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汶  中健 《收藏》2009,(8):206-206
[艺术品介绍]“神来之品,天作之合”紫砂壶,向为传世珍品,历代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为之痴狂。吕氏阴阳太极“大师紫砂壶”含两把壶,以吕氏家藏陈腐30年的极品紫砂泥,经“吕派壶艺”天工细制。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09,(8)
"紫砂壶泰斗"吕尧臣、"新一代紫砂壶领军人物"吕俊杰两代大师四年磨一剑!绝妙"大师紫砂壶"献礼祖国60华诞!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全世界只有中国宜兴独有。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名贵紫砂壶可用可藏,历来被视为珍宝。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发  相似文献   

3.
紫韵     
雨岚 《收藏界》2010,(7):52-52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他没有显赫的大师头衔,但他对宜兴紫砂产业化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他没有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但他为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播种了无数的种子;他没有传世作品,但他最大的作品却恩泽了紫砂行业。他就是—中国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相似文献   

5.
徐艺 《收藏》2014,(2):192-192
宜兴紫砂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其精髓在于繁复而严谨之手工绝活、家族工坊,存于师承、存于学者对泥、型、工、饰、款、功之觉悟、之坚守、之反思等等。随着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紫砂壶越来越得到大众之喜爱!对于紫砂艺术门派,业内外杂议众多,诸如“传承派…‘学院派”“陶艺派”和“某某大师派”等等,但都没有系统归类分析。笔者以为紫砂自进入当代国营、集体体制后,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3):188
中国千年紫砂史上第一款微雕玉玺紫砂壶在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蒋氏紫砂壶第二代传人蒋升大师,以"红井"为原形,选择经典的传统紫砂壶型——井栏壶,历经3年,创作了这款"九五至尊——毛泽东诗词微雕金玉紫砂壶",这是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对毛泽东主席一百二十华诞的最高规格的献礼,被专家誉为华夏紫砂艺术史上空前的巨作!  相似文献   

7.
季英伦 《收藏》2010,(9):166-167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紫砂陶艺家、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专家评审组成员。1941年出生于宜兴高塍。1958年进入丁蜀镇紫砂工艺厂,师从壶艺大师吴云根,后又得到朱可心、顾景舟等大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俞浩忠 《集邮博览》2013,(11):44-45
1994年5月5日,我国邮政发行了《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选用的紫砂壶分别是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清初陈呜远的“四足方壶”、清代邵大享的“八卦束竹壶”和现代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提壁壶”。四枚邮票以精美的紫砂壶为主图,上面有历代文人草书题咏紫砂壶的名句。同时,画面上各有一个方印,印文分别为:“园不一相”、“方非一式”、“泥中泥”、“艺中艺”,可见四把紫砂壶在历史上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6,(1):161-161
由天津福信拍卖有限公司与天津华北茶叶城大地茶业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国粹紫砂”大师精品展暨精品拍卖会,于2006年1月6日在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28号水晶宫饭店举行,1月2~5日预展,提供作品的9位紫砂大师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0.
虽弓 《收藏》2014,(2):136-137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有一僧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这种泥土便是今天的紫砂。紫砂。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又称宜兴紫砂。因为紫砂材料特殊的物理性质,用其所做的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相似文献   

11.
谭文诚 《收藏界》2012,(12):63-65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5,(5):183
走进宜兴紫砂圣地——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一间间富有个性的紫砂个人工作室,给我们述说着茶器之王的传奇故事。华砂堂——这处极富书画气息的艺术空间,即是被誉为"当代绞泥透塑王子"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陆利华创建的个人工作室。陆先生秀气文静的气质掩不住对紫砂技艺搏击的激情!陆利华1973年出生于陶都,1993年进厂,师从吴群祥大师,2003年进入国美学习造型设计。除了不断匍匐于泥凳前的铁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一两紫砂一两金",手心盈盈一握的紫砂壶,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千余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独具匠心的壶艺家孜孜以求,使其从煮水冲茶的实用功能进入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殿堂,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紫砂壶收藏也成为理财投资的热门之一。2008年,尽管收藏市场普遍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出现下跌,但紫砂壶市场表现却异常坚挺,且有明显的回暖迹象。紫砂市场整体回暖  相似文献   

14.
邢舒良 《收藏》2012,(5):107-111
南京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宜兴古来交集甚多。南京博物院藏紫砂壶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相媲美,所藏有时大彬、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吴月亭等名家名壶,涵盖了紫砂发展史中几乎所有大家。此文选取南京博物院馆藏紫砂珍壶与读者共赏,一同领略历代大师的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20,(10)
正吴老师自幼喜好书画和紫砂壶艺术,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坚持紫砂壶的研究和收藏,酷爱明清时期的老壶。他在生活中讲究艺术格调,痴迷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融会贯通,取百家之长,汇聚精华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理念。吴老师对宜兴本山紫砂矿料研究颇深,擅长古法手工练泥,遵循道法自然,追求传统及泥料的原汁原味,紫砂作品从矿料的精选,风化到手工练泥、设计、制作都是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6.
紫砂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传世的紫砂精壶如满天星辰,照耀荷我国陶瓷历史的星河。历代制壶大师毕智穷工、技艺绝伦,以紫砂文化特有的气韵,昭示着我们民族的灵秀与辉煌。清未民初,宜兴紫砂业经过清咸同年间的战乱,逐步  相似文献   

17.
季江生 《收藏界》2010,(7):66-68
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壶的制作工艺和紫砂发展史。一般应从年代、泥料和艺术三方面考虑,方能收藏到上品的紫砂壶。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别,一般讲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使用传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紫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的自然包浆更便于赏玩,因而同样条件下老壶价值高于新壶。泥料是指做壶的材料,宜兴紫砂分紫泥、朱泥和绿泥,烧成后三种原色分别为紫色、红色和米黄色。由于泥料配比、窑烧温度上的差异,出窑后器物颜色相差很大,紫有深浅、红有浓淡、黄有强弱,这就使紫砂壶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是指制壶人的水平高低,是衡量紫砂优劣的主要标准,依上面三点,下面将笔者家藏的几把紫砂壶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尹青兰 《收藏界》2014,(9):51-54
自晚清开始,由于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终于影响到了紫砂行业,紫砂壶开始了它的高度商品化之路。这一时期,自营的小作坊和各地的紫砂商号如雨后春笋般迅捷地发展起来。当时主宰宜兴紫砂生产的已非当年的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而是在各地,主要是上海的一群工商实业家。他们所定制的壶上开始印有店号商标,紫砂产品上既有“注册商标”,又有制作者的名字。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开设陶器商号销售紫砂器。这些商号的基本营销模式是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他们的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从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晚清民初的这种新状况是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兴盛以来近四百年所未曾有,可以说是紫砂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9.
蒋鹏 《收藏界》2014,(12):130-131
背景链接: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而最沁人心睥的莫过于泥土的气息。紫砂泥被称为富贵土,说的是它的世间罕有,独产自宜兴丁蜀一带。虽是富贵之土,却无法掩饰它作为泥土的自然与质朴,如此,才成就了紫砂壶古朴典雅的独特韵味。在欣赏紫砂女薛晨芝的紫砂壶艺作品时,清新而自然的泥香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