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诉权必然包含量刑建议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要求公诉机关具备并充分行使量刑建议权。量刑建议权在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及诉讼效率诸层面具有较高价值,构建量刑建议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颜研生 《广西教育》2013,(19):135-136
探讨规范量刑建议的法理依据、量刑建议书的诉讼价值、量刑建议信息不完整问题,重点论证证据开示对规范量刑建议书的重要意义,提出量刑建议书的规范化可从建立证据开示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量刑建议制度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刑事司法原则,有利于促进量刑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量刑建议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如何行使没有明确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有必要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实践运用予以定位,以期为量刑建议制度实施探寻更为有效的操作途径,为检察诉讼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论量刑规范中的检察量刑建议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符合法的本质,对规范量刑程序,有效制约人民法院的量刑裁量权,切实加强审判监督有着积极意义。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以对正义、公平的设定为准绳,按法制原则使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与公民的自由权利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又被称为求刑权,是指检察机关在审判活动中就被告人所应判处的刑罚向人民法院进行建议的一种行为和职权。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日益得到重视。同时,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司法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对于量刑建议权的性质与作用等问题的观点存在一定分歧,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于量刑建议的认识也还需要统一。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于量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法律属性、法律依据和法律价值都需要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建立被害人参与量刑制度,有利于实现被害人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司法队伍公正廉洁和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刑事被害人应当享有量刑建议权,应建立中国特色的被害人参与量刑的诉讼制度,建立被害人量刑意见的司法回应制度和检察环节的被害人、被告人双方的量刑意见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自1999年首次试行时,便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量刑建议权的试点实践表明,设立量刑建议权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量刑建议权的设立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人权,进而实现刑事诉讼的完整正义.同时,量刑建议权的设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刑事诉讼规律的要求以及公诉权的应有内涵为设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设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将成为司法改革的必然趋势,量刑建议制度也应通过立法转化为我国检察制度和刑事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这对于起诉权的完善,增加量刑透明度的增强,审判权的法律监督,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预防司法腐败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通过量刑答辩,将量刑问题透明化,使辩诉双方都清楚量刑的过程和结果,使判决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减少不必要的上诉、抗诉,达到减少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维护法律公正,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国家量刑建议制度确立的历史时期和我国刑事政策的时代发展变化,阐述了在我国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的重要价值,就量刑的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规范量刑已渐成为时下司法界共识,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完全诉讼化量刑程序的基础上,量刑引入相对诉讼化程序是现阶段我国量刑规范化的有效路径,亦可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诉审关系,符合当前我国量刑改革的实际进程,同时也是兼顾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量刑的相对诉讼化程序应当从实行量刑阶段的相对独立化、保证控辩各方的充分参与以及运用特殊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公诉机关,均享有公诉职权,但二者拥有的职权范围和起诉裁量权不同。借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官公诉权的各自优势,我国人民检察院应在简化酌定不起诉的操作程序、增加暂缓起诉的规定、取消“转诉”规定和适当规定检察机关的求刑权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求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世界趋势 ,赋予被刑事指控人沉默就是一个重要内容。任何一项法律原则或制度的建立 ,必须有其理论依据 ,否则 ,就成了无源之水 ,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沉默权的法理基础是 :法律面前平等 ,人权至上 ,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权期待权理论,对执行程序中不动产买受人的权利进行优先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买受人往往采用确权之诉或执行异议之诉两种途径来救济,由于对确权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性质及法律关系理解不准确而产生诸多问题,致使买受人物权期待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研究认为,执行程序中要明确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为给付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停止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买受人不能通过确权诉讼或者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主张确权来救济,执行异议之诉裁决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能通过执行异议之诉实现对标的物停止执行后,再另行提起给付之诉来完成物权的最终变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事、商事法律关系日益复杂化,当事人利用关联诉讼进行恶意诉讼、欺诈诉讼的现象呈蔓延趋势。受前苏联诉讼理论的影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判决效力绝对化的观念,导致法院在处理关联诉讼时面临困境。司法解释对于前诉判决认定的事实在后诉中仅简单地以免证事实来处理,为不诚信当事人制造关联诉讼提供了可乘之机。确立判决效力的相对性观念,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原则上仅约束案件当事人,其对后诉法院的拘束力也应当仅限于前后诉当事人相同的情形,可以为法院处理关联诉讼提供合理的裁量空间。规范判决书的书写,明确判决理由部分对于事实的认定,限制不当扩大认定事实的范围,严格民事诉讼中的程序制裁措施,都有利于规制不当的关联诉讼。  相似文献   

16.
民事救济是我国司法救济的重要方面,也应是我国受教育权利救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受困于传统的公私二分理论,受教育权民事救济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面临着来自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挑战与质疑。分析表明,提供民事救济是完善受教育权保护方式、实现受教育权保障法秩序统一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平等主体之间存在受教育权侵权纠纷,而纠纷的解决难以通过教育行政诉讼或诉因寄生的方式实现。使受教育权民事诉讼渠道畅通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也是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对于检察机关在民行检察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一直备受关注。在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对民行检察监督的法律地位之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诉权原理、诉讼结构、职权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其价值取向,提出加强和完善民行监督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民国初年,由直隶省鹦鹉山钨矿引发的陆军部、直隶省政府、商人对矿业权争夺案的起始、案中各方表现及处理结果.讨论了这场争夺表现出的民初体制在诸多领域现实运转方面的某些情形:立法上,国家与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定存在矛盾;行政上,主观上的国家利益比成文的法律法规优先援引;司法上,行政诉讼制度虽然初步建立,但社会各方普遍缺乏将行政纠纷付诸司法裁决的意识或欲望.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既有共和肇造、军人干政的现实背景,又有“民怕官”“熟人好办事”的社会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以最近发生的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杨世建因人事部不受理其报考中央国家公务员而提起行政诉讼案件为背景,通过分析宪法上的平等权、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性质及侵害平等就业权的标准,探讨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原告的宪法权利实施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最好手段,政府信息公开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权利必有救济,目前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仍不畅通。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之诉的目的为依据.对行政诉讼制度应然与实然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运用比较研究和价值分析的方法,以证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作出判决阶段的特点,以期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