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有一个生意人,业务很顺手,财富颇丰,可谓风光至极。有一天晚上,他遭到了歹徒的抢劫,让人奇怪的是,那天晚上,他家虽然没有人,可众邻居都在家,歹徒撬门入室时,大家已听到了不正常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刘杲     
正今日出版界,如果有十位业内人士聚会,你说:"我认识刘杲。"那九个人一定笑着说:"是么,我们也认识啊!"天下谁人不识君?他是新闻出版总署前任领导,还被誉为当代出版家、编辑家、思想家、理论家、版权专家云云。小心,这些话千万别让刘杲先生听到,否则他一定板起面孔说:"打住打住,不要胡说。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旅行回来,颇有收获。这是我第三次去日本,有幸遇上一位颇有见解的华侨导游,一路上分享着他对日本的经验与感受。 导游打趣说,他家的窗户从来不关,因为邻居都关窗,他开窗也就等同于关窗。后来我坐地铁也发现,日本人在车厢里决没有中国地铁里那种轻松自然的气氛,似乎所有的人都沉默无语。  相似文献   

4.
已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当代的大作家。他和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应留下重重的一笔。笔者有幸,曾和他当过一段邻居。 那时,我们两家住的楼房前后紧紧挨着,又都是一单元,我家比他家高两层,因而,从我家可以直接看到他的家中。我上下班时,有时他站在阳台上换空气,休息,我在楼下向他招招手,他也微笑着和我招手,算是打招呼。 我是1987年初夏开始和端木做邻居的。以前,我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因为,我原来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当编辑的时候,一直都是我的老同事田藏申大姐和他联系,老田和他非常熟。我到北京晚报当编辑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写一份材料,经常到档案室查阅文件.偶然翻到-份档案,管理档案的同志说:"这可是宝贝,是咱们研究所成立的证明,一般都不让用原件."纸张很薄,而且时间长了,有点泛黄,拿在手里感觉都不敢翻看,总害怕不小心损坏了.  相似文献   

6.
《报林求索》2009,(3):90-91
<正>我加盟广州"哎呀呀"四年多了,见过了数不清的顾客。顾客中多是年轻女子,当然也有男人,男人们是来为他们的女友、妻子、情人买女性饰品的。可那天,到店里来的一个男人,却让我的心有了久违的悸动。那是下午,我忍着瞌睡应付着繁忙的工作,他进来了,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气宇轩昂。进门后他就说,要找老板。从他的眉宇气质和穿着判断,我认定他是个成功人士。果然,他与我握了手,随后递给我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7.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写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想方设法深入采访 我是第一个向有关负责人提出采访许振超和他的家人的.负责人板着脸答复说:"有13家新闻单位呢,都要排队,你等安排吧."我和陪同的青岛港的人"密谋"后,没有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计划,就偷偷跑到许振超家中.进了家门眼前一亮,三室一厅的房子,养着郁郁葱葱的花,有钢琴,有跑步机,有电脑,还有一个大地球仪.看来,这个先进典型的日子过得还满不错么.与他的妻子和女儿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了解到他付给了妻子、女儿浓浓的爱.记者开始从心底里赞同这个男人了:"一个责任感强的男人."但心中对他仍然没有找到感觉,只是好奇.  相似文献   

9.
幽默版     
《档案管理》2005,(3):87-87
请勿模仿:有事就找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话响了起来。“你好,是联邦调查局吗?”“是的,有什么事吗?”对方问。“我打电话举报邻居汤姆。他把大麻藏在他家的木柴中。”告发者说。“我们会调查的。”联邦调查局特工说。第二天,联邦调查局人员去了汤姆家。他们搜查了放木柴的棚子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新闻世界》2007,(9):16-16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  相似文献   

11.
火车是男性的。意味着远方,意味着无限的风光.不爱火车的男人很难称之为一个现代男人。火车与枪有点类似.那就是速度,而速度正是现代文明的精髓和标志.火车的速度总能让人有"跃"的感觉。我是非常爱火车的.可以说我大半生的精彩和愉悦都离不开火车,我年轻时的两次重要旅行都可以说是火车旅行。火车才是龙门的"龙"我的家乡是山西河津.河  相似文献   

