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发展为脉络,通过对中国古代足球(蹴鞠)的起源、足球开展方式和状况、足球文化氛围、近代足球开展及现代足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让世人充分了解中国古代足球的兴盛,近代足球曾有过的辉煌,明确中国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使国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国足球腾飞提供"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足球强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管理体制、资源布局、管理经费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必须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样本书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图书馆样本书库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现状,抑制文献利用率,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发展,样本书库科学管理势在必行。样本书库可通过调整文献库文献、借阅一体化、扩大服务范围等管理方式提高文献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整合图书馆、资料室、档案馆(室)、网络信息中心等文献信息机构,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和组织构架,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最终成果《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汇聚两岸宫(院)藏档案,分卷专题整理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为目前两岸最为完整的"台湾赈济文献",为研究台湾各类灾害及中央政府的赈济活动提供了坚实史料。《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之选题思路与研究方法,既强调了实证研究在两岸关系研究中的特殊意义,让"史料说话",又突出了研究动机与目的选择性,隐含强烈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将现代管理学的和谐管理理论与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管理相结合,分析了高职高专图书馆实行和谐管理的意义,以及高职高专图书馆发展与院校本身发展、教学评估的需要,突击购书、文献资料"藏"与"用"等管理中不和谐的现象,提出了确保高职高专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发展、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创建合理的馆藏文献体系、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协调图书"藏"与"用"等和谐管理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7.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史的研究和探索,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简要论述古代和近代我国体育史的研究状况和特点,为中国体育史的系统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论述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及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难以适应深化高校改革的需求,得出实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的观点,并阐明了高校实施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泰 《陕西教育》2007,(7):69-70
寡妇转房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称为"烝",在现代婚姻学上通常称之为"收继婚".收继婚又分为两类:一是平辈收继婚,也就是指同胞兄弟之间或家族同辈间的转婚关系;二是长辈收继婚,系指不同辈分之间的转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古代城市文学资源既为一座城市保存了许多永恒的文化记忆,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当今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如果充分挖掘城市中丰富的古代文学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经典转化为现代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景观坐标,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城市更富有人文内涵、高雅意趣和地域个性,无疑对城市品位的提升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的蒙古文古籍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通过论述蒙古文古籍文献特点、研究利用概况,重点分析论述了怎样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整理编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交流、整理出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这门课既因其内蕴的丰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其内容的古老幽深与相对稳定,多年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方面变化不大。因此,重新审视古代文学在当下的意义,确立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建构新的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新目标应以学生的现代人格能力为着眼点,以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致用意识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追求,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现代改造,建构起强迫式积累、个性化解读、文学化表达、观照式体验四级教学体系,逐步实现对学生现代人格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的生产具有较强的文学经验依赖性,中国古代文论的存在已经场域化.在古代文论现代意义转化的语境下,古代文论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阐释,应该引入传统工夫论的方法,保障古代文论参与当代文论建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探索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是解决古代文论向当代文论转型的关键.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基本原理,古今文学的基本原理有相通的共同方面.二是理论范畴,古代文论的大量范畴仍为当代文论使用.三是多维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重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发现怨恨是其最基本的现代性体验模式。继刘小枫在神学与社会学学科以及王一川在近代中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之后,笔者将怨恨题域引入和推进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研究中。怨恨的发明并不在于舍勒,无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存在有多少,但其深层的核心母题是怨恨,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与外国文化中的怨恨有着很大不同,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则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然而自鲁迅开创了现代怨恨主题后,中国文学的怨恨已经具有很多不同于古代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出现了若干热点话题,如现代文学史在时间上向当代文学与近代、古代文学的贯通,现代文学是否应该纳入通俗文学、古诗词创作、以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横向开拓等问题。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脉络上的梳理与学理上的探讨之后,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在纵向时间贯穿方面的关键不是无限延长其时间长度,而是凝聚目光,回到现代文学自身上来;在横向空间拓展方面的关键,也不是层层增加研究内容的宽度,而是在多重视野的参照下强化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在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方面的关键,是不断提升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更加历史地看待现代文学,并由此获取现代文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是定位于文学与作者的关系中来讨论文学形象构成的表现意义的 ,因而表现与意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构成中国意象理论的基本命题有 :意象的神似理论、意与象的构成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IC服务是为了适应在现代信息环境下人们新的阅读、学习和研究方式,而将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和现代数字信息资源以及各种信息服务技术整合在一起的信息服务模式.地方文献工作更需要开展IC服务,这符合读者用户的需要,实践中它改善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