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好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汤普金斯在《沮丧者教育学》中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他们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为了一个"好的评价",有些教师学会了掩饰  相似文献   

2.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3.
面对"减负",除了社会、学校、家长以外,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减负不是减去应有的、合理的课业负担,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减去"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思考问题和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让他们从自身心态、素质、教学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4.
调皮学生的潜力无穷,再调皮的学生也是单纯又聪明的孩子。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去奖励调皮学生,激起他们内心的荣誉感。在他们犯错时,教师要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去责骂他们,而是好言相劝,使他们觉得老师真的很喜欢自己。  相似文献   

5.
教材理解《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可以说课文的读者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因为其本质上是一篇教育叙事。"可贵的沉默"是教学的过程,"沉默"是教学行为中学生主体的状态和表现,"沉默"是孩子思想和心灵走向美好的突破点,沉默是孩子精神良性发展的表现和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湖江 《师道》2008,(11):39-4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是具有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个体。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感应能力、可塑性、个性倾向性强,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只有用心、用智慧去管理学生,学生才会在这种“心”的管理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爱”是教育的基础 ,“严”是教育的手段。“爱”和“严”并举才能达到完美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 ,但他们可以用“喜”和“怨” ,“亲”和“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活思想、活动态 ,和善地、耐心地教育和疏导。教师不能以自己 (成人 )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应当把自己回归学生同龄的心态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便于与学生心灵沟通 ,才利于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溺爱有余 ,管教不足 ,学生…  相似文献   

8.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9.
拜读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书中有句我印象最深的话:“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可见,“童心”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成功和快乐都系在是否有颗“童心”上. 咀嚼李老师的话,越发品出其中的甘味来.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地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实践。对学生的求知、困惑,教师并不直接给予具体知识和现成答案,而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今天来的茶客打算对研究性学习“龙门阵”一番,这可是个佐茶的好话题。在他们发表高见之前我先发表一点“低见”。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无疑是创新。因此,它带给我们的观念可能比研究过程更有价值:它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包括怀疑、批判、求真、宽容等因素,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开放、自主和平等的环境,显然有助于形成这种精神。同时,研究性学习没有追求“成果”那样的功利性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目的,它追求的是研究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我同意这种观点:研究性学习不是“新瓶装旧酒”式的“启发式教学”或“发现式学习”。它不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是教师张开口袋引诱学生往里钻,不是举一反三而是“无中生有”;它不追求科学结构的构建,不是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学家的足迹,而是异想天开的精神探险。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无关。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同行的平等探求者,又是他们智慧的启迪者和方法的指导者。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我们还是听听今天这几位老师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12.
周彬 《上海教育》2009,(2):36-37
●站在学生那边,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与理解学生的现实。 ●站在学生那边,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去塑造他。  相似文献   

13.
"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师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起他们的自我思考,从而净化心灵,优化他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因此,按照《中小  相似文献   

14.
杨冬 《辽宁教育》2005,(1):53-54
相信许多的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最感头痛的既不是成绩低的“笨”学生,也不是纪律差的调皮鬼,而是从不向教师敞开心灵之门的自我封闭或排斥教师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成绩差、纪律糟的后进生;有的是不声不响、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更有成绩拔尖的“优秀”生。他们的共同点是:不配合教师的教育甚至排斥教师的接近,不信任教师的言语。对老师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感情上融为一体,要有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才能更真切地了解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态都要有所把握.用爱心去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有位教育家说的好:“最好的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多的老师,而是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因此.在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放所谓"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有个性地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那么"放"应怎样去做呢?  相似文献   

17.
邓青青 《成才之路》2010,(1):I0004-I0004
时下,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了。”据了解.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很难管.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做到遵规守纪,认真学习的。只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几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但这些。问题学生”也并非都真正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真正去了解他们,才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和“问题学生”做朋友呢?  相似文献   

18.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学生应该是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果实。于是在课堂中,我常常把思考的时间充分留给他们,让他们去思考、探究、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下面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片段:师:(出示57+28)这道题,用口算方法怎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同学说一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交谈、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儿,许多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中.教师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放手。让学生敢于放开去想、去问、去动手,让他们学会自己找路过河。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处理好实验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满生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