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儿童英语"语篇教学"应该是儿童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语篇教学"应该充溢较强的"语篇味",应该极富"语篇感"。但受传统机械问答式的英语"伪对话"教学范式影响,当下的语篇教学失去了"语篇味",具体表现为语汇教学的狂轰滥炸、语法教学的过度讲解等,由此造成语汇、语法教学对语篇教学的僭越。在儿童英语教学中,重提并重建富有"语篇味"的语篇教学能让英语教学走向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批判性接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语篇为中介交流思想的过程,作者借助语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读者则需要通过推理采解读语篇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然而,舍理的推理必须依据语境线索进行。语境线索是指作为语境的语篇为读者解读语篇意义提供的线索。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时,语境线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确定多义词的情景意义、推测生词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导超常搭配的隐含意义、填补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3):93-94
林语堂和辜鸿铭同以英文著述和汉语文化典籍翻译著称。本文以归化和异化理论在语篇和遣词两个层面分析林语堂与辜鸿铭英文著述及英译作品中中国文化负载语汇的处理方式。两相比较,林氏作品的更倾向语篇归化-词语异化,而辜氏作品则更倾向语篇-词语归化。他们在译作上对中国文化负载语汇的处理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对目前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涉及的中国文化负载语汇的英译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篇是阅读交际的形式,准确地理解语篇中作者的意图是达到阅读交际目的的关键所在。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功能主要通过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林海英 《文教资料》2007,(3):203-205
新闻英语的大众化特点,使其承载的语汇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翻译者要善于运用富有汉英民族色彩的语汇来为新闻语篇增彩。  相似文献   

7.
名词化语汇在新闻英语中使用频繁,此类语汇能隐性地表达意识形态,同时保持语篇结构的大信息量及预设性,使新闻报道具有客观、直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主要是建立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并以媒体报道、政治语篇、官方文件等书面语篇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种口语语篇的教师话语却极少被列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福柯(Foucault)指出,教室是最好的权力运作场所,而这边的权力指的就是教师权力。作者尝试从CDA的角度来研究教师话语,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揭示课堂中所实施的教师权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面子”“互动”和“礼貌”理论就展开外语课堂中的书面语篇提出一些建议。教师与学习者在互动性外语课堂中合作构建语篇 ,互动中写作与会话一样遵循相应的交际原则 (如面子观 )与合作原则 ,作者与读者通过语篇相遇和互动 ,从而传情达意。外语教学或学习中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动作为提高语篇生成能力的一种方法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侯易(Hoey)的词汇重复理论认为语篇中词项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即构成词汇衔接链,对语篇的连贯起重要的纽带作用.本文以劳里·李(Laurie Lee)的散文<欲念>(Appetite)为文本,分析词汇衔接链在语篇中的特征及功能,说明词汇衔接链对作者构建语篇以及读者理解语篇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尹晓妍  李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18-119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基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实际情况观察得来的,它的内容包括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游戏规则、家族相似等方面的关系,通过这些方面阐述语言游戏的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同时,这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复杂的感性复合体,它的形成需要先天素质、理论知识及言语实践等条件。语感是习得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具有“监察”作用。语感的形成是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语感作为人把握语言的主要方式,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高低和语言学习效果的优劣。本就语感和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语言学习的任务与语感的关系;设计语感教学,培养语感能力3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某些语气、词义以及话语交际的错误。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存在的停顿、重音、语气、词义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深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语界与外语界对语感范畴多有论及,但未能就语感范畴的本体进行质的辩析。文章从韩礼德关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社会功能概念出发,对语言教学中涉及的语感问题进行母语与二语语感的甄别,并就英语教育提出更为可行的语言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高层语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感范畴的研究,认为二语语感可分为初层语感和高层语感,高层语感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含有很强的文化因素和对语用规约的认知。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文化涵化理论,通过分析翻译中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指出学习者培养文化意识,学习交际规约的必要性。从文化观念,文化内涵,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非言语语五个方面分析跨文化交际中高层语感的培养,论证了如何培养和增强高层语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审视高职公共英语学科困境和教学对象现状切入,以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依据,加以理论延展使之弹性化,从而较为全面容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所应考量的多种元素.宏观“顺应化”改革实施中外籍教师合作的分层分类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借重教学方法的“陌生化”手段来顺应高职生的语言习得心理诉求,增强其语言习得参与感与专业认同感.微观“顺应化”改革主要关注体现语言结构顺应的课堂语用策略以填补师生交际中的语言空白;探讨教师在课堂交际中通过选择授课语言构建目标课堂身份,减轻学生语言学习焦虑;分析教学内容选取过程中,在潜意识中学生进行交际的语言顺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它涉及社会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各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对人们的语言使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The LE-AT Model是基于Zipf省力原则和语言顺应理论整合而成的一个新理论模式,借助此模式可有效探讨网络语言的语用成因,进而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辨清语言知识的内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语言知识”,其往往以语感和语识为表征。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策略有:体验、训练、案例分析、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美引真,以美储善,是语文科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汉语美的特质,将语言活化,使语言以声音、节奏、韵律等形式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文章从听觉角度,探讨把语言学习发展为听觉的享受、文化的延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