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仕女,封建社会泛指统治阶层的妇女,包括嫔妃、公主、贵妇等.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专用名词,原指描绘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生活的图画,后引申为妇女题材的国画作品.<现代汉语词典>对仕女画的解释是"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3.
叶子花     
那是读中学的时候,看到一首诗,标题叫<叶子花>,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这里,叶子也争着做花,花开第一百零一."当时,我生活在小县城,自然不可能见到叶子花,叶子怎么也能变花呢?便觉得十分神奇.……  相似文献   

4.
有两位前辈分别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狗>,这回轮到我写"猴子"了.但是无论是特立独行的"猪"、"狗",还是"猴子",都是切实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只是请不要拘泥于我们所描绘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看上去有些惶然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应该说韩少功是最具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个性化写作过程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与赞誉.然而凡事都有度,其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因过于追求文体的模糊性与陌生化,从而使相当一部分读者碰到了阅读障碍而遭到非议.时隔五年之后,韩少功又推出了新著<暗示>,媒体的广泛关注乃至适时炒作吊足了广大读者的胃口,可不曾想还是出现了阅读的失望,以至有读者撰文发出这样的疑问:<暗示>到底暗示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童心論     
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驚不馴的奇才李贄,著了一篇名標千古的<童心說>,五百年來争議論說不斷.李贄是一位汪洋恣肆的人,對先賢往哲的不恭,大似戰國時的莊周.於是重禮而主敬的大儒們,對李贄的"不敬"往聖是有些惱怒了.我們知道,李贄是一位愛駡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會上的物議,乾脆著<三蠢記>以描述當時的歲寒三友:定見、深有和李贄.此三人者,李贊皆稱之為"蠢物".李贄愛駡人,而定見、深有不唯不恨李贄,反而親善之,李贄則自詡,"以我口惡而心善,言惡而意善也".  相似文献   

7.
有位台湾作家的<人,又少了一个>,大致说的是主人公"我"曾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到"我"家讨点米,并反复向"我"申明自己不是乞丐,是个大学毕业的人,只是先生做了牢,自己一个人带四个小孩,靠给人洗衣服无法维持生活才不得不来讨点米的."我"受到感动,给了她许多米.几年后,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乞丐,在向人熟练的乞讨.于是"我"不由得感叹:人,又少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說“没意思”>一篇,這個题目就使我一驚:"没意思"三個字,不是亡友荒蕪最後歲月裹經常挂在口頭,好象一個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嗎?  相似文献   

9.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论语》的开篇句,历来被人们作为经典引用传诵。可是这三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怎样解释才符合孔子的思想呢?我们选择两种不同的说法来解释这三句话。第一种解释:孔子说:学习了而且到一定时间就去练习和实践它,不是很愉快的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这样讲,三句话就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说孔子讲了对三件事的看法和态度。第二种解释:孔子说:一种学说思想和主张被社会所接受,就太令…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自马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色彩的动物,人们往往对它另眼相待,这个传统起源很早.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认为殷商时期的人们就存在重视白马的意识,至于白马在当时的具体用途,还不大清楚.有人说可能是用来打仗了,然而,这仅仅是个推测而已,缺乏真凭实据.<周易>里有"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的说法,孔颖达疏:"但鲜洁其马,其色翰如.""翰"就是形容白马的颜色.在<周易>的哲学体系里,白马与婚姻等社会事务具有某种神秘的吉凶对应关系,人们重视它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黄秀敏编译 《世界文化》2014,(2):28-28,I0001-I0004,29
<正>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与我的父亲皮埃尔·阿吉利特(1900—2001)相交、合作长达五十年之久,此间创作出大量被艺术史家称为"画家好的艺术作品"。我带着双重目的踏上旅程:办个人展馆和展示父亲的藏品。我应邀对展品进行评价。就我理解,采访者在向我寻求个清晰的解释,可是,作为达利和阿吉利特之间协作的唯见证者,对于那种场合、那种感受、那种责任,我能够说得清楚吗?我是这样回答的:"‘达利作品:阿吉利特收藏’是敬献给我父亲这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热爱者和出版者的,是  相似文献   

12.
<正>偶然听到某女子打电话:"老公!你再不回来,人家可就要找一个男小姐陪陪喽!"女子的撒娇无可厚非,"男小姐"一词却让我颇感新奇,难道又产生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新词?到"百度"网页上一搜,还真的有用例:日薪1000你愿意去做男小姐吗?今日偶然认识一哥们,他问我是否有女朋友,我回答没有,他就问我去做男公关去不,就是男小姐……  相似文献   

13.
幽幽梅山坳     
有人怀疑徐文翰老师,说他在梅山小学一呆就是几十年,必定是爱上哪个女人了。这些风言风语,早已飘进徐老师耳鼓,他想解释清楚,然而,向谁解释?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不知道。李老师安慰他说:贬作了你,也等于贬作了我,因为我是女人。人的心胸要开阔一点,谁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你说是吗?徐老师连连点头说:那倒也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又不能封堵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美文多先生: 我是<空手道文萃>的主编赖文章,你多次写来的,关于我刊数次转载你的文章却从不与你取得联系更不支付任何报酬的抗议信收悉.经本刊"空手捉蚂蚱"编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由我亲自给你回信并对你所提出的"抗议"作一个公开的答复.  相似文献   

15.
<百家讲坛>里的纪连海老师在讲和珅时,谈到了当年敢与不可一世的和珅大人叫板的尹壮图.他说:"尹壮图,字楚珍,云南昆明人……"我顿感疑惑,印象里尹壮图是云南蒙自人呀,以前还在云南祥云县文管所见过他的书画作品,简介里写的是云南蒙自人.……  相似文献   

16.
江湖三章     
江湖之善 网站上有人评出了"十大哭片",有<红楼梦>、<妈妈再爱我一次>、<搭错车>、<卖花姑娘>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的"后印象派"画家当中,高更、梵高、塞尚是真正大师级的人物.但许多人都同情梵高,敬仰塞尚,而对高更却报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中央美院艺术系教授陈瑞文先生认为,这是因为"高更给人的印象较缺乏人情味,人们不能谅解他为艺术而导致的家庭离散.高更从不列塔尼到大溪地,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原乡,这种不寻常的行径,如果没有深刻体验到生活本质的人,是难以认同的."陈教授的分析可谓切中了要害.不过,我想只要那些对高更抱有成见的人真正读到了他在大溪地写下的随笔<生命的热情何在>一书,就会改变对高更的这种偏见并对他报以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诗人许悔之说得好:高更的一生,因为充满了热情与活力,从而使他能够看见世界、触碰世界,进而解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19.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天下人知道了无量山.然而无量山对于临沧人来说,就好似古代神话寓言<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今天,祥临公路终于通车了,临沧人就要向无量山说再见了.我作为"半个临沧人".也无不为之感慨.……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与明代文人的交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钱德洪在编撰<阳明全书>时曾根据阳明本人的意愿,对其早年的"未定之论"采取多不汇入的方针,所以在<全书>中很少辑录或干脆不记阳明与当时"泛滥于辞章"者的诗文之往来与个人之交谊.记载较为详细的惟有号称"吴中四才子"的徐祯卿,其余的或者只在<年谱>中提到姓名(如李东阳、李梦阳),或者作为论辩对象而载于<传习录>中(如顾璘),或者根本不作任何记载(如郑善夫、唐寅).其实这些人都与阳明有过往来并结下了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