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旧式女性和新式女性,向世人展示了世态的一角和高门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对于女性的关注逐渐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应运而生。受到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双重影响的“新闺秀”凌叔华在高门巨族的背景下,本着对深闺女性的熟稔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构筑了新旧女性面临的不同生存困境。同时作为受到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性,凌叔华也在笔下的女性世界中渗透着自身的女性意识,从自审和反思中推动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是一位不应被遗忘,也不应过分推崇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特色,鲁迅曾作过精辟的评述:“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放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她描写了“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先后出版小说集《花之寺》(1928)、《女人》(1930)、《小哥儿俩》(1935)。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的名字在我们的文学史论著中消失了,对其研究,更是空白。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本文拟就凌叔华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作一个粗略的扫描,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不仅写出了一群“高门巨族的精魂”,还有着高度自觉的艺术追求。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客观化叙述;非情节化倾向;细腻的心理描写;“文中有画”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怀着浓厚的创作兴趣,以独特的题材,写真的人物形象,幽丽淡雅的语言,创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从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地刻划出一批世态一角中高门巨族的精灵,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侧影。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不下数十位,如今留名青史的却寥寥无几。凌叔华则是其中之一。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微、隐蔽、曲折、微妙来创作小说。所以,她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她小说的爱国主题是那样的新颖独到。这些也正是凌叔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崔涛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01-103
凌叔华选取别一角度探索着历史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把女性的经验从一种小问题、一种呐喊变为一种艺术,填补了五四革命文学笔墨罕至的"空白".她使女性文学一开始就在"人"的本真、"女人"的自身世界寻求生成和真正表现,这正是凌叔华对女性文学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一大批表现女性意识觉醒、关怀女性生存价值的女作家。这其中凌叔华当算独特的一位,她既不像冰心那样关注社会问题,也不象庐隐那样表现时代苦闷,更不像冯沅君那样大胆反叛。她冷静地观察新思潮带来的社会变动,敏锐地觉察到女性解放的另一面,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关注和书写时代变幻中几被忽略、遗忘的旧式女儿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着力描写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但作为一名京派作家,她看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改变处境的艰难,由于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女性出路,她将目光回归到了人类的初始阶段——"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