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微纳米加工技术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制造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微纳米加工技术(M4)的应用领域及前景,介绍了各种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对比,介绍了运用M4技术加工的一些产品零件及其误差,并介绍微纳米检测技术的几种实现方法及其与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石墨微片作为导电填料,与传统的导电填料碳黑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石墨微片具有大的径厚比。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以石墨微片为导电填料的导电复合体系的渗滤闽值.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石墨微片在聚合物中取向,改变了石墨在聚合物中的分布状态,从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我们得到一种新的加工材料的方法及结构可设计性更高和综合性能更好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
微铣削被认为是最柔性的加工方法之一,有着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微铣削加工技术的研究背景,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微铣刀的特性和主要几何形状,并从切屑的形成、切削力和刀具磨损三个方面解析微铣削加工技术的加工机理及在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微铣削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淬硬模具钢磨削加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金刚石砂轮对高耐磨空淬冷作模具钢Cr12Mo1V1进行磨削加工实验,研究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工艺参数对加工中的磨削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Cr12Mo1V1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高耐磨淬硬模具材料高效的成型磨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镍基合金是一种难加工材料,在磨削时工件表面经常会出现烧伤、弹性形变和白层。本文拟通过3种不同镍基合金工件(Nickel 201,INCONEL~?600和MONEL~?400)的平面磨削实验,研究在采用微量润滑方法进行冷却时,两种不同类型磨削液对磨削力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砂轮结构对磨削过程和磨削结果的影响。创新点:通过实验比较2种磨削液对3种镍基合金工件磨削结果的不同影响,为在采用微量润滑方法时的磨削液合理选择提供有益借鉴,也为绿色制造、可持续生产或清洁生产等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1.对每个试件表面进行多行程无火花磨削预处理,并采用浇注式冷却;2.进行单程磨削实验(图2),并采用微量润滑方法进行冷却;3.在磨削表面标记3个区域,比较在不同磨削液、工件材料及砂轮结构条件下,每个区域平均切向力和表面粗糙度值的变化情况。结论:1.磨削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切向力成反比,Nickel201和INCONEL~?600的表现尤为明显。2.不同的镍基合金材料工件磨削时的切向力和表面粗糙度有很大不同,MONEL~?400获得的磨削效果最好。3.初始单程磨削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评价砂轮切入3个磨削区磨削状态的异同;不同磨削区域的磨削结果差异较大。4.Biocut 3000磨削液可以获得比Ecocut Mikro Plus 82磨削液更好的磨削表面,但磨削力也相应增大。5.砂轮结构的不同对磨削结果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加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微/纳米加工实验室,用于开展微/纳米尺度下材料和原理性器件的性能研究。微/纳米加工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微/纳米级图形的加工工艺流程,其对实验室的环境和专业设备等硬件要求很高,相应的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作者管理和维护微/纳米加工实验室的经验,讨论了如何做好实验室(超净室),尤其是专业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微课技术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在信息技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借助微课技术可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从微课的特点和优缺点、微课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及学生的促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微纳米制造技术前沿性强、发展速度快、国际化程度高,需要建立基础知识、工程实践、前沿发展紧密结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微纳米制造技术"是微机电工程及相关方向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涉及大量前沿交叉学科知识,开展全英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播本领域最新成果的理想途径。本课程以微纳米基础理论为引导,逐渐扩展到前沿微纳米制造技术,采用全英文授课和考核方式,利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专题汇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授相关理论基础、加工方法、适用材料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纳米制造基础理论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课是当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与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所改变,微课教学技术在目前教育行业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对于传统的课堂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改革。由于中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会比较弱,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效果不是太显著。本文通过在中职的课堂中引进微课教学的实践探讨,探讨了微课教学的概念、教学现状、技术特点、教学反思等。  相似文献   

10.
SN弹性砂轮是磨具新品种,能够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对零件的磨削和抛光加工。将数控车床和SN弹性砂轮抛磨技术溶于一体,可进一步拓展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减小数控车床的脉冲当量(即步进位移精度),弥补了数控车床位移精度较低的缺陷;通过特殊的循环程序结构设计,解决了SN弹性砂轮抛磨时不定次数的无进给量或微进给量的补磨磨削,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金属微流控芯片的微区电化学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一般用于分离分析细胞和胞内物质,为对活细胞做分析研究一种金属材料为基材的新型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具有分离、控制单细胞能力且可借磁力准确定位于新近场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具有光谱分析能力的超衍射限光学显微术被研究作微流控芯片的检测器。采用微区控制电化学加工工艺。并对芯片上的微通道做了激光共焦显微术表征。结果显示金属微流道的微区控制电化学加工工艺是可行的,加工精度可达1微米。为发展活细胞分析技术的新显微成像提供一种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种以微素材为平台丰富和提升写作内容的尝试.首先,分享积累,以微素材为媒介唤醒和引爆学生的思维;接着指导学生用札记和跟帖式评论消化加工微素材,在互评分享中传递智慧,让这些融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半成品,成为他们日后笔底随意调遣的写作材料.微素材还能促进学生的拓展阅读.这种循环式的读写训练,有利于建构良性的学习机制,也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一种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在微课教学中,通过短视频技术的融入以及连续播放的技术,可以实现对文本解读的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实现对文本集约化的教学。古诗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有意境美,传统的讲授法,的确可以对古诗中丰富的内容进行解读,但是缺少生动的提炼效果。在微课技术的融入下,可以实现一种生动自然的古诗精华解读,从而更好将古诗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读,实现一种古诗教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微课突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重构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顺序,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学习”。具体来说,微课选题要基于学习者的问题,微课内容要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微课评价要指向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让“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5.
磨削淬火技术是将磨削加工与表面淬火技术相结合,利用磨削热实现对工件表面淬火处理。总结了磨削淬火技术概况及相关已有研究,提出了还需要进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课是在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碎片化教学资源。结合微课的用处和特点,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精度的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相当烦琐,光学元器件的微模具结构已经全面进入应用阶段。在这样条件下,提出了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的方法。高精度飞切加工工艺系统的模具材料是用硬铝来进行正交试验的。试验表明:对光波导微模具结构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主轴的旋转速率对微模具结构的影响也很大,进给量所给的影响就稍小了。再根据机床运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最后确定了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最适合的参数。这些参数为:背吃刀量为25微米,主轴的转动速率为每分钟800转,进给量为每分钟20毫米。然后再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微模具结构表面粗糙度是17.1纳米的波导微模具。  相似文献   

18.
以微悬臂梁的制作工艺为例,针对双材料悬臂梁加工中因为粘附现象造成废品率高的问题,分析了微悬臂梁加工中粘附影响因素,指出表面作用力和残余应力是造成粘附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特殊工件精密磨削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影响过程,本文开展了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的优化研究。在利用已知加工外表面母线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了精密数控曲线磨削砂轮法向跟踪的方法,通过保证曲线轮廓上磨削点处的法线经过砂轮的回转平面,实现了砂轮与工件之间的恒定点接触,在分析砂轮与工件运动几何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砂轮法向跟踪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实现了对任意复杂曲线轮廓的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金属工件在砂带磨削加工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对砂带磨削系统简化后建立几何模型,并设置模型参数及运动建立了砂带磨削加工的离散元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的磨削参数对材料去除深度(material removal depth, MRD)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不同磨削参数对MRD 的影响贡献率,其中砂带转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砂带进给量,同时得到磨削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工件进给量为0.5 mm,砂带转速为1 800 r/ min,工件速度为40 mm/ s,水平夹角为40°;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