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包括没有括号和有括号两种情况;第二部分是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1.教“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除指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从左至右依次演算和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外,还可组织学生作“说说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都知道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在解某些题时,若能运用一些方法技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本期“讨论吧”这样的问题.在开始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重点教学运算顺序,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如“234-66-34”,教师要求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学习运算定律后,教学重点变为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同样是“234-66-34”,可以先算“234-34”,也可以先算“66+34”.在低年级开始教学笔算进位加法时,强调学生要写好进位点,到高年级时,学生将进位点记在心里不写出来,也是可以的……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会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有个初中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在同一个运算式中,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位老师说:“这是国务院规定的。”笔者也碰到过一些小学数学老师问过这个问题。“先乘除后加减”是一条运算规定,这个规定是否合理,小学生存有疑虑,如何向他们通俗易懂地解释呢?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小张有15元,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4元,还剩多少元?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算式:15-4×3。怎么算呢?这个算式的结果学生都知道是3,因为他们知道手里还剩3元。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可以发现先算4×3=12,再算15-12=3。但如果先算15-4=11…  相似文献   

5.
“整数混合运算”对培养学生初步计算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应狠抓以下几方面: 一、“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在整数四则运算中,加法、减法为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为第二级运算。在含有同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含有括号改变了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那就得先算小括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  相似文献   

6.
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1、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计算。2、在一个算式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应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即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中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从括号最内层算起。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人说因为乘除是比加减更高级的运算。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一、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判断例 1 试标出图 1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图 1图 2  解答这类问题的要点是 :先看、后标、再判断 .“先看”即先看清螺线管引入线的哪端接电源正极 .“后标”即是根据引入线所接电源的极性 ,标出螺线管上绕线中的电流方向 .“再判断”即运用安培定则进行判断 .按上述要点 ,可判断出图 1中螺线管的磁极 ,如图 2所示 .在运用安培定则进行判断时 ,为避免出错 ,同学们可在弯曲的四指上用钢笔画上箭头 (箭头指向指尖 )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时 ,让四指上的箭头方向与所标出的电流方向一致 ,这时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  相似文献   

8.
有理数的运算是中学数学运算的基础,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对于某些数据大、项数多、结构繁的运算需先化简,再根据运算律进行运算。现介绍几种有理数的巧解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一个混合运算式来说,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运算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混乱,保证运算结果的确定性,必须对混合运算的先后顺序作出规定。在四则运算时,加法与减法称第一级运算,乘法与除法称第二级运算,对这两级运算的顺序规定是: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作第一级运算,再作第二级运算,亦即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显然,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的规定,符合人们的习惯,与算式的书写顺序也完全一致,因而显得十分自然,谁也不会再问“为什么”。但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分数运算过程中,如果同学们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套用“先通分,再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有时会给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计算技巧。  相似文献   

11.
数的计算具有悠久的历史,计,源于数(shǜ),一个个、一堆堆地依次数,用手工计数;算,源于群数与分数。当数量较多,特别是遇到盘点、分配的堆或群里的物体个数不均等时,就产生了算,即用规则和思维计数。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里,解决问题是学生计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理解算理和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又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刊编辑与成都大学张晓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围绕“四川省小学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测试”项目,对教师、学生、优秀教研员、中老年教育专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数学脑筋急转弯题。师问:“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生答:“老师教的。”细细品之,令人感怀,其中既有混合运算顺序自身规范性的必然.也体现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算顺序合理性的渗透不够到位。  相似文献   

13.
数的计算具有悠久的历史,计,源于数(shǜ),一个个、一堆堆地依次数,用手工计数;算,源于群数与分数。当数量较多,特别是遇到盘点、分配的堆或群里的物体个数不均等时,就产生了算,即用规则和思维计数。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里,解决问题是学生计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理解算理和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又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刊编辑与成都大学张晓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围绕“四川省小学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测试”项目,对教师、学生、优秀教研员、中老年教育专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题目]欢欢在计算“20 □×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分析与解]题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根据运算顺序应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即应先求出□×5的积,然后再与20相加。但欢欢先算20 □的和,再与5相乘,得到的结果是500,这是错误的。要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必须知道“□”表示多少。我们按  相似文献   

15.
要讲清运算顺序概念,将它与运算性质区别开来。 所谓运算顺序,一般指三点:1.从左到右地算;2.先内后外地算(先算里面括号,再算外面括号);3.先乘除后加减。 有人在计算a-(b c)-c时得到a-b,并且说是根据减法定义推论,即某数加一个数,再减去同样的数,某数不变。究其错误原因,在于弄错了运算顺序。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关于运算法则,只有短短三句话: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做24-6÷3、4+6×3这类混合运算的题目时,错误率将近五成。当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时,他们基本上无法说明理由。可见,学生只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却未悟得其中蕴藏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所在学校举行数学周练,一道解析几何题目学生做得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学生初学椭圆,对于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还不熟悉;其次对于繁琐的数学计算处理不当导致计算错误,也有不懂得如何简化复杂的式子变形以致出现解题瓶颈,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解析几何重在考查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但倘若不能选择合适的简化运算方法,光有“埋头苦算”的数学精神还远远不够,在算的路上除了低头苦算也得时常抬头“仰望星空”,寻找最恰当的运算技巧,实现简化运算的目的.本文就该题的解答给出四种简化运算办法,只为抛砖引玉给同学们指路.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学生做题的基础上,我归纳了同学们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常见病”的四个方面,并作了“病因剖析”,希望对同学们起到警示作用,预防发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它要求同学们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不仅如此还要有良好的解题习惯,要善于观察题目结构特点,先思后算,灵活巧妙地选择合理的简捷的算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与灵活性.现介绍几种简化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四则混合式题时,学生往往有拿到题目就急于计算的习惯。他们以为只要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去算总不会出错。殊不知,有许多四则式题里面都包含着能够简算的因素。如果拿到题目能先进行总体观察,分析出算式的结构特点;挖掘出能够简算的因素,灵活设计运算方法,则计算时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如何进行四则混合式题的“妙解巧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