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他同样令人崇敬。本文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月光曲》一文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该曲经过的传说。它告诉学生音乐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表现生活;体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生活深沉的思索。对这样深刻的思想内涵及贝多芬感情的层层发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阅读心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知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一生的创作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在音乐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后人将其作品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圣经》类比,誉之"音乐中新、旧约全书"。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部分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有非奏鸣曲式的,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奏鸣套曲结构布局的突破,这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这一结构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丰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为钢琴曲的创作及演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艺术,音乐又是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艺术。它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丽少女,那仪态万方的风姿,只能领略而不能窥见,它又如浩瀚无边的宇宙,深广奥妙,将你包容,将你溶化。因为音乐是心灵的潮声,所以音乐需要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同心灵的沟通。欣赏音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耳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乔治·桑在聆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时就有她自己的耳朵和心态。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又称《第六交响乐》)发表于1808年。此时的贝多芬正承受失聪的痛苦,但他的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贝多芬隐遁在自己的内心生活里,自然是他唯一的知  相似文献   

6.
餐桌奏鸣曲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问:咦,不是音乐才会有奏鸣曲吗?嗯,当然!贝多芬创作了一曲《月光奏鸣曲》,我今天也要创作一曲《餐桌奏鸣曲》。噢,时间到了!音乐会开始喽!第一乐章:平静回到家,迎面扑来一阵香味。噢,  相似文献   

7.
陈宏宽是蜚声中外的美籍华裔钢琴家,他是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权威演绎者之一。他认为音乐中包含很多智慧和哲理,贝多芬的哲学思想就超过许多哲学家。从音乐中学到的智慧可以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加以提升,又回到音乐,如此往返,不断深化,将使个人的艺术修养达到更高的层次。本文旨在通过陈宏宽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音乐会"来试图诠释"宽式贝多芬"的演绎风格,从而体悟"宽式贝多芬"的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8.
<正>莫扎特,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曲最为突出。众所周知,一生命运多舛的贝多芬是古典音乐领域里表达"命运、英雄、革命"的大师,他那些乐观昂扬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莫扎特的名字,在中国音像品店里,在普通大众眼里,几乎就是"胎教音乐"的代名词,仿佛他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上,"第九交响曲"像个魔咒,让一位又一位大师沦陷其中。这也被后世的乐迷们津津乐道。"魔咒"源自伟大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创作了《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之后,他开始构思《第十交响曲》,然而生命戛然而止,流传至今的只有一个乐章。在贝多芬魂断于"9"之后,许多作曲家纷纷止步于这个神秘的数字,例如贝多芬的追随者、歌曲之王弗兰茨·舒伯特,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以及20世纪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他们都在完成了《第九交响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与设想】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意志。文章线索清晰,语言蕴涵丰富,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仔细揣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17、18世纪的古典音乐时期,欧洲音乐史上诞生了多位震撼世界的音乐大师,他们都是在前辈的发现、提携下而茁壮成长为一代大家的。莫扎特对贝多芬的赞言:"年轻人,将来有一天你会震动世界的。"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在德国的波恩,从小表现出卓越的音乐天赋。当他17岁时,出  相似文献   

12.
一先看语文教材中的两则例文。第一则:教材:贝多芬是负有盛名的音乐家,他在事业处于巅峰时不幸耳聋,但他坚决扼住命运的喉咙,在音乐道路上顽强地前进。下面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对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克·冯·贝多芬,终生没有结过婚,却有一个“永恒的爱人”。这个爱人赋予了他很多的创作激情。贝多芬爱过多少姑娘?笔者没有统计过。但据贝多芬自己说,他一般恋爱时间都很短,大都没有超过7个月,但泰丽莎却是个例外。1792年11月,刚刚22岁的贝多芬离开了故乡,移居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并终生在这里定居,从事音乐教学、演出和创作。现在给我们留下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交响曲》、《七重奏》就是他早期的著名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流露了他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对爱情的深深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演出中,贝多芬结识了一位贵族青年法郎梭阿伯爵。法郎棱阿也热爱音乐,常常向贝多芬指教,两人交往甚密,友谊日深。那时贝多芬正和法郎梭阿的表妹,17岁的朱丽叶塔打得火热,贝多芬表示不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与《月光曲》贝多芬(1770年一1827年)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一座美丽的城市──波恩。他的祖父在亲王的宫廷乐园当乐长,父亲也在乐团中当歌手。他五岁起跟父亲学音乐,后又随作曲家奈弗学习,1792年定居维也纳,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贝多芬完成9部交响曲的创作之后,其他作曲家的交响创作出现了危机,勃拉姆斯在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喻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音乐学者都认为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部交响曲深受贝多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进行结构和音乐的分析,试图寻找其中贝多芬的影子,并且探索勃拉姆斯是如何挣脱巨人的束缚,开创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缘起1998年,我执教《走近贝多芬》一课参加江苏省音乐优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在场的所有人听完课以后都觉得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对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有了更加丰沛的感受和深刻的领悟。他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小学老师能把贝多芬讲得如此生动,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是他的创作高峰,也是他一生创作思想的总结。该作品第一次打破惯例,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在曲式、和声、配器方面也作了种种有益的探索。该曲不仅预示了各种现代音乐的先兆,也为浪漫主义乐派开启了大门,是一部永垂史册的交响音乐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如是说。这决不是夸大其词,当你了解到贝多芬在耳聋之后还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当你听说他耳聋之后在台上指挥乐队演奏,观众掌声如雷,让贝多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谢幕的时候,你被他的伟大的命运征服的同时,也会对这句话有所体会的。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G大调随想回旋曲》又名《丢失一分钱的愤怒》,这首作品与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英雄性的作品不同,全曲的音乐情绪都是比较诙谐幽默的,表现了他平时不太为人所知一面。本文通过对该曲创作背景、曲式和声、演奏家的演绎等方面的分析,让人能对这首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作品赏析     
标题“悲枪”由贝多芬自己“杜撰”,暗示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钢琴秦鸣曲》(OP.13)悲壮激越的个性。贝多芬冲动的演奏和大师般的即兴的力量反映在秦鸣曲极度的力度对比,爆发性的重音和猛烈的和弦上。在他的创作早期,27岁的贝多芬已经形成一种有力的、富于独创性的钢琴风格,它预示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