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把握审美这一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取向,必须把握教材精神实质,发掘和拓展教材的内涵美;推陈出新,借鉴教材创新学习的资源美;以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涵泳积淀,弘扬教材的母语文化美。  相似文献   

3.
为了把握审美这一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取向,必须把握教材精神实质,发掘和拓展教材的内涵美;推陈出新,借鉴教材创新学习的资源美;以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涵泳积淀,弘扬教材的母语文化美。  相似文献   

4.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应大力提倡审美教育,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自然美、情感美、语言美等审美因素,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专语文教材蕴含着很丰富的素质教育因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恰当适时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美育教育的方法,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美育载体两个方面,论述职业教育学段语文教学中不渗透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8.
刘亚琴 《科学大众》2014,(3):13+180
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从生活中,活动中去体验情感,从教材中去感受情感,从课堂中去享受情感。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美教学,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建全 《知识窗》2014,(6):71-71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提升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丽 《知识窗》2022,(7):42-44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为了进一步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加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从中职教育中语文教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开发与建设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可行性,分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材开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赵望春 《科教文汇》2009,(29):121-121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既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进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来渗透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张德军 《科教文汇》2007,(9Z):51-5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审美观却发生了某些扭曲,他们盲目地崇“外”、崇“怪”,追求“时髦”并以此为美。究其原因是缺少美育的结果。而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张旭斌 《中国科技信息》2008,(4):238-238,242
在中专语言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占有很大的篇幅。这些文学作品语言生动、风格各异,有的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有的慷慨陈词,似江河横溢,它们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凭借着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感情社会美、鉴赏艺术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和谐发展,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美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美育学习兴趣,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主动来追求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照对话理的主体性认识,从教材编写者——语文对话教学的隐形主体这一角度来认识语文教学,让教材编者全程参与对话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对话教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唐红 《科教文汇》2008,(17):60-60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美育由“热”变冷,并出现严重的“概念化”、“泛美化”倾向。至于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如何赏析,则往往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分析,缺少操作的路径。操作层面上的语文教学美育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烛幽探微,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评美、创造美,方能真正发挥语文美育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美育由"热"变冷,并出现严重的"概念化"、"泛美化"倾向。至于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如何赏析,则往往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分析,缺少操作的路径。操作层面上的语文教学美育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烛幽探微,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评美、创造美,方能真正发挥语文美育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季云杰 《科教文汇》2008,(17):61-61
本文参照对话理的主体性认识,从教材编写者——语文对话教学的隐形主体这一角度来认识语文教学,让教材编者全程参与对话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落实对话教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