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余油藏是油藏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储层内部流体分布具有“物性与可动油丰度、轻烃含量呈反相关”的特点。据此在完井后可以利用录井和测井技术快捷准确地识别残余油藏。这不但能够为生产决策提供帮助,对研究油气成藏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芦湖油田地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的渗流机理,分析了低渗透储层内流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探索了低渗透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利用新认识的低渗透油藏流体分布控制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在低渗透油藏中构造高部位为水层。而构造低部位为油层的特殊地质现象。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油田早期的油气勘探,还是中后期的地质研究和油田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滨南地区浊积岩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滨南地区浊积岩构造特征和储层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砂体储集物性与含油气性的关系、砂泥岩接触带性质与砂体含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浊积砂体含油性主要与浊积砂体所处的构造部位、砂体埋深、油源远近、储层物性等密切相关,沙三下广泛发育的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浊积砂体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 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灰色理论,研究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以钻井取心分析、试油及地质资料为标准,建立测井、地质关系数据库,自动选择、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精细划分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情况进行统计,建立油气储层的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进而重新评价储层,计算储层的新增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6.
沾北3块沙一段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前虽进行了钻探,但由于对储层平面展布认识不清,效果不佳,因此,一直未能进行整体开发。为了加快该区勘探开发的步伐,为油田增储上产服务,深入研究目的层段的储层岩石类型、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模式,并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不仅对于拓宽沾北地区的找油气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济阳坳陷其它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摸索经验,提供技术积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渗透率是储层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反映了储层的渗流能力,求准储层的渗透率,对于储层评价和产层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达西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非均质储层渗流情况的分析,认为常规厚度加权算术平均得到的储层渗透率小于实际的渗透率。提出一种可动流体体积权衡的方法,通过生产实际情况验证,此方法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上第三系馆上段是胜利探区的主要含油气层系,储层以曲流河沉积所形成的曲流砂坝为主,横向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油气富集与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从基础资料研究入手,提出了砂岩速度小于围岩速度的观点;总结了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研制了振幅、频率综合反演储层厚度的方法;开发应用了多参数及人工神经网络、相干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油藏描述技术;并对砂体的含油气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致密砂岩气未来潜力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研究区,通过显微镜下观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测试、孔渗测试和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充注运移特征. 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以溶蚀孔与槽型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在0.1 μm左右;2)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渗透率主要受孔隙结构与裂缝发育控制;3)天然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运移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越高,需要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小;4)岩石中裂缝发育会显著降低启动压力梯度;5)致密砂岩中天然气的运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单个气泡游离聚集-形成连续相-连续相运移.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井钻探过程中,泥浆及其滤液侵入储案层,不可避免地时测井资料解释产生影响,利用高分辩率阵列感应准确确定原状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和侵入半径,克服了常规电阻率测井纵向分辨率低、探测深度浅等缺点.分析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泥浆滤液的侵入特性,研究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在确定泥浆滤液侵入及储层渗透性、识别油气层、预测产能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中的油气包裹体被认为是油气藏的古油气组分,研究它可以为恢复油气藏的初始组成、油气运移聚集史和油源对比等提供宝贵信息。本文主要介绍有机包裹体分离提取方法及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胜利油田郑斜41井沙三段储层烃受到严重的生物降解,因而无法用其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判断其油气来源。其包裹体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非常完整,m/z191萜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化合物分布完整,无生物降解标志化合物。其特征与临近的利津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相似。新疆和田桑株地区下第三系地蜡充注史分析: 包裹体中的烃类生标化合物组成和分布与其中的游离烃有较大的差异,地蜡样品至少有两种油气来源,第一次油源来源于奥陶系烃源岩,第二次油源是侏罗系和石炭-下二叠统泥质岩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核桃园组沉积演化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凹陷面积3600km2,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目的层,最厚约2500m。凹陷为南断北超的箕状凹陷。凹陷沉降范围大,沉降幅度小,生储油层系发育厚度及范围较小,有效生油岩体积较小。油气资源不甚丰富。核桃园组沉积时期物源以北部为主。成熟生油岩分布在靠近边界断裂的南部,而砂体主要分布于北部,生、储配置不佳,严重制约油气的运移聚集。针对凹陷多物源、多沉积相、储层变化复杂的具体特点,开展核桃园组地层沉积发育特征、砂体展布特征等研究,结合构造特征、现有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能够更加科学地预测评估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渤南低渗油田为例,分析了该油田热洗井作业后油井含水上升的规律,结合该油田的储层特性和流体性质,根据低渗透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和岩石孔隙中的毛管力,通过毛细管模型及实验研究,对油井作业后含水上升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水锁效应和油水乳化产生的贾敏效应导致油相渗透率的损害大。在此基础上,实验优选出了控制含水上升的工作液体系。针对该油田该研究结果对低渗透油田作业时保护油气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斜41井区沙三段油藏由多个砂砾岩体油藏组成,各个砂体的含油性不同,油水关系不一,储层描述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充分认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基础上,首次综合应用模型正演模拟和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该区目的层段砂砾岩扇体的识别能力,使储层解释的多解性降到最低限度。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架起了地质与地震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确定该区合理的储层解释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化油田纯东沙四下红层为一典型的浅水间歇盐湖相沉积,具有层多、层薄、低渗透、岩性和断块复杂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构造形态与断裂系统、储层特征、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的研究,揭示出该类油藏的储层特征,为该类油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般性的规律,这对该区的地质研究和指导现场的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利7断块沙二段储层岩石学分析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层保护技术理论,对该区块储层敏感性机理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该区块储层敏感性特征,为该区块油气开发中的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流相砂体为储集层的油气藏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占重要地位。本文针对济阳坳陷馆陶组典型的曲流河及辨状河沉积,受河道的频繁摆动和季节性洪泛的影响,河流相砂体在垂向和平面上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叠后地震动力学属性砂体识别和运动学属性砂体识别等方法,对河流相砂岩储层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并建立测井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18.
岩石的吸水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为工程中,而毛细作用是非饱和状态下水分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其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际价值。针对水分运移难以监测的问题,将核磁共振技术用于人工砂岩吸水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T2谱分析样品孔隙水分变化,一维剖面成像获取其水分迁移信息。从实验结果可知,孔隙较大、连通性较好的砂岩吸水量大、吸水速率快。定量计算得到样品一维吸水率约为0.036 8 cm/min1/2。此外,研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蒸发效应会对吸水过程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与称重法、CT法等相比,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具有快速直观、高精度、信息全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注汽开采过程中井筒内湿蒸汽和声波有机结合提高产量的方法,解决了热力开采过程中油井产量低的问题。这种方法在重油开采领域是一个崭新的工艺。 在常规蒸汽热采过程中,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径向和纵向深度地层处存在高渗透带含水分布的不均匀,注汽时蒸汽的推进面极易造成蒸汽向高渗透条带流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是主要油气聚集区,而深层发育的强超压系统与油气的分布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晚期形成的强超压系统对洼陷有机质热演化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得深层有机质处于生烃高峰,是文留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物质条件;区域分布的膏盐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封盖层,在有利的断裂输导体系作用下形成文留地区典型的超压主导型油气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