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1984年“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成立,期间国民党当局针对台湾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本质上无疑是以制度性的权力机制瓦解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的文化与历史,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则陷落于来自强权政治与文化霸权及其主流文坛共谋下的多重困境,由此构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晚近以来在“污名/正名”博弈过程中最为深重的“创作记忆”.  相似文献   

2.
台湾原住民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原住民问题是台湾社会、政治领域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台湾各政治势力角逐中的重要筹码。原住民教育在台湾教育中也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当局和学者们时此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本文从台湾原住民教育的发展历史、原住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原住民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台湾原住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7年,台湾政治“戒严”解除之后,台湾社会逐步由一元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台湾当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高校原住民招生政策.探讨与研究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台湾高校原住民招生政策,对于大陆高考民族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与文献研究,分析台湾原住民文化传承中的政府行为。既发现当地政府持续性保护与活化原住民文化,营销凝练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原生态文化,孵化原住民文化产业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由于台湾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至上而下的政策推行方式、政府行为的过度化等造成的原住民的弱势感和边缘感、文化自决权被忽视、民族认同符号呈现同质化等问题。建议政府在原住民文化传承中,应尊重与保障原住民文化权利,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避免文化一体化,应还民俗于民间。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处理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在制度架构和政策设计时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内部向美国学习、将多民族的中国"改造"为只有中华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的国家观和国族观,也是民国政府处理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主轴。台湾光复后在原住民地区推行的"国语运动",是这一民族同化政策在台湾的传承和延续,而1980年代兴起的台湾"原住民运动"既是国际土著人运动在台湾的反应,也是国民党当局对原住民实行民族同化政策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是原住民族群文化日益衰落的过程。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黄昏处境引起了原住民知识分子的高度警觉。为拯救濒临消亡的族群文化,不断成长中的原住民文学自觉地进行抗争,在文学场域中坚守族群文化的主体地位,找寻和重构失落的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7.
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是原住民族群文化日益衰落的过程。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黄昏处境引起了原住民知识分子的高度警觉。为拯救濒临消亡的族群文化,不断成长中的原住民文学自觉地进行抗争。在文学场域中坚守族群文化的主体地位,找寻和重构失落的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教育政策,在经历了同化抑制阶段之后,逐步走向维护其主体性的多元发展时期。在各项原住民文化教育政策的扶持下,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教育呈现出法制化、系统化、多元化的特点,为大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代台湾原住民的教化政策不仅指对原住民的教育,而是包括了以社学为核心的教育体制、赐姓制度、剃发制度等三个方面。清廷的原住民教化政策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它对原住民本身和台湾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是在民国期间太虚大师提出的“去鬼化”和印顺导师提出的“去天神化”。这种去鬼神化的人间佛教理论,在台湾的刚性威权社会向柔性威权社会转型,再由柔性威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得到了循序渐进式的发展。从人间佛教理论的视角来看,白圣长老领导的传戒运动,属于台湾的人间佛教话语。在柔性威权社会兴起的佛光山和慈济功德会,是人间佛教运动向台湾民间深入扎根的具体表现。当代台湾的人间佛教运动,具有台湾区域性、大陆传统性和国际性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