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凌叔华创作视野是狭窄的,她的作品很少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只限于女人和孩子这类家庭琐事。凌叔华笔下的"闺阁"形象,是一群在时代变迁之际处于现实和传统夹缝之中的旧式女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少女形象,另一类是已婚妇女形象,她是名副其实的新闺秀派作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其中凌叔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向内自审的观照方式形成了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该文通过对凌叔华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从女性形象塑造、儿童主题和小说风格等方面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的笔调,水墨画的韵致和诗意的叙事特征称道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群。本文认为,这种温和的创作风格有别于鲜明故事性,强烈戏剧性的小说叙事,呈现着内倾化趋势,情节淡化,少有大开大合,更多地是着力于人物潜在的心灵世界表现。文章具体地分析了凌叔华的《花之寺》、《女人》两本小说集,指出凌叔华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体现着她的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其中涌动着朦胧淡远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富有绘画美,透示出其人其文韵雅的气质。文章紧扣作家作品及其中活动的多样化人物形象,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整体把握与概括评价。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不下数十位,如今留名青史的却寥寥无几。凌叔华则是其中之一。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微、隐蔽、曲折、微妙来创作小说。所以,她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她小说的爱国主题是那样的新颖独到。这些也正是凌叔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8.
对于母亲的赞颂、母爱的歌咏是五四女作家笔下极为重要的内容。凌叔华小说中直接描写母亲形象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她审视的角度与其它女性作家不同。她写出了世俗母亲的焦虑与期盼,可以说母亲角色走下神坛是从凌叔华开始。她的母爱观体现了女性作家对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在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有其浓厚的个性特征。她擅长使用"鸽子视角",从故事中抽身而出,俯瞰全景,又使人物形象呈现出群像特征。她在创作上吸取了茹志鹃的很多技巧,又勇于探索,自辟蹊径,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崭露头角的女性作家,她在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尤其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的书写,是其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古韵》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清末民初旧式大家族的生活图景,在跨文化的写作语境中想象和虚构了中国形象,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独特气韵。同时,对于如何在西方话语系统主导下求得东方话语的表述权,凌叔华的《古韵》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分析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髓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是一位不应被遗忘,也不应过分推崇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特色,鲁迅曾作过精辟的评述:“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放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她描写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先后出版小说集《花之寺》(1928)、《女人》(1930)、《小哥儿俩》(1935)。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的名字在我们的文学史论著中消失了,对其研究,更是空白。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本文拟就凌叔华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作一个粗略的扫描,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作品不多,然而因其成熟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成就却不低。以小说为例,体现在三个方面:诗情画意之下有悲情;女性形象新与旧的对照;作者议论的隐藏与价值判断的显现。从这三个对照中表现了过渡时期中国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以及作者小说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凌叔华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精细,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将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小说的艺术相结合,细腻含蓄地写出了"五四"新旧交替时期一部分女性的心灵.她的小说具有蕴藉含蓄的美学意蕴,作品在意境营造上,或以景衬情,或着力于情绪渲染,于素朴中见神韵,清淡中显幽远.  相似文献   

20.
张园园 《考试周刊》2011,(10):29-30
凌叔华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小说《花之寺》是凌叔华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作品系抄袭契诃夫小说《在消夏别墅》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以区别借鉴与抄袭的不同,重在讨论《花之寺》的独创性,分析凌叔华在吸取契诃夫创作经验的同时,如何完美融入自身的情趣秉性、审美理想与生活体验,形成自身独有的写作品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