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游戏形式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可以使新班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里谈一点做法和体会。首先要让新班幼儿熟悉同伴,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我先和他们玩“小鸭子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小鸭子的头饰,对他们说:“这些有趣的小鸭子要和小朋友做好朋友。小鸭子可聪明了,都认识你们,叫得出你们的名字。”然后便依次叫幼儿名字,并给他带上头饰。这些幼儿在家时人们都亲昵地称呼他们的小名,入园后改称学名了,他们的反应往往较慢。现在,他们被这个游戏吸引了,全神贯注,等着小鸭子来找他,当叫到他的学名时,马上点头。当每个幼儿都戴上头饰后,你看看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因此老师要充分抓住这个特点,有意识地运用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运用故事让学生训练说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 听而复述故事听是知识与情感的吸收和输入,教学中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生动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级复述。一级复述只要求学生听完故事后讲出故事梗概;二级复述是在一级复述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并能恰当地用词;三级复述也叫原本复述,要求学生原原本本地讲出故事的具体情节、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要完整…  相似文献   

3.
读了《幼儿教育》今年第6期《不要让幼儿直呼你的名字》一文,我深有感触,也想在此谈谈我的看法。教师与幼儿之间虽情同母子,但毕竟不是母子。教师既是幼儿的长辈,又是幼儿的朋友。朋友之间相互交谈,呼呼名字有何不可。况且文中并没有硬生生地直叫“王湘君老师”、“王永远老师”,而是亲切地叫了“湘君老师”、“小王老师”。我觉得这两个称呼体现了教师与孩子之间非常密  相似文献   

4.
小鸭找家     
太阳落山了。“呜呜呜,我要回家……”小鸭子迷路了。小兔说:“我送你回家,你的家在哪儿?”“有水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来到河边,这里没有小鸭的家。小鸭子又急哭了。小青蛙说:“我来帮你,告诉我,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叫妈妈。”小青蛙一听,发愁了,到哪儿去找呢?小鹅说:“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叫爸爸。”  相似文献   

5.
通常,教师在交待故事(或诗歌、歌曲)的名称时总是这样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让小朋友跟着念几遍,要求他们记住。经常运用这种交待“名称”的形式激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既能吸引幼儿,又易让他们记忆的新形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给幼儿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我指着装有小蝌蚪的玻璃瓶问小朋友:“小  相似文献   

6.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教唱前,师生先共同描述小鸭子的形态,激发起孩子们模仿鸭子的兴趣。然后教师弹奏此曲,让孩子随意模仿小鸭子的动作。教唱中,要掌握“(?)”及“(?)”的节奏,唱准5-5的八度跳进,并学会“呷呷呷”的叫声。教唱后,可让幼儿扮演三只小黄鸭的各自形态。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呷呷呷”的叫声处可全班幼儿一起叫。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对几所幼儿园的文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颇有感触。在此谈谈几点看法。 一、幼儿园文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复述轻欣赏。教师在新授故事或诗歌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朗读一遍后。立即向幼儿提问,提问2~3次后,要求幼儿复述,然后开始多种形式的复述练习,最后让幼儿“表演”。其结果,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少,机械复述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文学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学形式的美消失在机械复述之中。 2.重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轻审美教育和文学教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文学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的戏剧是幼儿感觉和交流思想观点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教师指导幼儿以戏剧的形式复述或表演一个故事。有时候这个故事是由教师或幼儿编写的,或者是教师或幼儿反复读过的。幼儿可以选择角色或使用道具(木偶、玩具、服装等)使这个故事戏剧化。创造性的戏剧是教师用来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自我表达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去体验、创造真实的或虚构的环境、条件、地点或角色,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它还给儿童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我们以几堂公开课为例对幼儿园教学的延时性价值进行探讨。案例一 时间:2007年4月17日星期二 地点:兰州某实验幼儿园 教学内容:迷路的小鸭子(中班) 教学目标:了解三个节拍的敲打方法 教学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步入场景中,教师说(以下简称“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大家先向客人老师问好。  相似文献   

