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教育的分析,探讨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作用,并通过体育教育的三个方面:手段、形式、内容,具体分析体育教育在各方面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最后总结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创新思维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一、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感知、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为创新型人才打牢创新基础;二、提供良好的思想交流和启发环境;三、提供一个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的平台,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韩石 《中华武术》2023,(12):60-61
安全是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前提,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安心地学习与生活,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帮助小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责任感等。但是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例如在体育课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短跑前热身不充分等。所以安全教育课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的教育课程,本文从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内涵分析和小学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两方面对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家庭中有23.4%的家庭开展了家庭体育教育,且多数家庭是在"孩子主动要求"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身体和满足孩子兴趣需求;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项目主要是乒乓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足球、游泳和轮滑等项目,时段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和双休日;没有实施家庭体育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为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董军 《中华武术》2020,(4):67-68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体育健康培养的重要阶段,为将来的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生不仅在小学阶段需要学好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目前国内的小学体育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针对小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恰当的体育教学,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姚超 《中华武术》2023,(12):69-71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田径,不仅可以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禁锢,让体育教学更具魅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旨在抛砖引玉,为广大体育教育者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6.
陈文忠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50-150,152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生都有统合失调的情况,这对学生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各地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小学生体育教育,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使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小学生体育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舒静亚 《精武》2013,(17):9-9,11
伴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普及,小学体育成为了素质化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结合《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为教学内容,倡导趣味化,专业化、效率化的对力素质训练,以符合"健康第一"的小学体育指导思想本文通过研究一所寄宿制的民办学校,其分析小学生耐力素质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成因,提出相对的有效策略以及效果,实现小学生对力素质的综合提升,从而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着手,提出小学体育游戏设计应以玩耍、基础动作为主,贯彻教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使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合理地运用,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福建省135所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资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城乡小学生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均等,体育课程资源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体育教师待遇不公平等是城乡小学体育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并从教育主体层面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加大投资、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师资流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婕 《健与美》2023,(4):116-118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组成科目,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是一项过程式教育,需要将技能、理论以及技巧等各方面有效地呈现给小学生,寓教于乐,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能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不谋而合。文章基于体育核心素养视域,针对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简要地提出一些可行的体适能训练教学策略,以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有所成,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1.
刘良军 《体育世界》2011,(11):25-26
本文特别结合作者多年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对成功教育的理解,成功体育教学特别对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充满生机、突出主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极大的帮助,是小学生全面的提高的身体素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体育学习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发展中形成的, 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那么, 作为环境和教育因素之一的师生情感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有否影响呢? 小学生的择师标准和对不同方式的批评所持的态度又如何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供某些有益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黄全林 《精武》2014,(36):119-119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小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我国的小学教育受到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导致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小学体育教学,而只关注小学文化科目的教学,从而影响了我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的培养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桂林 《体育风尚》2020,(1):184-184
近年来,全民健身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环境与氛围基础。就小学体育改革而言,可以将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小学生重新认识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并不断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健康、阳光、快乐成长。笔者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本文主要分析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怎样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体育学习兴趣并非与生俱来 ,而是在后天发展中形成的 ,其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师生关系、小学生择师标准等问题的探讨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学时期的教育工作属于是基础性质教育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广大的小学生群体打好学习基础,小学时期的学生又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小学体育耐久跑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枯燥,容易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也是传统的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运动业余训练,一方面可以在小学生中更好地普及和推广田径运动,强化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他们强身健体夯实基础。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训练器材和场地资源,使小学生接受了良好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教育。基于此,体育教师应以利用资源,系统训练、养成习惯,纪律约束、目标锁定,过程分层、鼓励激发、提高信心为业余训练思路。运用领头雁小组管理、计划表行动管理、巧曝光情感鞭策等方法来加强业余训练管理,使田径运动业余训练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8.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宗旨,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让他们茁壮成长,是我们体育老师的责任与义务。文章试图以教育家何福田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再结合小学生身体、心理的实际情况,探讨"三适连环教育"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以体育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正因为是个薄弱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我们要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在课堂中的“穿”和“用”教育,使小学生认识到合理的生活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更要引导学生把物质享受和  相似文献   

20.
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在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激励语言和科学评价手段,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潜能,张扬小学生的个性,促使小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