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在物质或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必定伴有能量变化。这一化学现象反映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辩证关系。就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而论,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为什么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必定具有一定能量。物质分子的运动包括动能和位能;分子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间有化学能;原子核中核子间具有核能。下面对这几种能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提到“能”的概念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起炼铁时需要的热能,开动机器时需要的机械能,各种电器设备工作时需要的电能,以及夜晚照明时需要的光能等等。如果再追问一下,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是从哪里得到的呢?人们就会再联想起已被发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地热和水力等自然资源了。因为,这些资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人们平常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光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质的运动,如空气流动所形成的风能,水流动所形成的水能,以及这些能通过一定的设备可以转换成的机械能。这些被转换为能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就称为能源。  相似文献   

3.
例一在空中飞行的子弹().A.只具有动能B.只具有势能C.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D.有动能,也有势能错因点评部分学生没有选D,原因是没有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或者对物体具有的能的分析不全面,从而导致错误的产生.正确思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分析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形式,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物体是否运动,又要看物体是否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在空中飞行的子弹,由“飞行”两字可知,物体是运动的,具有动能;“空中”说明子弹距地面有着一定的高度,物体被举高,所以也具有势能…  相似文献   

4.
“势能”是物理学的概念,指由物体所处的位置或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如水的落差和钟表发条作功的能力都是势能。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以教学艺术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即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就可以形成“心理势能”。所谓“心理势能”就是进行思维所需的能量,它转变为“心理动能”后,表现为极大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在“心理势能”的作用下,可以增强思维的动力,从而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绍田 《中国考试》2006,(8):49-51,57
能量是量度物质运动的一个重要状态量,简称“能”。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形式,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着一种能:跟机械运动对应的是机械能,跟热运动对应的是内能,跟其他运动形式对应的还有电能、磁能、化学能、生物能、原子能等等。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变化中,当物质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时,能量形式也同时发生变化,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6.
“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是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二大板块。“地球和宇宙”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a.细读《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内容。《标准》将“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  相似文献   

7.
1.势能——存储着的能量——能的相互转化动能比较好理解,因为动能的表现非常明显.例如,运动着的物体如果碰到别的物体时,它通过“推动别的物体运动或者使别的物体发生形变甚至破坏”表现出它的能量.相比之下,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表现就有些“隐蔽”.(1)一个物体处在高处(例如举起一块砖或山上的一块石头)不动时,看不出它有什么能量的表现.然而,一旦将它释放,它在重力作用下不断降低高度的同时,将获得越来越大的速度,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动能.这个过程说明:物体在高处存储着能量,一旦下落就以动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物体在高处存储的能…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师》1986年8月号载许国保、谭树杰二同志的文章《论摩擦力作功》,文中指出:1,相对运动是鉴别有无摩擦力存在的准则,也是鉴别摩擦力是否作功以及作正功还是负功的准则。2,摩擦力作功要由摩擦力乘以相互摩擦的物体的相对位移、而不可乘以“绝对”位移。3,摩擦力不可产生运动,动摩擦力必作负功而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4,一对摩擦力(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当作数量相等的负功,而总负功只要用一个摩擦力乘以相对移动的距离就够了。对于以上这些论述,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诚然,相对运动及相对运动的趋势是  相似文献   

9.
物质运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总是处在永恒不息的矛盾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由于世界物质的多样性,因此,物质运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恩格斯指出,运动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起直至思维止”.世界物质运动形式是繁杂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五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形式.如物理运动形式中的电、磁、光等具体运动形式;社会运动形式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意识形态和思维的发展等具体运动形式.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摩擦生热、电,是机械运动转化为物理运动.热引起燃烧,是物理运动转化为化学运动.生命这种运动形式则是经过长期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转化而  相似文献   