11.
鸭子     
爸爸给我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鸭子。我把家里的一个箱子拿来,给它作“卧室”。小鸭子嘴角嫩黄,全身长着嫩黄色的绒毛。它的眼睛圆圆的,嘴巴扁扁的,走路时屁股还一扭一扭的。我给小鸭子起了个名字,叫“贝贝”。小鸭子很听话,只要我一叫“贝贝”,它就马上跑了过来。有时候我在写作业,小鸭就在它的“卧室”里“唱”着美妙的歌曲。每天晚上睡觉时,我把灯关掉,小鸭子就开始叫,好像很害怕似的,吵得我睡不着觉。我把灯打开,悄悄地通过箱子上的洞观察小鸭子。渐渐地,小鸭子不叫了,躺在它的“卧室”里,把睛睛闭上,睡着了。天亮了,小鸭子早早地就起来…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把复述故事内容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处于教师讲,幼儿听和记的状态。有的教师甚至采取逐段逐句教的方法,让幼儿把故事逐段逐句的记住,然后一字不漏的背出来。其结果,不仅使幼儿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把生动、形象的故事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故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能复述几个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大班,有个全园有名的“吵客大王”。这个孩子活泼好动,一下课就东奔西跑,累得满头大汗;上课呢,不是擦擦汗水,就是东张西望,似乎还没有玩够;跟同伴动不动吵嘴、打架。开始,我们老是批评他,他却当作耳边风,还摆出无所谓的样子.事实告诉我们:此路不通。于是改为正面引导。我们给他讲团结友爱的故事,鼓励他向故事里的好人好事学习。一次,李老师给全班讲了《友爱的小鸭子》后,有意问他:“小鸭子好在什么地方?”他回答了小鸭子的优点后,突然冒出了一句:“我要向小鸭子学习!”李老师不禁喜出望外,当即  相似文献   

14.
分生熟     
今天晚自修,张老师拿来两个鸡蛋,这让同学们迷惑不解.细看,一个颜色深些,一个颜色浅些.于是,我们分别给它们取了个有趣的名字,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小黑."这其中一个是生鸡蛋,一个是熟鸡蛋.你们猜猜看,不过要讲出方法哦!"张老师神秘地说.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这里所说的社会情景演示,主要是指由老师将幼儿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提炼出来,编成一个个有情节的小故事,然后再由几个幼儿将故事表演给全班幼儿看,让他们对情节作出评价并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以帮助幼儿提高社会性能力。例如看图书,遇到两三个幼儿同时抢着要看同一本书怎么办?幼儿会想出各种解决办法:三个人一起看(共享),主动让给年龄小的幼儿看(谦让),或一个一个轮着看(轮流)……幼儿讨论时,老师可从旁作些补充或提示,最后引导表演者按全班幼儿所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将故事再表演一遍,看着各种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
复述故事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幼儿复述故事,能帮助幼儿丰富词语,锻炼说话能力,同时受到感情的陶冶。儿童要复述好故事,必须首先听好故事。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儿童听故事的兴趣,作业开始时,可以利用形象的教具。如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节作业,我用瓶子装了几条小蝌蝌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的妈妈不见了,你们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你们听老师讲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幼儿世界     
我叫小祖宗英语课上,老师让小朋友用英语给自己取一个外国名字。比如:我叫玛丽,我叫杰克,我叫雅格布等等。小朋友依次为自己取了个外国名。轮到小胖子尧尧的时候,她瞪着大大的眼睛,挺着高高的胸脯,神气地说:“老师,我不用取了,妈妈已经给我取好了,我的名字叫‘小祖宗’。”(由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幼儿园宋晓红老师提供)动物园跑出来的瑞瑞姑父是美国人。一次老师与瑞瑞交谈时问:“瑞瑞,你姑父叫什么名字呀?”瑞瑞连忙回答:“叫吉米。”老师又问:“他在什么地方上班呢?”瑞瑞说:“在动物园,是动物园跑出来的……”(由长沙…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幼儿欣赏、复述故事的能力,还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听故事想问题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如讲故事《聪明的乌龟》,在讲到“狐狸马上就要抓到青蛙,乌龟看见了”时,要求幼儿想一想乌龟将要做什么。在讲到“狐狸转过来,发现是一只乌龟”时又问幼儿乌龟该怎样对付狐狸。变幼儿由过去单纯地“听”到“边听边想边讲”.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快到了,为了让幼儿体验老师与他们的深情厚谊,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题为“我和老师的故事”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口述、家长帮助记录下师幼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这个作业,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很多: 1. 促使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本阶段的主题中有让幼儿讲述老师的故事的活动环节,这个作业给了幼儿经验的准备,通过预知学习,幼儿发言的面变广了,发言的人也变多了,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幼儿都敢于讲述了。 2. 增进了老师对幼儿的了解。口述稿中幼儿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哪个老师比较喜欢、喜欢老师的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少幼儿园添置了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也开阔了幼儿的眼界,给教育活动增添了活力。然而,现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却又不知不觉地走入了“误区”。请看,有的教师在进行故事、儿歌等语言教学活动时,按下收录机的开关,让幼儿听故事或儿歌,接着就是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在干什么。幼儿回答不上来,就让幼儿再听一遍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