12.
吴晗的治学     
十三年前,北京北长街一座整洁的四合院里,住着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我作为一个记者,曾不止一次地采访过他。每一次到他家去。他总是热情相待。他曾经说过,历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关系很密切。新闻工作者记载的是今天的历史,历史工作者记录和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应该象历史著作一样是统一的,记载事实都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准确,不允许浮夸、虚构,同时也要讲求艺术性,要写得鲜明、生动。这些对我们新闻工作者说来,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3.
无间     
每个城市的老城区都差不多,房屋见缝插针,檐接着檐,窗挨着窗,“无间”环境直接导致了邻里关系的亲密。张家炒辣椒,李家打喷嚏;刘家放音乐,赵家闻之起舞;孙家晾衣服,顺便给对门浇花。 小时候我住平房。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陷入半停产状态,每月只发一半工资。住我家后排的工人师傅为改善生活,将厨房改建成猪圈(他家有两个厨房),养了两头大肥猪。他怕影响邻居,每天3次冲洗猪圈。其实我家和他家相距五六米,完全不闻其味。设想今天和他还是邻居的话,房子离我家后窗才1米多,味道暂不说,哪天来客人,伸手出窗,拽住猪尾巴,手起刀落,就是一桌下酒菜。  相似文献   

14.
过失与责任     
《档案与社会》2009,(3):1-1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相似文献   

15.
欲禁故纵     
据说亨利·詹姆斯至死都是一位处男,和男人、女人都不保持密切交往。维特根斯坦的朋友们一度被定期召集到他家中,听他用"高亢清楚的声音诵读自己的罪",其中一项是:多数人以为他是处男,"但他并不是——年轻时他和一个年轻女人发  相似文献   

16.
守望麦田     
正在小区里看到新搬来的邻居,他正从车上下来,我礼节性地问他去哪儿了?他说去郊区看麦子了。看麦子?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都市"麦子"这个词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邻居有些自豪地说,是的,这几天正是麦子收割的时候,我开着车,一直跑到郊区,终于看到了麦田。那么远?他的话让我想到了无边的金  相似文献   

17.
男人解放     
男人成了问题。首先是社会对他性别意识的怀疑,这与现代男人的审美观有莫大的关系。以前,美的概念就是“力和运动”。男人,必须是有力量并且精力充沛,但现在,公众传媒对男人的美的审判已经背离了传统概念。占领人们眼球的一众人等都是些窈窕美男,花枝招展,沉鱼落雁,搔首弄姿——真所谓阴风四起,色气逼人。你很难说他们不漂亮,但你也很难心悦诚服地说他们是美的。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职业男人,大多面露疲态,目光呆滞。通常的认识是,这与社会生活压力大有关。但也有人说,是到了反思男人性别意识的时候了——公众传媒不要再把那些花瓶一样的男人当  相似文献   

18.
认老乡     
我们连那时候有一个“家门口兵”,他家离营房的距离不超过五公里。我们都觉得他很幸福,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没有“老乡”。按说,营房外面全是他的老乡,但是他却十分无奈地说:“是呀,可是谁认识我呢,谁管我呢。”  相似文献   

19.
妇唱夫不随 1994.2.12 星期六 邻居小金的丈夫小王终于出来了,整整两年的奋斗,真不容易啊。这些天小两口像再度蜜月似的,形影不离。惹得我们这些邻居徒生了几分妒忌之意。快嘴的张玉梅说,瞧那小王——小金上厕所,他都恨不得替她把门。别看小金个头不满1.55米,可小王却高高大大,1.80米的个子,浓眉大眼,典型的一个东北小伙子。加上东北人特有的殷勤和甜嘴,真让人觉得小金有福气。  相似文献   

20.
湘西放蛊,经过著名作家沈从文妙笔的渲染,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的传播,使这个千百年的奇风怪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什么叫蛊?诸说不一,湘西方志载:"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之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那只虫子叫蛊,即蛊惑人心.将其焙干炼成细末,用来惩治男人."一般苗家老妞都藏着这种药粉,就像现在农家备有"云南白药"一样.我的表叔彭汉明娶了个苗族姑娘,亲身体验了这蛊的滋味.他说:湘西苗家姑娘最讲真情,尤其对爱情专一令人钦佩.一旦爱上了她所爱的男人,就忠贞不二,拼命去爱,从不心猿意马,"一心一意跟随着走,蛇咬蛤蟆死不丢,要丢那就一起丢,免得一心挂两头".她们从不轻易让男人离别,生怕男人花心变心,而移情别恋,在男人临别前,总要悄悄给男人放蛊,若男人变了心,不久就要患病,若不及时返回,求助解药,将成不治之症,死在他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