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理科分合作为一种高中学段的课程设置方式.历来是世界各国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历经多次课程改革,存在诸多问题,文理科分合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理科目时分时合,呈现出较明显的“钟摆”特征。2009年1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将这一现实问题作为“社会关注度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把近代文化转型放在近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中考察,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从分析近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特征入手,明确地划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四个历史阶段,阐释了各个历史阶段上文化转型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通过学术史的系统总结,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研究中应当着力探讨的若干重大课题,并对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为深化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应当进一步深化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年中,关于公立学校国家课程标准的争论一直是美国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各州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给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国家课程标准历史发展的考察,分析了影响美国国家课程制定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也关注到联邦、州和地方学区政策对学校课程影响的变化。本文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案例分析,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教育政策在处理国家的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教育的传统与改革等诸问题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是我国小学课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不仅体现为课程门类、课程类型等的变化,还体现为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近代小学课程在变迁过程中,拓展了小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建立了现代小学课程体系的雏形,并探索了小学课程改革的路径,但也存在课程理论研究不足、课程变迁思维简单激进等问题。回顾与反思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历史,对今天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影响历史新课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民族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观念、政府的力度、教育行政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历史教师对新课程的操作认识水平等.对影响新课改的诸多因素,本文拟从历史教师方面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历史教师要:理解课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世界范围内课程变化态势认识我国课程改革的必然性;懂得历史课和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知水平与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总览中国当今教育改革全景,我们将会发现:新读经运动与新课程改革几乎在同步发展。对于新读经运动来说,中国现代课程问题的症结在于斩断了与本国文化传统的血脉联系,因而需要通过与传统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造;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现行课程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不能充分反映现代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因而需要通过进一步与世界  相似文献   

8.
鸦片问题是近代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解决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改革的重要目标。历届旧政府均曾作过禁烟的努力,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问题才得到基本彻底的解决。本文通过对建国初期禁烟毒运动及其成效的考察,揭示了其成功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期社会问题的影响涉及不同层面和领域,对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和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变影响深远,对这方面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将清代历史作为一段完整历史看待,而且有助于打通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分界,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进程做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融合:课程文化在教育变革中破茧成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后现代课程文化,中西方课程文化以及不同课程文化主体之间逐渐呈现出冲突与融合的态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正在通过多方整合与对话互动,促使自身破茧成堞.在一元与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试图构建起一种对话、探究的课程文化,实现其自身不断向前跃进.  相似文献   

11.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本质是我们应该秉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受其背后的课程、考试尤其是高考问题、深层次教育问题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这决定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系统性、复杂性,同时也导致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博弈。厘清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缘起、本质,必要性、可能性,有利于科学决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取消文理分科不宜采取一刀切的过激行为,应立足国情,借鉴世界经验,深化理论研究,进行改革试点,改善内外环境,推进配套改革,稳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Recent work aimed at establishing a rational, objective basis for aesthetics and the arts repudiates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which is used politically to justify marginalization of the arts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Far from weakening this cultural division, however, such writing and research has reinforced it. With the aim of reversing this trend, it is argued that ‘scientism’ is a myth, that objectivity of knowledge in science is comparable but not superior to that in aesthetics and the arts, and that polariz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 and marginalization of the arts is based on ideology, not reason. There is and always has been significant common ground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encompassing not only issues of mutual concern but also modes of enquiry, many of which are far more similar than seems commonly to be supposed. A consideration of some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shows that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division between them: both are part of one culture, not paradigms of two. This observation leads to ideas on the possible re-integr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in education, particularly through development of observation and common curriculum content.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文理选择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理分科是学科深入发展 ,社会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内在要求。高中生文理选择是在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诸多方面影响下 ,基于个体自身智力类型和个性特点所做的选择。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大众传播媒介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大学招生要求,既不是文理不分、也不是文理分科,而是通过学生选修选考,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导向的分化。在该制度下,共同基础课程的修读学分要求和考核要求较低,专业导向课程的内容难度、考核难度较高。相比较而言,选择性高校更加重视考生在专业导向课程上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The arts are recognised for their potential to humanise and enrich educational experience, but hold a lowly position in the hierarchy of school subject-based curricula. This limits the time, and thus the influence, they can have. Whilst schools welcome the idea of a curriculum rich with both arts and science subjects, resistance to realising this is often advanced in terms of the proportion of curriculum time required for different subjects. Arguments for STEAM education, whilst apparently challenging this and valu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arts, have reinforced its servant role. Drawing on research into a particular project, where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 inform and enrich how the other is experienced and understood, we reframe this problem. Firstly, drawing on Massey’s conception of space-time, we argue that one can conceive of more than one subject occupying the same curricular space on a school timetable. Secondly, informed by Geertz, we consider what the culture of the arts and the sciences offers, suggesting that this appears to reflect what teachers have valued. We argue that foregrounding the culture of school subjects, and particularly the culture of the arts, as part of a multicultural frame can facilitate rich and engag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being positioned as competing for time or status in the curriculum, a focus on culture emphasises how the co-existence and interplay of multiple subjects broadens, develops and thus enriches children’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t also enables a different conception of, and thus role for, the arts in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课程群“四级体系”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课程群建设是近年高校课程改革的热点。本文对目前高校课程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课程建构正朝向学科问交叉、融合等方向发展,并进一步阐述了“文理学科通识课程群、学科通识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各专业课程群”的四级课程群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中,面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科通过自身的分化与综合。由绝对统冶到与理工科并存竞争。再到相互交叉、渗透,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它持久的生命力来自它巨大的社会作用,它在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宝贵文化遗产、形成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文科研究直接面向社会现实问题,为决策机构服务。各国的文科教育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均有突出的特点,对我国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实质、利弊分析及改革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理分科(或合科)问题的本质是知识中心主义、基础主义、二元对立思维和应试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表现;我国普通高中目前普遍实行文理分科这一教育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势,也有一定的弊端,但基本判定结果是利大于弊。解决这些弊端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抛弃"分科"选择"合科",而是在关注解决问题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渐进地改革和完善"文理分科"模式。未来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是:兼顾知识、能力与个性培养,注重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多维立体地改革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艺学作为研究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主要研讨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即或关注的是非常具体的现象,也是把该现象作为一种普遍问题的个案,研究的动机仍然是普遍性。文章针对文艺学的一系列问题,从学科分合关系、研究对象的确定、学科资源方面的科玄取向、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学科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文理分科不分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文理分科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传统的大国,文理分科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施行文理分科奠定了自然基础:脑功能分区定位研究为文理分科做出了生理学的解释;多元智能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二层次三因素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教育学的参考。人类由工业社会向服务业社会过渡进程中,社会职业分类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为文理分科开辟了时代的航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