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 薄复礼是一位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瑞士传教士,早在1922年就来到了中国,在上海、重庆待了 一段时间后,最后落脚贵州遵义.1934年10月,在去往黔东南镇远的路上,薄复礼和夫人不期然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遭遇,成为红军的"俘虏".当时,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中央红军被迫准备转移,遂命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红六军团,西征贵州,力图与贺龙红三军在旧州一带会合.红六军团共12000余人,军团长是萧克,政委是王震,军政委员会主席是中央代表任弼时. 这一扣留不打紧,却成就了将军与传教士的一段跨国友谊.  相似文献   

2.
厚朴 《湖北档案》2005,(8):43-44
勃沙特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基督教会派到我国贵州一带传教的牧师。193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勃沙特闯进了红军长征的队伍中,他在这支队伍里呆了18个月。随着他对这支特殊军队的了解,一本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内幕的著作——《神灵之手》诞生了,在外部世界对红军长征充满误解的时候,这本书打开了西方世界了解红军长征的窗口。1、红军长征中扣押外国传教士事件勃沙特,又名薄已,薄复礼,1897年生于瑞士。他早年随父母移居英国,后供职于英基督教会。1922年10月1日,25岁的勃沙特来到中国后,被派往贵州一带传教。1934年l0月2日,当时任贵州镇远教…  相似文献   

3.
89岁高龄的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先生的摄影画册《诗影凡心》,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首发式。该画册是陈复礼先生从事摄影创作60年来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集萃,同时收录了一些著名评论家和理论家的评论文章,以及陈复礼先生的生平介绍等,是一本充分体现陈复礼先生成就的大型著作。  相似文献   

4.
萧红中国三十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1911年6月1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东南隅张家大院,1942年1月22日病故于香港英国圣提司凡教会女校法国人开的小医院里,骨灰安葬在浅水湾,享年31岁。1957年8月15日萧红墓由香港浅水湾迁至广州市银河革命烈士公墓。  相似文献   

5.
李光 《兰台内外》2009,(5):61-62
2009年5月9日,薄瓜瓜被评为首届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获大本钟奖。这则消息从英国媒体传到国内后,引发热议。议论中既有对薄瓜瓜为中国人争光的赞誉,也有对其家庭背景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在中国首先是由外国教会团体和个人兴办起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耶稣会士也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重新进入中国。1842年他们在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徐家汇建立了总院,“藏书楼之雏形,亦于是时有其轮廓”。1849年上海西侨社会成立了一个“书会”,1851年成立了以后被称作“工部局公众图书馆”。1871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在上海博物馆路建造了其研究东半球文化学术机构——上海文理学会的会所,“里面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的英语教学源于外国教会学校在华的设立.从1840-1860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了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外,西方列强开始以教会办学等形式公开在中国进行文化教育活动[1].  相似文献   

8.
<正>一、朱生豪的翻译成就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商人家庭,幼年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便开始读《山海经图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12岁时朱生豪进入美国教会办的私立学校读书,结识了后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英文教师詹文浒先生,从此对英国文学,特别是英国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在进  相似文献   

9.
距今约200年前的1815年.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前往中国传教的米怜牧师和马礼逊牧师.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基督教义.创办了一份中文报刊.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似文献   

10.
第一阶段:1878年至1911年厦门最早的报纸,是陈金芳等人在1878年创办的《博物月报》。报馆设在厦门泰山口,报纸为油光纸石印。该报仅仅出版三期便夭折了。1884年,英国牧师傅氏创办《厦门报》(双月刊),因读者寥寥,不久也即停刊。1898年春,闽南圣教书局在鼓浪屿创办了《闽南圣会报》(月刊),以刊载教会消息为主要内容。历任经理和主笔均由外国神职人员担任。该报无广告收入,经费困难,不足部分由书局的董事补贴。厦门沦陷后该报停办.1944年7月15日,由闽南神学院在漳州复刊,主笔为吴炳耀。报纸每期12页,栏目有史料、译作、人物介绍、常识、教会消息等。  相似文献   

11.
常超 《大观周刊》2012,(48):24-25
16世纪初,英国教会仍然是英国最大的封建主,英国的形势极小有发动一场改革教会现状的运动,但时隔不久,它却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其实,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及其后继者们领导的宗教改革是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及深刻的历史渊源。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的巨大转折,是荚国走出中世纪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人H.N Lay(李泰国)建功立业的所在,是遥远的大清帝国。他在中国建立起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开创了"提供秩序、规章、利益和税收"的新型海关。李泰国在中国海关的7年,不啻为他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但从李总税务司当上大清海关最高首长的那天起,中国海关主权旁落的耻辱历史便开始了……1847年7月,年仅15岁的李泰国带着弟弟抵达香港。一年多前,他们的父亲,英国驻厦门领事馆领  相似文献   

13.
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笔者曾于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一年,其间对英国新闻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然而,想通过英国媒体了解中国,情况往往令人失望,因为英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落后、腐败...  相似文献   

14.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丁文江     
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英文名V.K.Ting.江苏泰兴人。丁文江自幼聪颖好学,5岁便能过目成诵,10岁时即读完“四书”、“五经”,旁及《日知录》、《资治通鉴》等,尤好古典诗词。1902年秋东渡日本留学,曾任留学生杂志《江苏》编辑,宣传“中国复兴”的激进思想。1904年夏前往英国求学。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经济难以承受而辍学。1907年至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学位,其后又获该校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社会法的任务最早由欧洲教会来承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法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领域。在中国,官方法律文件首次提到社会法始于2001年,社会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  相似文献   

17.
1921年,受聘于中国政府农商部任顾问的瑞典学者字特生、中国地质调查所的袁复礼等五位专家,在河南省渑池县紧靠“醴泉”的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前三千到五千年间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历史学家称之为“仰韶文化”.  相似文献   

18.
漫画见之于报刊,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比中国为早,例如著名的英国漫画杂志《笨拙》创刊于1841年,至今仍在出版。一个以漫画为主的周刊,寿高一百四十一岁仍然健在,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中国当然更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如果不谈宗教,就难以理解英匡社会,同样,如果不涉及修道院图书馆,就无法深入研究英国图书馆的历史。教会图书馆在英国图书馆的历史上独饰主角干年左右,几乎垄断了整个中世纪的图书文化阵地。司以说一部修道院图书馆的历史就几乎是一部中世纪图书馆的历史。1...  相似文献   

20.
当香格里拉从英国小说中的虚幻之地变成中国云南一个县名时,一群文化人便将它当作现代人的乌托邦、理想国、世外桃源与精神家园,而向天下广而告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