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吏治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其消极的一面.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与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造成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祸源在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等级乃古代吏治腐败践行的途径;封建法律制度的存在是古代吏治腐败的庇护伞;裁判员与运动员同为一人乃吏治腐败产生之温床.从古代吏治腐败所引发哲学反思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实现古代吏治的现实超越与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清朝自康熙继位以后,经过雍正、乾隆几个皇帝的励精图治,逐步形成清王朝的鼎盛局面.但政治上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显露,官场侵贪、吏治腐败层出不穷.甘肃捐监冒赈案发生于乾隆中后期,是一起全省性的集体贪污大案,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本文从社会性质、历史传统、制度架构、政策失误四个因素对这一案件进行分析,以期把握古代吏治腐败的基本规律,并为现今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在澄清吏治、制约权力等方面功效显著,但其本身也有无法克服的局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监察制度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一朝吏治清明,受到后世赞颂。就其反贪措施而论,太宗在“以民为本”思想基础之上,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法治原则,以道德约束君臣自愿自觉地追求高尚的情操;强调“若安天下,先正其身”的反腐之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引导理念以及“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用人政策。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大成效,最终迎来“贞观之治”,将中国古代社会推向繁荣昌盛的巅峰。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史课程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规范和司法实践。对于当代而言,其内容已是过去式,但从过去式的法律制度中汲取合理元素服务于当代法治建设,并对学生进行法律文化自信教育,是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中国古代法制中德法融合、严明吏治、契约自治、司法原情等理念和实践的历史价值,不仅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能坚定学生的法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官员的考核及监督机制的优劣是关系到一个社会吏治是否清明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吏治固然有其无法抹杀的阶级局限性,但其某些制度特点仍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别是其考核体系的完善化、制度化和监督体制的严密性,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仇和所领导的改革举措在十余年间持续性地拨动着媒体的心弦,而且高潮迭起,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人们叹服仇和之治的改革成效的同时,一些法学专家却对仇之治的法律性质作出了否定的评价。事实上,仇和之治以其推进严格执法、强力反腐、吏治建设等法治化举措充分体现了其法治品格,堪称我国地方法治建设的典范。而且在许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制度之有无以及好坏,是影响古代中国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制度之外的许多方面与制度本身构成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社会的吏治方案,是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努力强化社会的等级结构,并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方面入手,寻求保障官吏群体恪尽本分的办法。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成为制度能否得到遵守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王朝尽管建立了用于反腐惩贪的监察制度和立法,但仅仅依靠制度和立法反腐惩贪,还难以得到最佳效果。调动官员和臣民参与防腐反贪的积极性,揭露和举报官吏的贪腐行为,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就有了鼓励官员和臣民上书举报贪腐官吏的各种措施甚至制度。但百姓作为弱势群体,很难发现官吏的贪腐行为,即使举报也很难到达最高层,因此百姓反腐惩贪的作用只能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吏治是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方式和治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吏治又指治吏,或吏政。汉代在地方官吏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试图从官吏的教育、选拔和任用、考核与监察以及考核后的奖惩等几个方面,探讨汉代地方吏治的合理性因素,力图为当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代律法是古代中国吏治立法的大发展,使整个吏治法律制度进入相互协调配合发展的新阶段。章对唐律中贪污贿赂性质的犯罪作了分析,并将其与现行刑法相关规定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吏治,指国家对各级官吏必备素质的要求及官吏素质和行为的实际状况。官吏普遍品行端正、业绩显著,就表明吏治好,政府清正;反之,则是吏治败坏,国家政治黑暗。历史表明,吏治相对较好的状况,多出现在太平盛世,而一到衰世、末世,也往往是吏治最腐败、最黑暗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李昱皎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的交治腐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由浅人深的探讨。麻地产生原因多端,但根源何在?本文认为有以下三大因素。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立法权、官定任免权、司法权等都集...  相似文献   

16.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前,我国反腐惩贪是党风民风所向,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古代的一些封建王朝之所以有一个较长的繁荣期,在于有一套切合时宜的监督机制.学习古代的反腐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都期望通过反腐惩贪的立法使贪官污吏的犯罪活动得到抑制,立法对反腐惩贪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很难形成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这其中包括立法主体的日趋腐败、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以及执行难等多种原因,因而反腐惩贪的法律也就经常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8.
<正>朱元璋大义灭亲,不但巩固了明初的基业,也成为朱元璋依法治国、铁腕反腐的一则范例,流传后世。只是到明朝中后期贪腐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反腐最终还是需要制度和监督来彻底解决。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  相似文献   

19.
吏治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中国历代王朝吏治腐败现象一再出现,成为无法医治的毒瘤和痼疾。对清初吏治腐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乃是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和时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清朝吏治的日趋腐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批贪腐官员的落马,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且落马官员的贪污受贿行径无不令人咋舌。纵观古今,吏治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朱元璋鉴于元末的腐败吏治,早在明初即开始"重典治吏"。立法方面,《明大诰》堪称典型产物,绝大多数案例都涉及对违法官吏的严厉制裁。《明大诰》的颁布,标志着朱元璋把"重典治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梳理分析《明大诰》所载案例,对当前我国的惩贪反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