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简答题1.按图1所示安装实验装置。将长有绿芽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悬挂在瓶1内。在瓶1底部加入NaOH溶液(用于吸收瓶内的CO_2)。在烧杯3内装水。实验在25℃下进行。(1) 如装置先在暗中放一段时间,烧杯3中玻管内的水柱将____。这是因为____。  相似文献   

2.
韩涛 《下一代》2014,(6):25-25
正材料纱布、沙土、两个杯子、水、筷子(搅拌时用)步骤1.往一个装有沙土的杯子里,倒入清水。再用筷子搅拌,使它变成一杯浑浊的泥水。2.用纱布卷成一根长条。3.将长条的一端浸泡到泥水中,另一端垂人空杯子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比较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一个影响更大,本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索:1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已用清水泡胀的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两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2方法步骤2.1取两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  相似文献   

4.
1培养液的配制将稻草杆剪成1~2cm的小段,放入大烧杯中(约一半),再将池塘中的澄清水加入大烧杯中,将其加盖置于电炉上加热。煮沸后约30min,即至大烧杯中的水颜色变深,用干净的纱布将大烧杯中的溶液过滤三次即得培养液。2采集草履虫首先用大烧杯在不同的污水沟或死水池中装入水,带回实验室后,可采取两种方法挑取草履虫:a.准备干净的载玻片、吸水纸,用滴管将水滴在载玻片上,在解剖镜下进行观察,找到一个草履虫的视野后,将其周围的水吸干,然后用准备好的培养液将其冲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如此重复多次。b.用肉眼观察替代…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十课《叶的光合作用》中只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的,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叶的光合作用。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口径大于漏斗柄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套在两个漏斗柄上,最后把这两个烧杯中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过些时候…  相似文献   

6.
妈妈小妙招     
《父母必读》2011,(1):20-20
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甩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7.
[器材]废弃白炽灯泡一只,口径略小于玻璃泡直径的圆筒(或烧杯)一个,学生用有机玻璃直尺两根附丝绸,橡胶棒一根附毛皮。  相似文献   

8.
我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出一种既简单又安全的气体发生装置。见图:使用时先在烧杯内装入适量液体,把所用固体药品装入一个小纱布袋内,然后固定于漏斗内(用细线固定),把漏斗倒扣于烧杯中即可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不用时将漏斗连同固体拿出即可。  相似文献   

9.
症状处理表皮受伤用生理盐水冼净伤口,涂以PVP—碘(聚维酮碘溶液),并用消毒纱布或绷带包好。若伤口过大,要去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出血直接用清洁纱布按压伤口。软组织损伤减少活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可能骨折)将受伤肢体固定在一块木板上,避免不  相似文献   

10.
食疗法:猪蹄2只,通草30克,葱白3根。将猪蹄洗净,通草用纱布包好,和葱白一同加水炖煮至猪蹄熟透,食猪蹄饮汤,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11.
通常演示氨水性质实验所采取的方法是:取两个烧杯。在其中一个加入20raL的蒸馏水并滴加2—3滴酚酞试液;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0raL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了几分钟之后,装有酚酞试液的烧杯就会变红。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实验叙述引出一个问题:冬天喝牛奶要加热请同学们想个办法如何加热?1.在热水中加热。老师出示两包牛奶,其中一包在热水中泡,在泡的时候把另一包冷的剪开倒入烧杯中,把泡热的豆奶倒入同样的烧杯中,组织学生进行比较。2.在火上加热。教师先把牛奶倒入烧杯中,标出高度;再在火上加热,完毕后倒回烧杯,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两个实验都可以发现:没人加豆奶,豆奶还是会多出来。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器材(四人组):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见图),在瓶塞上个眼,穿上一个空透明管,管上系一根线,以及热水和冷水。操作方法:把装满红墨水的小药瓶管上…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第14课《种子的萌发》,课本中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设计的对比实验是将两粒种子用细线分别固定在两根筷子上,将筷子插入两只烧杯中,给烧杯加水,让一只烧杯中种子全部浸入水中,另一只烧杯中种子一部分(一半)浸入水中。笔者教学后发现,这个对比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一、药品及仪器:药品:聚乙烯吡咯烷酮、表面活性剂、天然植物表皮(代号A)、自来水、酒精、香料、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羊毛脂。仪器:烧杯、纱布、试剂瓶、玻璃棒、天平、旋转粘度计(DNJ-4)。二、实验方法:1、测量最大粘度及最佳浸泡时间(1)将A去掉黑色外皮,剩余部分截成小块,称取3克,用300ml自来水浸泡。选取六个试样,分别浸泡3、4、5、6、7、8个小时,用纱布将残渣滤掉,取溶液,分别测其粘度,数据见表一。表一浸泡时间(h)3456783(搅拌)粘度(mpa.s)5.67.69.08.47.06.87.4 (2)从表一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浸泡液浓度(即粘度)增大,5小时…  相似文献   

