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板桥妙联多     
<正>郑板桥,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时称"三绝",楹联也为后人称道。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说读书要选择,要全神贯注。咬定,这里有抓住要旨、深入体会的意思。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义,其乐陶然,可  相似文献   

2.
湖南永州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对联也极为繁荣。文章赏析了永州涌现的佳联妙对,记述了楹联高手大作,评述了《永州楹联集锦》一书。  相似文献   

3.
布尼先生学识渊博热心教育事业.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楹联歌颂祖国、歌颂党.一生笑对困难,为人光明磊落.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4,(2):33
正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车祎 《中国教师》2014,(21):94-95
<正>金克木先生写过一个集子,叫《书读完了》。书中讲了一则轶事——1912年,年轻的陈寅恪拜访夏曾佑先生,夏先生跟陈寅恪感慨道,自己不会洋文,只会看中国书,结果近来已觉得没有书可读了。陈寅恪当时对夏曾佑先生"书读完了"的感慨十分吃惊,直到几十年后,陈寅恪自己也到无书可读的境界时,终于理解了先生当年的话。但我却简直是一头雾水,书怎么可能读完呢?最初了解金克木和他的这本书,是缘于我们文学院的王向远老师。王老师会给大二本科生开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6.
湘西草堂在衡阳曲兰乡,为王船山先生晚年著书之处,其所存楹联或采自船山诗句,或成于后世名人之手,逸响伟辞,动人心魄。观其楹联,可以想见船山先生的高风亮节与学识文章。  相似文献   

7.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是"全国对联教育基地"。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成立校内楹联名师工作室,开发楹联教学特色课程,开设青少年楹联社团,积极营造校园楹联文化学习的浓郁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挖掘并体验感悟中国楹联文化的丰富内涵,深深烙上"品赏楹联润泽品格、传承文化责任担当"的印记,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段飞 《辅导员》2013,(14):8-8
<正>5月31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学区平房小学的师生们收到了来自中国楹联学会的一份特殊的"六·一"礼物——朝阳区首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落户该校。校园里处处可见的楹联展示、楹联书签,以及孩子们表演的舞蹈《福娃乐》、京剧《打虎上山》《联韵生香》、朗诵《楹联联诵》、  相似文献   

9.
芮城县南街小学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县直示范校。现共有教学班27个,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86人。2008年,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依托楹联学会支持,凭借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本着让国粹楹联回归课堂的理念,启动了楹联教育实验工程。一、加强培训,提高水平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楹联教育教师队伍,我们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网络教研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培训。2008年—2009年,校领导带领部分楹联骨干教  相似文献   

10.
<正>沭阳县怀文中学创办于1998年4月。学校环境优雅,景色怡人,花木葱茏,亭台相映,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办学以来,经过不懈地努力,怀文中学形成了"楹联育人""儒家德育"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怀文中学成立了"国粹教育"研究室,大力推行"楹联育人"工作。学校通过编印楹联读本、开设楹联课程、每月征联活动、评选"联星之星"等,培养学生赏联、撰联的能力。学校编印的《校园楹联报》被定为中国楹联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报,该报先后获评"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百佳优秀江苏省中学校报校刊"等称号。学校牵头编写了全  相似文献   

11.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12.
开场白     
从本期起,陈雨石先生的"重塑中华文化形象"栏目就和大家见面了!何谓"中华文化形象"?"重塑"之说从何而来?原来,雨石诸先生将于近期推出历多年心血而成的《中华一万年》一书,于"中华文化形象"尤有新见、心得。我们约请雨石先生重写了书中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这幅高悬于我家书房斗室的楹联,已经伴我度过几十个春秋了。尤其是日趋浮躁的今天,这种无酒无花却有茶有书的生活委实让我过得既惬意又充盈。虽然还不敢自诩已经"坐拥书城"了,然私家藏书竟也塞满了整整四个一人多高的书橱,给了我一方淡迫明志静心凝神的温馨空间,使得我时常"书多气粗"地孔乙己般地吐出一句"谁说我一无所有"来。我与书结缘,首先得益于我当教师的母亲,是她让我在没有  相似文献   

14.
<正>周汝昌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评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名著",事后中华书局据此出版了《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一书。由于周汝昌先生、中央电视台和中华书局的名望和地位之非同寻常,周汝昌先生对"四大名著"的评说,自然产生了较大影响。周汝  相似文献   

15.
我和"书先生"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作文。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写,《李白传》这位"书先生"像听到了我的烦恼似的,从书桌里跳了出来,跳到我面前,冲我说:"你好啊"。我们一起谈了起来,谈李白的诗、李白的朋友、李白的亲人……我们无所不谈,他把我拉进了知识的海洋,和我一同快乐地畅游。当我的眼前还浮现着李白的生平时,"书先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跳回了书桌里,笑着冲我做鬼脸。我既感激又惊奇地看着他,然后拿起笔,写出了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传统"六书"进行改造的是唐兰先生的"三书说"。唐氏开风气之先,其功不可没,但其"三书说"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苦恋50年之后,一对年逾古稀的有情人,传奇般地在80年代终成眷属。结婚10年之后,他们夫唱妇随,由先生撰联、太太配诗,创作出1000多套联诗,被誉为“联诗合璧古今第一对”。他俩就是著名楹联学家、美籍华人潘力生、成应求夫妇。初识潘力生、成应求夫妇,你绝对看不出他们已过耄耋之年。先生热情豪爽,耳聪目明,才思敏捷;夫人温文尔雅,深沉豁达,完完全全一副学者气度。他们优美的谈吐、敏捷的思维、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造福桑梓的种种善举,无不使人叹服!潘力生现为美洲中华楹联学会会长、世界四海诗社副社长,世人皆以藏其楹联为幸。邓…  相似文献   

18.
楹联文化能够成为导游素养形成的重要资源,这是由楹联文化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文章以此立论,从几个方面阐释楹联文化对导游素养形成的意义:增加导游的人文知识底蕴,培养导游精湛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导游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培养高尚的品德以"立人"。  相似文献   

19.
刘辉 《教育》2012,(31):6
湖北省大悟县城关中学作为县诗词楹联创作基地,学校定期举办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诗词楹联文化交流,将诗词楹联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县人大常务会调研员、县诗楹联联学会顾问陈义万与学生一起在学校"诗词长廊"前探讨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理论,分别从"节省"和"协同作用"等两个方面,对中国楹联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两个类型进行了形、音、义的例析,得出的结论是:楹联艺术中系统思维方式的普遍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