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阐释了其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并不代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是被赋予了指涉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族裔身份和揭示与华裔密切相关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3-95
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学术争论。笔者通过对《女勇士》的研究发现,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道元素对汤亭亭产生了深刻影响。拟从东方主义的理论内涵、道教对汤亭亭创作的影响、《女勇士》中的"道"文化探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发现作品中失真的中国元素是文化融合过程中正常的"误读",不能因此断言汤亭亭迎合东方主义。在分析华裔文化新范本中肯定汤亭亭对打破西方文化垄断的文学界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汤亭亭,美国华裔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女勇士》是汤亭亭的代表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我"成长的经历以及发生在"我"周围的人身上的故事。《女勇士》是一本书写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她们的双重意识主要体现在性别与种族两个方面,作品中对性别与种族的解构几乎随处可见。本文将从解构的角度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双重意识,从而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女勇士》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从而探讨汤亭亭的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侯圆文 《考试周刊》2012,(59):18-19
玛克辛·洪·金斯顿(又名汤亭亭)被视为华裔美国文学界最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被视为引导华裔美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关键人物。她的作品《女勇士》被盛赞为振兴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和《第五和平书》。通过分析汤亭亭四部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发现中国文化内容的多少、作者对各层次中国文化的选择、以及对一些中国文化的态度不尽相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作者逐渐从族裔作家向普适作家转变。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从文化结构的几个层次分析《女勇士》的中国文化呈现,发现其中国文化经典故事是作者精心选择、拼贴和改写的结果,表达了她作为一位华裔女性的愿望与诉求.而其他与主题较远的中国文化元素,则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无奈又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是2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是汤亭亭的处女作,也是其作为第二代华裔妇女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矛盾、复杂内心世界的具体表露.以Hofstede的价值观维度为理论框架,从跨文化冲突的角度分析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第一代华裔妇女与其子女之间的矛盾所展现的华裔妇女面对中美文化差异的彷徨、痛苦和选择,能够探究作者企盼东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理解与融合的跨文化交际思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当年作为“自传”出版并广受好评,多年来主要被当作少数族裔的传记文学和女性主义加以研究。由于汤亭亭深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勇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汤亭亭将华裔女孩的成长历程和美国华裔的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文本更具有冲击力,也以此向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带有偏见的定位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认为汤亭亭采取的戏仿、拼贴、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使该书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互文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48):4-5
华裔文学能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功不可没,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运用了北朝诗歌《木兰诗》中"花木兰"这一形象,并将此故事进行了改写。然而,两部作品迥异的时代背景却赋予了木兰不同的性格特点,文化影响文学形象的塑造,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木兰形象的对比研究,总结出"木兰"在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长期的冲突、磨合之后最终走向融合,从而为这个艺术形象增添了新的意义与内涵。  相似文献   

14.
《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塑造了“无名女人”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无名女人的形象,揭示了汤亭亭对传统性别政治的挑战,对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15.
汤亭亭创作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所面临的种族与性别两方面的双重边缘困境,反映了主人公建立自己身份的艰难过程。加拿大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的文化移植、多重叙事等手段以及作品所呈现出的虚实结合的风格,符合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特点。也正是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原有中心进行质疑,作者最终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的问世轰动了美国文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首次得到肯定,以其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作品打破了美裔华人在主流文化中长期的边缘化状态。很久以来,美国华裔一直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生存,他们的现状与归属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界格外关注的问题。同时,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更是众多作家极力表现的领域。为了帮助华裔女性争取平等和自我,汤亭亭借助了写作这种方式。作者的思想具有中美两种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她在努力地创造个人意义上的自我。  相似文献   

17.
汤亭亭在其早期作品《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呈现了多种多样的中国女性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女性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女性形象。汤亭亭对这些女性形象的立场和态度上是复杂的:既有迷恋、怀念,也有否定、批判等爱憎意义。总体而言,她对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的否定态度较为突出,但也肯定其积极部分。所以汤亭亭虽是美国国籍但倾向性认同了华裔杂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
关注天下     
美国国家图书奖揭晓华裔女作家获终身成就奖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日前获得了2008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9日在纽约举行。汤亭亭的作品多以中国移民或移民后代的视角,描写他们在异国的奋斗历程。其成名作《中国佬》曾于1981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奖,另一部回忆录《女勇士》亦为她赢得了美国书评家协会的非小说奖。  相似文献   

19.
《女勇士》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出世之作。作为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后辈,汤亭亭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带徘徊。民族和文化的双重性为其写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该作中,汤亭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塑与再现,生动描绘了一个家族在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两个时空中的生存图卷。不仅折射出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迷惘与挣扎,而且反映出华裔美国人在重塑文化身份历程中的艰辛与困苦。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为依托,并从记忆的三个维度出发,开启女主人公的自我塑造之旅,论证了记忆重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文化记忆在华裔重获归属感与认同感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成长小说理论的角度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进行分析。《女勇士》中主人公的成长困惑和最后的觉醒,反映了华裔美国女性只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投身所处的环境,努力融合两种文化,就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