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他的感伤,促使他不断努力摆脱、超越,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中隐”思想。但这也使他沉醉在生活的“乐趣”中,没有对自己的人生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生活在伤感中,未能实现对伤感的彻底超越。  相似文献   

2.
李慧燕 《文教资料》2008,(26):15-17
感伤在田汉的早期剧作里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正确读解他的戏剧.因此本文着重从田汉所处的时代环境,他的个性、经历,以及他驳杂的文学接受等角度来分析促成其早期刷作感伤风格的原因.只有认清感伤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感伤的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崔艳艳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1):79-81
李商隐以其凄楚的经历感受着晚唐昏暗的社会,以其感伤的文学之笔,将其文学中的感伤情调表现得独具个性魅力,无论是其感伤的渊源、感伤的表现以及表现途径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琢。同时,他的深婉精丽虽使其作品透出雅致精密细腻的感伤情调,但没有落入只重感伤不重艺术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忧郁、感伤情怀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其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真"我"的忧郁、感伤和人生的自我忧郁、感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抒情长诗,也是一部"感伤的诗",屈原通过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以及"香草美人"意象群的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浓浓的感伤意蕴。屈原的感伤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政治极度黑暗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所具有的崇高理想与执着追求的精神。他感伤的使命或者说感伤的目的是追求美政的理想和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之感伤诗是中国诗歌总集中的珍品。透过其作品总能品触到他感伤的心绪,仿佛在浅唱低吟中诉说着对人情冷暖的幽思。他的感伤诗歌具有乱世忧吟、清丽唯美,意蕴含蓄、主题朦胧,意象斑斓、梦幻生动,感性知性、大放光彩等四大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感伤诗学的核心思想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整理并确认郁达夫关于感伤诗学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他的感伤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学比照,从艺术创作的源头来自作者的内在感情、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在感情是感伤之情、感伤之情必须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等三个方面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化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是北宋中后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中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感伤是他词的情感基凋。人类的情绪有许多种,感伤是其中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的一种负面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一种弥散而持久的忧伤与无奈,源于人类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当时古典主义正在消亡,许多作家,诸如英国的汤姆生、法国的卢梭、德国的歌德等竞相仿效,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运用感伤主义的手法。自此,在欧洲文坛上形成了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纳兰词的感伤风格历来引人注目。后人喜爱他的词,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因素就是偏爱他词中那种幽怨缠绵的感伤风格。这位康熙盛世的一代天才、豪门子弟、帝王近侍,其履盛处丰、花团锦簇的三十一年生命历程中,何以有如许深重的感伤呢?本文拟从性格气质、生存环境、历史文化生或等方面对其感伤心理的有机构成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从纳兰编《通志堂经解》、写《渌水亭杂识》,可知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及政治热情的才识之士。韩菼说他“于往古治乱、政治沿革  相似文献   

15.
个性·矛盾·悲鸣--论苏曼殊的感伤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文学天才,在近代中国东/西杂陈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凉的一生.他孤独、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这种浓郁的感伤情愫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并成为他浪漫生命之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他的感伤之旅主要包括个性主义反抗的矛盾性;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小说中的深入呈现等.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作品中总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情绪,带有明显的世纪末颓废色彩。郁达夫作品之所以会有这样浓重的感伤情绪,除了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他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之外,西方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潮,特别是唯美主义对他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鲍照作为南朝刘宋文坛大家,其诗、文、辞赋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纵观鲍照的赋作,则会发现作者时而流露出自己的现实处境之悲,时而为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感伤,时而又充满着昔盛今衰之叹。这些无不使他的赋作充满着浓郁的感伤色彩。作者的这些感伤情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他的家庭出身、仕途遭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理查生是18世纪家庭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帕米拉》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的小说多关注平民百姓,特别是中下层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将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他独特的、以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心理变化的书信体的叙述方式,更为其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中充满感伤的情绪,被称为“感伤小说”,理查生也因此是最早将感伤主义文学引入美国,乃至欧洲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特点,对18世纪及后世的英国和欧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论师陀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陀是我国现当代乡土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感伤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三四十年代乡镇世界的人和事。他的小说散而不淡 ,沉郁感伤 ,舒缓自如 ,深刻揭示了旧时代下层平民的可悲命运。他的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 ,但自始至终有一种沉实而不高亢的主调。这既是作者的局限性 ,也是师陀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重要特点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感伤诗题材丰富,可分为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等类型。白居易感伤诗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创作个性的感伤——超越抒情模式。白居易之所以形成这一创作特色,实与唐代佛教流传、禅宗形成的外在文化环境有关,同时亦与他本人在仕途宦海中自觉寻求以禅理解脱忧患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