10.
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的条件下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动能只能转变为势能,势能只能转变为动能,在互相转变的过程中,物体总的机械能是守恒的,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守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的转变和守恒定律的一种特例。在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在克服摩擦力和媒质的阻力的做功过程中,机械能会减少,所减小的机械能等于所产生的其他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实际上,一切形式的能都可以互相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的总和是一个恒量,或者说:能量不能消灭也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各种基本的、普遍的运行规律的科学。根据物质运动形式的不同特点,分为若干个分科。中学物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力学、分子物理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物质不同形式的运动各自有独特的规律,但不管任何形式的运动及各种运动形式的互相转化,都遵从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材正是以这一定律为主线,把物理学各个分科联系在一起,体现物质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一、在教学中应加强道德思想素质教育道德思想素质是指政治品德 ,社会责任感 ,是非标准 ,爱国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其一 ,进行物质第一性观点的教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的 ,分子和原子运动的永恒性等知识 ,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其二 ,进行事物运动变化及规律的教育。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如讲“电和磁”的知识 ,各种形式的能及它们在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态或形式.恩格斯在阐述这一基本规律时指出:“在自然界中,质的变化——以对于每一个别场合都是严格地确定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物质或运动(所谓能)的量的增加或减少才能发生。”①又说:“自然界中一切质的差别,或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是基于运动(能)的不同的量或不同的形式,或是——差不多总是这样——同时基于这两者。所以,没有物质或运动的增加或减少,即没有有关的物体的量的变化,是不可能改变这个物体的质的.”②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所以有质的差别,是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或量的多少,而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洪涛  王琳  任建波 《考试周刊》2010,(43):173-174
“弹弓效应”是一个物理名词,指的是小天体或航天飞行器借助于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来获得更大的动能。空间探测器从行星旁绕过.由于行星的引力作用,可以使探测器的运动速率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弹弓效应”。在航天技术中,“弹弓效应”是用来增大人造小天体运动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1997年10月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于2004年7月进入土星轨道就曾利用了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物质运动形式,机械的、热的、电磁的、还有化学的、生物的等等,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不变.能量是在各种运动形式中对运动的共同量度.能量通过做功来实现转化,功是实现能量转化的方式和手段,同时也量度了能量的转化.热量是内能转移的量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学物理课本对于能的概念,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能是一个表明物体作功的本领的物理量(简称“能是作功本领”——下文同”这一说法,但自1979年“试用本”至今,就不再采用这一说法了。究其原因乃在于:美国的《物理教师》(《The phgsies Tcacher》)杂志1973年1月号刊登了莱尔曼的“能量并非是作功的本领”一文(《物理教学》1980年2月刊登了译文)。莱尔曼对“能是作功本领”这一说法进行了批评,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在中学教材中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决不能简单从事。而应慎重地对待。本文先就功、能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分段函数     
函数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表达式比较特殊的函数,就是分段函数,即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它是一个函数,却又常常被误认为是几个函数,或往往被“一视同仁”为一种对应法则.本文通过对分段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把近几年高考考查分段函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在高考复习中能系统掌握这一知识.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等。对这些运动所能作的最一般的量度就是能量。对应于上述不同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分别是机械能、内能、电能、原子能等。当物质的运动形式发生转化时,相应的能量形式同时发生转化。能量可以在物质之间发生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就是做功,或传递热量的过程。而自然界的一切过程都服从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引入功和能的概念其意义就在于:能量是物理学中对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都能适用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而能量守恒定律是支配自然现象的一条最重要的规律。因此,有关功和能的关系的讨论就提供了一种用能量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新思路。这种新思路体现在:一是可以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去判断某个物理变化过程是否能实现。二是据功能关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可以提供解决物理问题的新方法。三是能帮助去探索新的、对其基本定律还不了解的物理领域。本文仅就前两个方面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作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做功可推导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大小公式,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可判断机械的变化情况。文章通过对相关公式或定理的推导与应用,使学生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1.概念阐述法 这里讲的“概念”是一个大的范畴。它既可以指中心论点(或论题),也可以指中心论点(或论题)中的某一关键词语。对中心论点而言,即是对中心论点的阐述分析;对某一词语而言,即是对该词语进行解释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