15.
橘子汁:取橘子1个。将外皮洗净,切成两半,将每半置于挤汁器盘上旋转几次,果汁即可流入槽内,过滤后即成。每个橘子汁约得果汁40毫升,饮用时可加水1倍。 番茄汁:番茄50克,白糖少许,温开水适量。将成熟的番茄洗净,用开水烫软去皮,然后切碎,用清洁的双层纱布包好,把番茄汁挤入小盆内。再将白糖放入汁中,用温开水冲调后即可饮用。注意要选用新鲜、成熟的番茹。 西瓜汁:西瓜瓤100克,白糖10克。将西瓜瓤放入碗内,用匙捣烂,再用纱布过滤出汁。汁内加入白糖,调匀即成。 胡萝卜汤:胡萝卜50克,白糖少许,清水50克…  相似文献   

16.
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陕西铜川师范(727007)冯建荣取一根玻璃棒和一根大头针(缝衣针更好),用细线把大头针固定在玻棒的一端,把用铝箔包好的金属钠块穿在大头针上(大头针要穿透钠块)然后用玻璃棒将钠块送入烧杯中的水底,用排水法收集反应放出的H2,操...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兴趣 1.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 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学生实验: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氨水、酚酞溶液,同时置于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了,为什么两种相互未接触的药品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8.
题目剪长约6cm、宽约2cm的铜片、铝片各一片,分别用接线柱平行地固定在一块塑料板上(间隔2cm).将铜片与铝片分别与电流表“+”、“-”端相连接,电流表指针调到中间位置.取两个50 mL的小烧杯,在一个烧杯中注入约40 mL的浓硝酸,另一只烧杯中注入40mL0.5mol/L的硫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电极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电流表指针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中,有一个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的活动:取两个完全相同的锥形烧瓶,其中一个烧瓶的表面用烟熏黑,装同样多的初温相同的水,塞上带温度计的橡胶塞,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没在水中。把两个烧瓶放在太阳光下晒10分钟左右,从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黑瓶里的水的温度比另一个瓶里的温度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的能力较强。这个实验,效果还可以,只是如果做学生分组实验,一般的学校都没有这么多现成的仪器,而且烧瓶要用烟去熏黑,实际操作不是很方便。因此,我们另行设计了如下几个效果很好的实验,而且对器材的要求更低,既可用作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来显示颜色与吸热的差异1.1器材250mL的烧杯2个、相同的温度计2支、长方体木块2块、水、黑色墨水1.2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各注入100mL的清水,将其中一个烧杯里的水染成黑色(滴入几滴黑色墨水)(2)两块长方体木块的中间分别打一个小圆孔(孔的大小比温度计的横截面略小),并把温度计分别插入两小孔中,再在温度计上扎上橡皮筋,以防温度计接触烧杯的底部,最后把长方体木块和温度计架到烧杯上。(3)装置放在阳光下,经过7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20.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