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行文学观点多从历史、审美层面解读《原野》,恰恰忽略了《原野》在哲理层面的理性诉求,这无疑是一种缺憾,其实《原野》与道家生命哲学有内在的继承与超越关系,它试图以文学形式阐释道家生命观,并给现代人的生存指出一条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先生发表于一九三七年抗战前夕的三幕话剧。它是曹禺先生重要剧作中最命运多舛,最容易受人误解的一部剧作。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原野》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逐渐受到了我国文学艺术界愈来愈多的人们的正视。仅在一九八四年,它被首都三个艺术团体接连搬上舞台就是明证。重新评价《原野》,这对于研究曹禺的全部创作,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性的现象,避免我们文艺批评(包括戏剧评论)中存在的单元化偏颇,具有特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5,(4):91-97
鲁迅《铸剑》、曹禺《原野》、冯至《伍子胥》、汪曾祺《复仇》以及余华《鲜血梅花》五篇作品通过对"子报父仇"的历史题材的新编形成了复杂的文本"对话"关系:五个文本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子报父仇"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并在深层内涵上赋予历史故事时代性意义,即《铸剑》中所表现的五四文学对"人"主体性的张扬、《原野》之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阐释、在西方生命哲学影响下的《复仇》和《伍子胥》对中国现代人存在与虚无的思考以及《鲜血梅花》独具先锋文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深沉的悲剧感,刻意渲染神秘气氛,这是《原野》与《琼斯皇》的相似之处,但是,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派戏剧作家,不关心社会政治问题,尽力使自己的人物摆脱时代,成为抽象的人类的象征;而曹禺则是自觉地反映阶级斗争的主题,这又是两者的相异之处,基此,本文认为《原野》是独立的、成功的创造,它的魅力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5.
《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典籍。从文学角度看,它同时又是一部非凡的文学巨著。千百年来,《圣经》作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构筑了西方文学内在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原野》与《呼啸山庄》的情境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4-108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而形成的差异性,有助于读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美学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原野》的经典化道路是异常曲折的,评论界经历了否定到渐渐理解和赞赏的过程,不同的导演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他们所理解的《原野》。《原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原野》就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接受下,逐渐奠定了它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翻过西方文学史就会发现,《圣经》的题材和典故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除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以外,它为西方文学的类型、形式及叙事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式和诸多丰富的素材。文学与《圣经》的连接作为西方文学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延伸至今,并没有因宗教中的信仰危机和文学的现代化而自然中断。20世纪的西方小说继承了这一点,《圣经》情结依然是许多作家写作的渊源、是许多作品内在底蕴的基本构成,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文章将从结构象征、人物原型、爱欲禁忌三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艺思潮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孙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86-87,103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印数最多的一本书,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圣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作家作品及影响,分析《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西方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它被誉为最伟大的书。它对西方各民族的思想、心理和文化色彩有着全方位的影响,西方传统的思维特色、主题特色、乃至于语言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圣经》,它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世界文学遗产。《圣经》涉及多种文学风格,包括历史、诗歌、法律、传记、预言、哲学、科学和励志文章,至今已经被翻译成2 000多种的语言。《圣经》作为第一本最重要的文学经典,对英语单词的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文学典籍。作为文学典籍,《圣经》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文章试从文学角度入手,以文学题材为切入点,从《圣经》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几个方面论述《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16.
1852年,美国女作家哈丽叶特·比彻·斯陀夫人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汤姆大伯的小屋》,无情地揭露了奴隶制度的不人道、不合理以及生活在奴隶制度下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结构模式、情节、人物原型、环境来阐述《汤姆大伯的小屋》与《圣经》的关系。 西方著名文学评论家诺思罗普·费莱把《圣经》称作“文学象征渊源之一”。南京大学朱维之教授说:“希伯来人《即犹太人》的‘圣经’是世界上最幽邃神奇而富于魅力的书。从中世纪以来,它成了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同时也是一部集历史、地理、哲学、民俗、文学于一体的文化百科全书,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是一部凝聚人类创作精华的文学经典。它是西方文学产生的两大源头之一,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不仅是宗教文本,也是西方文明的一大渊源和基石,它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于几千年西方文学、艺术、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中,本文尝试透过《圣经》看西方文化中的爱情观念,折射出《圣经》的生活气息以及与西方文化的源源流长.  相似文献   

19.
正《原野》是曹禺作品中具有独特气质的一部,时隔80年,万方以一部《新原野》向父亲致敬。由万方编剧、立陶宛导演拉姆尼·库兹马奈特执导,孔维、冯宪珍联袂出演的舞台剧《新原野》日前将登台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话剧《新原野》改编自万方中篇小说《杀人》。万方说:"作为一出戏剧,它和《原野》没有任何关系;但在我的生命中又是有关系的。很多年前,我心里就萌生过一个愿望,写一部像《原野》那样的戏,戏剧性强烈,人物欲罢不能,冲突的升级难以遏制。说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不仅为西方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泉,而且它所包含的很多原型意象,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符号,在西方文学中反复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