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杀文化"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名"和"誉"成为日本人行为中的精神动力之一。受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作家的影响,日本人的死亡心理和自杀式审美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时光的彼岸》是由日本裔女作家尾关·露丝所著,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关于同一个家族三代人不同的自杀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分析,探讨日本民族为了获得心灵救赎而独有的自杀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建筑环境空间,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什么是建筑的形式美?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由模式、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经营构成的.在建筑中,能体现艺术效果的,一般都是"能反映人与物之间的联系"的地方.具体说来,建筑艺术主要通过"外部形象"与"内部空间"这两大部分来体现.其外部形象,直接昭示或间接折射了人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延伸;其内部空间,直接昭示或间接折射了建筑的宜人程度,以及人类对理想的物化程度与能力.建筑艺术的鉴赏心理,主要是以这两大部分为出发点,来进行、展开和升华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决定了各时代、各地区不同的建筑艺术鉴赏心理.建筑艺术的鉴赏心理,是随时代、地域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物哀"是日本传统的审美追求之一,属于一种美学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这源远流长的历史,"物哀"是传统文学理念,它会因此"物哀"层层渗透在日本语言文学中。而"物哀"观念形成的原因在于日本自身的地理条件和民族观念,与此同时,它也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会让所有人感受悲伤,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中"物哀"成为整体的审美基调。本文会先讲述"物哀"的内涵后再讲解日语语言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探析了现代建筑审美心理建构,进而探析了现代建筑创作的波动与发展趋势.指出表现心理与内观心理双重建构的作品更能体现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郁达夫,曾留学生活日本长达十年之久,与日本结下了复杂的因缘。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等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日本形象。文章通过梳理其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日本形象的作品,来分析这些形象,并探讨作为形象学理论层面上的"他者"形象——日本的意义。主要包括日本自然风景形象、日本女性形象、日本男性形象。希望从中探窥出郁达夫所理解和认知的日本以及对"自我"身份返观的审美心理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何为审美建构审美建构,又为审美心理建构,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结构的"建构"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构造构成了"人的心理建构"。由此,人人都有既成的心理格局,并以此为中介完成对外界的认识与评价。所谓审美心理建构,是指"人在审美、创造美时能动反映事物  相似文献   

8.
审美功能背后有着坚实的心理基础作为支撑,不同审美功能所蕴含的心理理据也有所不同。设问辞格审美功能的心理理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情"与"辞"的关系;二是"言"与"思"的转化。在设问最主要的审美功能中,朴素美、力量美和节奏美主要得益于"情"与"辞"的协调,动态美和均衡美则是"言语——思维"转化机制运行的产物。对设问辞格审美功能的心理理据进行研究,有利于对设问辞格的审美功能和辩惑、说理等语用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突出的修辞学和语用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包括汉诗论、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戏剧论、物语论在内的日本古代文论,从中国古典文论的引进、套用和初步消化,到中国文论的吸收、利用和主体性的确立,再到理论的成熟及对中国文论的跨越,经历了一千年的历史流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五大基本论题。一是"慰"论的文学功能论,将心理情感的慰藉作用作为文学的根本功能;二是"幽玄"的审美形态论,把超现实的幽深、神秘、暧昧模糊、间接,作为最高的审美形态;三是"物哀"及"知物哀"的审美感兴论,把激发与打动超越社会功利道德的纯粹人情,作为审美感兴之所在;四是"寂"的审美态度论,提倡观"寂色"、听"寂声"、修"寂心",以此作为诗人作家的审美境界;五是"物纷"创作方法论,提倡如实地、原生态地呈现人间生活的全部纷然复杂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日本古代文论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统在不同层面上复杂微妙的对应和对立,而这些都源于东西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精神实践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考察西方与日本美学传统的不同进路与深层特质,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理解、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曾颢 《培训与研究》2009,26(7):5-6,72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结合日本民族的"物哀观"的审美精神,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人美学理念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审关活动中,"美人"一直是审美对象的主体,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对女性不同的审美要求,"美人"不仅作为审美对象,还作为一种审美条件,形成一种审美境界,并成为艺术家的一种审美理想,寄托了艺术家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认知心理时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时空。这种心理图式具有强大的自由融合的张力,在美感的生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主体可以超越客观时空,从而产生一种“象外之象”的美感;主体可以整合多种心理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时空意象”;主体可以将时间感受与空间感受相互转换,从而丰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民族审美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臻完善丰富的。它一旦得以深化之后便遥控民族所有的个体审美心理的生成。这集中体现在对神、宗教,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和对民族艺术的规范上。稳定的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对于不同艺术的创造、功能、本质和欣赏都有着规范。  相似文献   

16.
商标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商标既是专用名词,又是普通名词。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同源名一样,既要做到发音美、形式美、意义美,同时又要在文化上符合译入语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以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文章通过对大量商标名的分析,论证了商标翻译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美感的传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当山建筑群由玄帝修真故事而成整体,各宫观造型独具个性,形成了武当古建筑独有的审美价值。建筑装饰纹样是随着建筑出现而产生的,以直观的视觉形象表达非物像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武当建筑木雕的风格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钱谷融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强调学对于人丰富个性的关注,不满于注重阶级性而忽略个性。他的曹禺研究以对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观照为主,努力剖析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复杂丰富,将曹禺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蒋孔阳此时期的美学研究主要涉略了美的本质、西方美学思想、形象思维等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支柱,深入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对人与自然的新感性塑造,以此重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彻底改变以往二者间的功利感性关系,建构双方之间非功利的审美感性关系。在人与自然双向生成的审美关系中,一方面,自然因去功利化而复魅,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审美形象;另一方面,人的物欲感官升华为审美感官,人因此而成为免于物化的审美人。在此意义上,美学与审美才真正回归其作为感性学的本位,人也因其新感性的塑造而成为人本质上所应是的自由之人。  相似文献   

20.
石涛的“一画”论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探讨了石涛美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识的主体艺术体验论。论认为,形成石涛丰富美学思想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复杂而深刻的故国黍离的遗民思想;二是以“造化”为师,遍游名山大川的实践艺术观;三是禅宗“超佛越祖”大彻大悟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