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敖影 《贵州教育》2010,(21):44-4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课本上册“生活中的透镜”中的“想想做做”让学生制作一个“模型照相机”,并且告诉学生“模型照相机”的制作方法:“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恰好能套人另一个,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厘米的凸透镜,在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2.
二、制作过程1.新建一个画板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画板”选项,建立一个默认名称为“绘图01.gsp”的新文件,窗口中出现的界面就是一个可供创作的空白画板。2.立体磁极的制作(1)左键点按工具框中的“点工具”,在空白画板的任意位置作一个点,打开“显示”菜单,选中“重设点标签”选项,调出“重设标签”选项对话框,在“标签”一栏中输入“F”,按“确定”,将该点的符号改为“F”。(2)选中“F”,打开“变换”菜单,选择其中的“平移”选项,在出现的“平移”对话框中的“数量”一栏中输入“1”,将上述点向右平移1…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我让大家做一个“百人拐杖”游戏,要求是一个人做盲人。用布蒙着眼睛,一个人做“拐杖”。带领盲人走路,但“拐杖”不能讲话。我先组织几个学生在操场上用粉笔画了一些象征性的障碍物,如“高山”“壕沟”“大河”“栅栏”“铁索桥”等等,要求“拐杖”照顾盲人越过障碍顺利到达终点,一轮游戏完了之后,再进行角色互换……  相似文献   

4.
阅读提示: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人们的进步轨迹通常表现为:关注少数人一关注多数人一关注每一个人,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有突出“这一个”和“每一个”,把握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情感和愿望,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教育才能发展。在学校里,“中等生”相对于“优等生”和“落后生”(或称“后进生”)而言,在人数上往往占优势,从而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我们由此得到的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透彻明白、高度凝练而又极富智慧的教育理念。“下一个路口”是什么说得直白些,就是下一个问题,下一节课,下一个学期;说得宽泛些,就是下一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个轮回;如果说得“实质”些,“下一个路口”就是人生的下一步,人生的下一部。教育理应这样,但事实又并非如此。把一次考试作为“试金石”,把一次排名作为“分水岭”,这种陈腐也极为残酷的评价手段,曾长期盛行于基础教育领域。这些年虽遭“口诛笔伐”却是“死而不僵”,在不少学校不仅“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思想。“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有着特定的内容。第一,“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定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作为统一国家的组成部分的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上百年不变。第二,“一国两制”有两个前提,一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一个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不是“两个中国”,不是“多国”,不允许在中国搞什么国中之国。在国际上代表…  相似文献   

7.
我叫颜妍。妈妈说,“妍”是美丽的意思,“颜妍”这个名字又顺口,又好听。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名字,让我在高中开学第一天里头,遭遇了一次“撞车”事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新班主任在讲台上点名:“Yanyan!”我应声答“到”,同时起立的还有一个高个子男生。  相似文献   

8.
章开元 《科技文萃》2013,(7):136-139
虽然不能断定世界上最先把表带在身上的人是“新闻工作者”,但至少可以认为,时间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在所有职业中是位列前茅的。时至今日,新闻的“时效性”仍旧是使一条消息成为一条新闻的首要条件。今天新闻的“新”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而在以前,可能是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或一年。  相似文献   

9.
王路的《“辩证逻辑”的历史与未来》一文有种种不妥之处“一个确切的历史事实是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辩证法。”为了使之与辩证(思惟)数理逻辑相区别,可称之为“普通(思惟)数理逻辑”;恩格斯所谓的“辩证逻辑”只是“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中讲述的东西的一种称谓,而不是恩格斯对逻辑这门科学本身的看法”;恩格斯所谓的“辩证逻辑”“只是一种随机性的表述方式”,“是恩格斯在写札记和笔记时一个即兴的、临时性的用语,因此并不是他的一个正式的学术用语。”我们对这一质问的回答是认真地读一下恩格斯的这段话就会知道,恩格斯在这段话中所以使用“辩证法”而未能使用“辩证逻辑”,乃是由于在这里只能使用“辩证法”,不能使用“辩证逻辑”,如果使用“辩证逻辑”,就会形成显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有一幅漫画,画面写了一个数字“6”,两个小孩站在相反的方向在争论,一个说是“6”,另一个说是“9”。到底孰对孰错,不言而喻,两个小孩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谁都没有错.  相似文献   

