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巧燕 《新教师》2019,(9):51-52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来的“统计初步知识”拓展为“统计与概率”,成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同时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基于这样的改变,笔者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中的“身高的情况”。 【背景说明】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是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为了更好地提取信息,学生需要学习一些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储楚 《小学教学参考》2023,(11):59-62+6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数据分析观念”变成了“数据意识”。文章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复式统计表”为例,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真实统计、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建构复式统计表,感受统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形成数据意识,并能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从“统计观念”演变为“数据分析观念”,词汇的不同,蕴含着教学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更新与超越。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分析观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撑。实践中,由于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相对缺乏,一些偏颇的做法,需要理性的审视。教学情境的精心选择、教学过程的完整展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是“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基本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师》2020,(4):F0004-F000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课程的核心概念,强调数据,强调数据分析。在此背景下,本书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统计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统计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而数据分析则是统计的核心。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我以《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谈谈在统计教学中如何整合校本课程,进行教材再构,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统计和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统计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那么,数据分析观念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特别地.如何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数据分析观念”呢?下面结合中西方有关“统计与概率”的一些习题。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数据分析观念(这里看作一项能力)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邓炜 《江苏教育》2012,(13):43-44
统计教学重在学什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在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中提到:统计的核心词就是数据分析。什么是数据分析?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分析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统计教学进行了专项研究。下面以《复式折线统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10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建国60年来小学统计教学发展分为3个阶段:文革以前17年,其特点是统计图表与记帐知识并举;文革以后至20世纪末,其特点是注重统计知识、技能和统计思想方法的教学;21世纪初,其特点是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师范学院数学系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高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了高师与高中“统计”内容衔接问题的处理意见,使高师“统计”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14):38-39
资讯收集、数据处理是小学数学学习能力之一。在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教学中,这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学习内容。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在统计知识学习中,如何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统计”总复习。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师: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六年中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生:我们学过统计图表。生:我们还学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相似文献   

14.
统计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又形象直观,而且统计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起始教育由中高段下放到低段,《数学课程标准》也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统计教学的重点也由原来的注重图表的计算、绘制,转向重视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重视统计的意义、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以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等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是统计教学的核心任务.以2022年中考浙江台州卷中的统计试题的命制为例,开展指向数据观念培养的统计命题实践研究.通过创设依据数据分析制定每周劳动时间标准的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基于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考查学生的数据观念.这种指向数据观念培养的统计试题对导向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笔者尝试在教学中采用“三段六步”教学法。下面结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画风》一课来谈谈“三段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实际的统计教学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常常有所缺失。从小学统计课堂教学来看,教学的关键不应只是制作统计表、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方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近"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青年教师》2008,(10):45-45
《语文新参考——小学语文名篇赏析及教学建议》丛书包括“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一~六年级古诗文”等六册,从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中精选名篇进行赏析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按“文本赏析”“教学建议(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精彩片断赏析与点评)”“资料链接”等体例编辑。每册都按不同的文本类型分成若干板块,如三年级分册的“形散神聚——散文篇”,四年级分册的“捕捉灵性之光——关注动人细节·体悟自然人生至道”,六年级分册的“把握艺术特征捕获丰富美感——如何把握和教学写艺术作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实施以来,统计与概率纳入了小学数学课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从一年级下册至六年级下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其中统计内容居多,涉及概率的有三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笔者认为,在领悟概率概念的基础上认清随机事件本质,是提高概率教学实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王雁 《辽宁教育》2008,(6):56-5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