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相似文献   

2.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哀江头》和《长恨歌》作为同样描写李杨爱情的唐诗名篇,但由于写作背景、看待事情的观点不同等方面,造成了人们对于《哀江头》与《长恨歌》截然不同的态度,但也正因为这些不同,它们才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唐代宫廷乐工对李杨爱情故事的生成、流传意义重大。乐工自始至终颂扬、同情李杨爱情。这由李杨爱情的真挚、感人,乐工与李杨现实利益的交织和相类的乐舞气质所决定。宫廷乐工传播能力强大,能够且一定会把李杨故事广泛传向社会。乐工是市民阶层,市民文化的娱乐本位保证了李杨故事的真貌,促使了士人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创作的双重主题,丰富了士大夫文化看待唐前帝妃关系的单一模式,也促成了文学经典的诞生。启发包容的文化心态的养成是当下经典创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 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 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李杨之爱情 李杨帝妃之间的爱情是经典的,具有传奇性的,他们的流传首先是在民间,这足以说明他们的爱情是大家公认的,确实存在,是作为真挚爱情的代表而备受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以“讽”为主。认为“《长恨歌》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述不悟。”(二)以“情”为主。认为《长恨歌》“描写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爱情的纯真性的”(三)“主题二重性”。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中唐诗坛的大诗人白居易,以一首长恨歌辉耀当时,影响后来,继盛唐以后,再次奏出诗歌的辉煌华彩,也奠定了诗人在文坛上不朽的地位。长恨歌以其婉转摇曳的魅力,使无数后人一见倾心,一诵动情。李杨的爱情化为绵绵不绝的长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此诗是描写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但白居易的创作意旨,在诗家一直是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古代戏曲《长生殿》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帝妃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历史上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歌颂李杨爱情是不是美化封建帝王,歪曲历史?本文从“特例”和“通例”的关系上予以探讨,认为李杨之间确实存在着爱情,但它却是帝妃婚姻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正> 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在中国诗歌王国里能争得一席之地,不仅因为是李杨爱情本身悲壮动人,还因为白居易那如椽大笔将这个故事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高人一筹。尤其是诗中的景物描写,将“长恨”的心情与悲恸的神情融为一炉,是“化景物为  相似文献   

13.
李杨爱情是唐宋小说中的常见题材,在共同的矛盾心理下,小说呈现出共同特征:在刻画李杨二人形象的同时,注重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二人爱情带来的社会后果,使得此类爱情故事带有浓重的历史总结色彩,并产生了共同的重大缺陷,主题思想矛盾与人物形象割裂.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6.
唐代以来,由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李杨爱情"衍生出了不同版本、不同体裁的文学经典,不同历史时期的李杨故事大都交织了爱情主题与历史垂戒、道德臧否与美学同情等范畴的意味。在这其中,杨贵妃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作者—文本—读者-社会这一文学链条上,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语义场。对于杨贵妃文学形象历史变迁的探究,不仅是对作者其人和观众心理的深层挖掘,更能部分映射出时代思潮和文化生态特征,进而完成对杨贵妃文学形象经典化历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写的是李杨的爱情悲剧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从《长恨歌》的深层意蕴来看,在李杨身上所发生的已不单是皇与妃的个人爱情悲剧,而是一切人都可能经历的最基本而又最模糊的情感体验,最强烈而又最隐秘的生命感受,最伤感而又最无奈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杨玉环很早就进入了文学领域,李杨故事成为众多文学样式相当关注的题材,诗歌、小说、戏曲都有不少作品反复描写过这一人物,综观文学世界中的杨玉环,我们发现她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演进痕迹,作为政治形象她从被动牺牲到咎由自取到无畏奉献;作为爱情形象她从沉溺享乐到污秽不忠到纯洁忠贞、勇于牺牲,最终成为丰满独立的文学典型。  相似文献   

19.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20.
张祜约有宫词诗38首,有18首写到李杨故事,其中《华清宫和杜舍人》一诗以其特有的视角与情感意蕴书写了李杨故事,表达了张祜对待李杨故事的态度,其抒情与咏史之笔触更是影响了后代咏此类题材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