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题多用”包括“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叙”“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设计基本训练,有助于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加强索质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解决问题的训练方法很多,其中“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等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克服题海战术,提高题目的利用率,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看到此话题,考生也需“多想一步”。首先要吃透话题的内涵,“多想一步”不是“多努力一步”。尽管“努力”与“想”有一定联系,但“努力”是“想”之后的行动,没有“想”作导向,“努力”就会变得盲目,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扣住话题的关键词“想”来构思布局。其次要思考话题给出的写作范围。根据话题中的提示语,不仅科学研究需要“多想一步”,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等都需要我们“多想一步”,因此,文章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还是比较多的。当然,要使文章符合话题要求,写作时应着重揭示“多想一步”与事业的成功、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柴勇 《中学生阅读》2008,(1):118-120
在化学教学中,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方法称为“一、多”训练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举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输可以分为四种形态:“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一对一”是问题分解的终极,而“多对多”则是效率所追求的终极。由四种形态之间转变展开讨论,为了提高效率,网络传输应该转向“多对多”。群对群是“多对多”的另一种传输方式,或者说,是强调分群的“多对多”传输。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论与实践层面、教学要素层面、教学时间与空间层面存在“一”与“多”的现象。教学中的“一”与“多”是相对的,其存在是合理的,在教学及其改革中,应辩证对待“一”与“多”。  相似文献   

8.
《一贯问答》是方以智遁入佛门后的著作。该书以问答的形式阐述颇有争议的“一贯”问题 ,强调要透过争论把握“真一贯”,并根据华严宗的“一多相即”思辨将“真一贯”规定为“一是多中之一 ,多是一中之多 ;一外无多 ,多外无一”,同时围绕“格致”、“仁智”、“忠信”、“克己”诸命题 ,评论儒佛道诸家说 ,以揭示“真一贯”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普遍意义 ,具有独到的思想价值和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为分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应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探”、“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四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算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是提高算术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我所了解的算术教师的经验,认为指导学生“多练”,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一、全面理解“多练”的含义有些教师把多练仅仅理解为练习的数量要“多”。数量固然是必要的,没有一定数量的练,是不能形成技能技巧的。但“多练”的“多”,还  相似文献   

12.
说说“多”     
小朋友,别以为“多”就表示数量多,很简单,没什么可说的。其实,“多”的含义丰富,用法还真多呢!你看: 一、作数词用数词中,表示大约数目的叫概数。“多”常用来表示概数。例如: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跳水》)——这里“一米多”的意思是“只能多于一米,不能少于一米.一米稍多些”。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德育中,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教育名目多、学生行为规范多、自上而下的活动多,而教育实效少。惟其这“三多”而又“一少”,人们自然会想到从如此复杂而又低效的德育中,寻求“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问题在于“切入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寻求“道德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精讲多练”这一口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这一教学现象而提出的,这一口号的提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精讲多练”这条教学原则受到强烈冲击,因为似乎一提到“讲”,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提到“多练”,就是在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于是,这个被我们数学教师运用了半个世纪的教学原则被“无情”地“淘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不该“精讲多练”?该如何理解“精讲多练”?笔者从“教学三要…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文能力事实上就是包括语文的认读能力、语文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写作能力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强与弱,在乎阅读量的大与小,阅读种类的多与少。 历代有所建树的人无不重视“多读”、“博读”。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今人郭沫若也认为“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都说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相当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的多少。因此,“多读”、“博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法宝。那么,我们怎样让学生“多读”、“博读”并进而提高其语文能力呢? 一、“多读”“…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我们通常较关注“一题多解”问题的训练,而往往忽视“多题一解”与“一题多变”能力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的确有助于提高考生熟练并灵活运用物理基本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多题一解”的训练不仅能培养考生从千变万化的习题环境中摄取物理模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丰富了,肠胃负担加重,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使人有时感到“吃”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有人戏言,过去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今是“饿汉不知饱汉难”。时隔多年,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深刻记忆,“少吃”与“多吃”的话语仿佛言犹在耳。“少吃”与“多吃”看似一般的生活的感受,其实也蕴涵着一定的哲理,一“少”一“多”,其中蕴藏着无…  相似文献   

20.
“一题多解”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但为什么要“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后怎么办,似乎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