11.
林格的博客     
《天津教育》2011,(12):60-60
教育就是生长,这和甲骨文中“教育”二字的含义是高度一致的。“教”字,上面是一个棍棒,底下是一个子,引喻为“上对下”的影响。影响靠什么实现呢?靠右边的“文”字,甲骨文的“文”字中间有一个“心”。“育”在甲骨文中则是“孕育新生”的意思。从本源上看,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一颗心灵,让学生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前,一句“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语,一组“可怕的顺德人”系列创意广告,救活了一个濒临绝境的楼盘,也使“可怕的顺德人”闻名遐迩;今天,凭着“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实干,顺德教育工作者们赢得了“可贵的顺德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读准确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课文中有两个词语,一个是“洞穴”,其中的“穴”,现在统一读为“xue”,如“太阳穴”“穴位”“龙潭虎穴”“走穴”等。平时我们可能会错读为四声的“xu色”。另一个是“给予”,其中的“给”,只有在词条“给以”中以及单独使用时读作“gN”,如“给我一本书”;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校园“花公”的故事。 “花公”在网吧见到一个靓妹,回来后即在寝室内发誓:“我保证一周内就能把她追到手。” 于是,在同党的密谋下选择了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现揭秘如下,以警示读者。……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安德鲁·马维尔,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一个人,也许是诗人自己,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2-23
美的散文是诗意的栖居,它能用平平常常的方块字,堆聚出一种意境,透射出一种韵味,让人叹赏流连,手难释卷。本文就有一种哲理诗的韵味在流淌。开首,以花喻人,顺势引出一代文豪雨果的事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精警归纳:“生命有的时候很苛刻,它要一个完美的灵魂;生命有的时候很宽容,只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表情,就满足了。”这句话,韵味丰厚,极具张力。下面,用“人生的任何风景都在我们左右两边”做总述,然后,用“晴”“阴”、“歌”“曲”、“生”“死”等做“左”“右”的形泉化例证。思维独到而开阔,思考深入而缜密,渗露出哲理思辨的气患。接下来用泰戈尔的话叠印话题后,又生发出一段韵味悠远的议论“幸福在……每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我们……那一处,那儿离天很远,离云很近……”最后。更是用形象化的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读者步入哲理思考的天地。有诗意在飘飞。有哲理在穿潘.白有一种独到韵味飘逸文间。  相似文献   

17.
一天,我去某文化单位参加一个活动,竟然发现了两个错别字。一个出现在大楼门口挂着的一块牌子上:“XX市4421工程蓝球基地”,“篮”错成了“蓝”。另一个出现在会议室的墙壁挂着的宣传报上,那里有一句陶行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的话,但这里把陶行知写成“陶行之”,让人哭笑不得!我想:一个“文化单位”...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如果的两个报是x1、x2,那;反之,以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o.这个关系在数学中有很广的应用.通常可以用来解决以下问题:一、已知一个一无二次方程和它的一个根,不解方程、求另一个根.例1已知方程2x’一3。+2。l一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个根和nL的值.思路分析此题已告知方程及方程的一个根,欲求另一个根,可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I+。、一7及I·。、一m.”””“”“”“”“”一2”—~。—’一1122方程的另一个根是专,。,…  相似文献   

19.
初到上海市育才中学,就发现了育才中学德育的独到之处———“每周一星”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中,那张10寸的大照片上,一个高挑的女孩儿脸上绽放着自信的微笑,旁边是一个醒目的大标题:“勤恳、认真,一干到底———记高一(3)班高金同学”,下面是富有个性的文字,让你走进高金,了解高金。上海育才中学从1999年开始开展评选“每周一星”的活动。“每周一星”顾名思义就是每周在全校学生中选出一名校园明星。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每周一星”荣誉证书并在宣传栏张贴,在校园网登录。现已有100多人成为“每周一星”,在学校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一年多来对英语的学习,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一、背单词。掌握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背单词没什么技巧,一个个单词令人眼花缭乱,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得一个个地记,但如果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即可事半功倍。意思就是,“看”“说”“写”同时运用在一个单词上,尽量做到记一个单词在3秒钟以上,在一定的时间里巩固一次,反复几次,包你一辈子都忘不掉啦。二、背课文。还是离不开“背”啊。背诵课文不要一味地死背,要先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试着用英语把课文叙述出来,如果不行,也可以把课文中比较关键的单词列在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