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浓度硫酸铵存在的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液能形成盐水相与聚合物固相。实验研究了Cu(Ⅱ)、Pb(Ⅱ)、Cd(Ⅱ)、Cr(Ⅱ)与邻苯二酚紫(PV)形成的配合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盐水萃取体系液固两相中的分配行为。探讨萃取酸度、硫酸铵浓度和萃取剂用量等条件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实现Cr(Ⅱ)与Cu(Ⅱ)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3.
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是新合成的一种显色剂,该试剂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无色溶液。在PH3。6-5.2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Ⅱ)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水溶性配合物,其组成比为Cu(Ⅱ):PT=1:3,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301.4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301.4)=1.82×10~5L·mol~(-1)·cm~(-1)·Cu(Ⅱ)在0-10μg/25ml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γ=0.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3.85×10~(-9)g/ml。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将该法不经分离直接应用于合金钢和生物制品中微量铜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铜(Ⅰ)和铜(Ⅱ)两系列卤化物的颜色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存在两个系列的卤化物,即铜(Ⅰ)和铜(Ⅱ)卤化物。Cu(Ⅱ)系列卤化物的颜色是按:CuF_2(白)→CuCl_2(黄棕)→CuBr_2(黑)→CuI_2(不存在)顺序加深的。Cu(Ⅰ)系列卤化物的颜色则按CuF(红)→CuCl(无)→CuBr(无)→CuI(无)顺序变浅。离子极化对 Cu(Ⅱ)系列卤化物解释较为满意,但对 Cu(Ⅰ)系列卤化物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显色剂 2 -(2 ,3 ,5 -三氮唑偶氮 ) -5 -乙酰氨基苯酚 (TZAAP)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 ,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在PH 5 .7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铜 (Ⅱ )形成 1∶1红色稳定络合物 ,λmax为 5 5 0 .8nm ,铜 (Ⅱ )量在 0~ 1 .6mg·L- 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44×1 0 4 L·mol- 1·cm- 1。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 ,不经预分离可直接测定食品及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铜 (Ⅱ ) ,操作简便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铜的Cu(DDTC)_2一次萃取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确定了适当的测定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性,提出了水、土、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我们发现,它较一般的铜的Cu(DDTC)_2二次萃取光度法显著简便、快速、灵敏、精确、试剂节约、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7.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液中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罗啉(phen)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2(TPHA)(phen)4].2ClO4,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该配合物具有TPHA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四角锥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氨水-氯化铵(pH=9.0)介质中,痕量铜(Ⅱ)能灵敏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桃红褪色.研究了反应的最优化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5~6ng/mL,检出限为0.077ng/mL.用于水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meso-四-(4-苯基)卟啉与铜(Ⅱ)显色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Tween - 80存在下 ,meso -四 - ( 4-苯基 )卟啉与铜的显色反应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16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75× 10 5L·mol-1·cm-1.铜含量在 0~ 1.6 μg/ 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络合物的组成为铜 (Ⅱ ) :TPP =1:1,本法已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11.
在pHl0的NH3-NH4C1缓冲溶液中,Cu(Ⅱ)-头孢唑啉钠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一次导数峰电位为-0.30V(vs.SCE),峰电流与铜浓度在0.005—0.3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25mg/L。将该波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含量的测定,并就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p H=11.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在邻菲啰啉存在下,铜(Ⅱ)对双氧水氧化紫脲酸铵的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铜(Ⅱ)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15μg/m L,检出限为1.4×10-3μg/m L.对0.1μg/m L的铜(Ⅱ)进行11次测定,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3%,用于样品(海带、延河水)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NH3-NH4Cl(pH=9.0)缓冲介质中,铜(Ⅱ)对H2O2氧化偶氮胂Ⅰ的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入活化剂α,α′-联呲啶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催化作用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体系在500nm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在0.012-0.15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318×10-9g.mL-1,样品回收率在98.8~103.6%之间。表观速率常数k为5.22×10-3S-1,表观活化能为81.10 kJ.mol-1。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或工厂排放废水中痕量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铜(Ⅱ)与DL-丙氨酸的配合物Cu[H_2NCH(CH_3)CO_2]_2,并且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2064(5)nm,b=0.9569(4)nm,c=0.8942(4)nm,α=γ=90°,β=110.836(6)°,V=0.9647(7)nm~3,Z=4,D_c=1.899g·cm~(-3),F(000)=57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试剂5-呋喃亚甲基若丹宁(FR)与铜的显色反应,在冰乙酸介质中,乳化剂-OP存在下,FR与 Cu(Ⅱ)生成2:1的稳定络合物,λmax=440nm,ε=5.03×103 L·mol-1·cm-1.铜的含量在0~50μg/25mL内符合 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烟草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种方法对铜(Ⅰ)和铜(Ⅱ)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2Br2N2O4)]2。  相似文献   

18.
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存在下,利用Cu(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反应生成疏水性配合物,建立了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在pH=7的磷酸体系缓冲液中,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_(max)=560nm,ε=2.7×105 L·mol5 L·mol(-1)·cm(-1)·cm(-1),测定铜的线性范围是0.01(-1),测定铜的线性范围是0.010.4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加标回收率在95%0.4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加标回收率在95%102%之间.此法用于实际水样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IZAPN)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5.0的HAc-NaAc介质中,试剂与铜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络合物的λmax为547nm,试剂的λmax为477nm,对比度△λ为70nm,络合比Cu~(2 ):R为1:2,摩尔吸光系数为2.22×10~4L·mol~(-1)·cm~)-1_,Cu~(2 )在0~0.8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直接测定铸造镁合金和铝合金中微量的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新合成的试剂4-对甲苯基-1-对苯碳酸钠硫代氨基脲(简称PMPT)与Cu(Ⅱ)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006%Tween-80的NH3-NH4Cl溶液中,配合物于-0.63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5~110ng/m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ng/mL,应用于人发、硫酸镍中铜的测定,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试验了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测得配合物组成为Cu(Ⅱ):PMPT=1:3,条件稳定常数β=5.54×1017,并对该体系的极谐波性质及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4-对甲苯基-1-对苯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