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0-100
作文教学困境迭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是源于教材。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二是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随意、自流、无序,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三是源于学生。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因此,教师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并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困境迭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是源于教材。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二是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随意、自流、无序,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三是源于学生。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因此,教师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并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毅 《阅读与鉴赏》2009,(12):44-45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中肩负着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有苦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学而言,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把作文写好,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问题是:说话假、大、空,用词不当,言不由衷。究其原因:词汇量少.词语积累这个环节比较薄弱,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5.
韦桂兰 《中学文科》2007,(12):61-62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有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来说,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有的学生常对我说:老师,我高考不写议论文,拿不了高分。然而写好议论文,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意义重大。其一,议论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其二,话题作文已考过五年,由于话题作文强调文体自选,这既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但同时也让许多学生忽略了议论文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论证理性剖析的能力有所减弱。鉴于此,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颇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通过“敞开心扉写随笔——笔触延伸写生活——学会审美写个性”三部曲.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能够写好作文,表现出鲜明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能具体明确、文丛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写.这要求充满了对学生心灵发展的关怀.于是,学生在习作中选材不再困难.但习作中仍然出现语言枯燥、叙事过程条理不清、组织能力不强等情况,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没能将自己的心声有条不紊地表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文科与理科的矛盾.学生往往重理科,轻文科;二是作文与基础的矛盾,学生往往重基础,轻作文。因此,作文教学步履艰难。它陷入困境的原因有目共睹:首先是语文试卷中作文占分过少.师生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偏向占分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其次是作文教学见效慢,花同样的功夫在作文或基础上.后者的收效明显大于前者;再次是作文评分随意性大,阅卷者的手头宽紧,心情好坏,甚至对文体、题材的好恶,都将影响评分。由此大大制约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热情。于是.多数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布置题目,很少指导.作文上交后打个不痛不痒的分数。这种忽略作文教学的现象由来已久,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渭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写不好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可写造成的.其实学生生活中不乏有趣的事,他们之所以仍然写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没跟上.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是消化生活的胃.”教材描写的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的描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本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由此可见,我们要开展以习作为轴心的阅读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练笔,这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读与写的要求的落实,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奇凤 《学子》2013,(6):79
作文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综合体现。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习作,而忽略了作文的修改。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此,本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帮学生树立信心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写  相似文献   

13.
何燕 《初中生辅导》2013,(35):39-42
作文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升华,体现了对该门语言的掌握程度。用英语作文是英语五大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译)之一。目前,八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普遍很低,但对作文能力的要求却逐步提高。现阶段,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养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方法和技能,作文水平能达到规定的层面。然而现实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现状之一:苦恼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一篇作文冥思苦想,还是那么几行字;有的是被"逼"得没办法,"大米不够红薯凑",废话、套话、谎话、"克隆的话"一大堆;还有学生写不出作文,一到考试就抄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活动。基于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语言思考能力的需要,议论文的写作在作文教学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每年高考的升学作文,往往也以议论文写作为主体,因为这种文体,更能全面而充分地表现出一个学生综合的语文水平和思想水平。对学生来说,议论文的写作似乎要比写说明文、记叙文更难把握,每次布置写这种文体,总有一些同学感到无从下笔。怎样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呢?我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感受,以为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说明文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接触到这一文体时,能以较短的时间,准确地掌握好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而进行写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写作有这样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相似文献   

17.
班花     
中学作文教学水平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状态。教师难教、学生怕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将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简单的写作工具,片面强调其工具性,忽略了其内在的人文性,尤其忽略了其对人生成长的启迪价值——亦即思维潜能的开发价值。于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就出现许多难以克服的顽症弊端,如:教师作文指导不到位,带有随意性,写作的序列性不强,写作的次数过少。  相似文献   

18.
现行作文教学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要误区是:教师以教材中成人化语言风格和学生优秀作文中成人化倾向的语言风格来要求学生的语言运用,忽略了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从而造成学生“有话不会表达”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一现象,必须先要了解成人化语言风格和小学生自身的语言风格二者之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20.
杨玉霞 《学周刊C版》2014,(5):166-166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我的作文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