记》的名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后句之间是有联系的,“发愤著书”、“发于情、肆于心”是其核心所在。《离骚》之情对《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情感本是历史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寓情于史,将历史的真情、历史的过程与自己的人生体验恰到好处地融汇为一部伟大的史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荣格“精神和谐”的理论,认为《离骚》记载着屈原追求精神和谐的历程。屈原一直致力于美政和修德,当美政理想和高洁志向被破坏到他不能从这些现实原则中获得心灵的支撑时,为了重建自己的精神和谐,屈原选择回归到神话。《离骚》中最具神话色彩的三次游历正是作者追求精神和谐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台湾古典诗人创作了大量与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相关的诗作,他们或借读《离骚》排解内心,或通过屈原抒发感慨,或表达自己深切的爱国情怀。对这一部分诗歌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感受到台湾诗人的离骚情怀。  相似文献   

18.
一、等待学生来定义学习《离骚》是否有意义 《离骚》很古奥,在中学生眼里好像很难的样子,讲起来有些费劲.同时也有些费力不讨好,能不能有一个很亲切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带劲,教师教起来有意思.我反思以前的教学,有点把《离骚》想得太高大上,如学习《离骚》中屈原的高尚人格;学习《离骚》中的比兴的手法和香草美人的美政思想等等.这样的目的高则高也,却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这次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定义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我试着不预设目的,一起和学生理解《离骚》写了什么,学习它有无意义,如果有意义,那么意义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李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12-16,21
《稼轩词》与《离骚》都悲壮、沉郁,气象万千;豪迈奔放,境界恢扩,都有吞吐八荒,笼盖一切之气概。都反映社会政治抗争,抒发人民群众的忧愤。《稼轩词》与《离骚》对中国诗歌发展都有重大贡献。《稼轩词》有意仿《离骚》;它常常称赞《离骚》,又每化用、挪用《离骚》语句,并大量以美人香草喻正人君子,以丑恶物事喻阴险小人。决不能说没有《离骚》就没有《稼轩词》。屈、辛二氏的身世、理想、遭际、才情、质性诸方面都酷肖,《稼轩词》之似《离骚》,既非刻意学习所致.亦非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是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1815-1897)。他执教期间撰写的《〈离骚〉及其作者》一文是《离骚》英译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后继译介者影响很大。通过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发现他对《离骚》本身评价不高,出于教学需要才对其加以译介。他主要采用了评介、翻译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译介策略。译文虽有少许误译之处,但在研究的深度与迻译的准确性方面,都已经达到当时西方汉学界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