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霞 《山东教育》2003,(25):35-3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营造自由想像的氛围,让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奇”,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一、在课题激趣中,诱发创新思维在《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学中,开课后我采用激趣导入法,以问揭题。如: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一提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孔雀为什么骄傲?骄傲的表现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抓住了学生认知上的心理特点,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2.
《花潮》一课,极富文采,学生们无不为文中优美的情境所陶醉。当教到最后一段话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赏花回家的路上,人们议论纷纷。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讨论热烈,各抒已见,很有情趣。我就汤下面,让同学们把讨论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老爷爷、老奶奶、青年人、孩子们的不同想法、不同语言,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有个叫王琳的女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3.
历史不能重现,但可以想象。学习历史是否需要想象力?历史想象力具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历史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是什么关系?与历史情境是什么关系?与时序性思维是什么关系?与时空概念是什么关系?与历史理解能力是什么关系?中学历史教学怎样培养想象力?在初高中各阶段怎样培养想象力?在具体的课程内容里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引发联想,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儿童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其原有的生活经验,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信息与记忆中相似的生活信息组块,激发联想,启迪再造想象与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应该怎样做》第一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水流得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多数学生都说水流得很快、很多,但不能具体说出怎么快、怎么多。这时,我…  相似文献   

6.
训练迁移写作是培养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补白。补白即补充空白 ,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 ,利用现行教材中常常出现的艺术空白 ,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如学习《小姗迪》一文 ,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 ,小姗迪为先生换零钱 ,在过马路时被马车撞倒并轧坏身子 ,他悲伤地说 :“说不定他会死的……”课文中省略了故事情节的描写 ,留这一空白 ,正是学生推测和想象的空间 :小姗迪的伤情如何 ?他是怎样度过痛苦难熬的夜晚的 ?他躺在床上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呢?我认为,衡量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地把握了思维教学的契机,至少应该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在课前预设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准备了什么?二是在课堂教学生成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了什么?三是在课堂教学延伸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了什么?在集合及其基本运算的复习小结课上,教师展示了如下  相似文献   

8.
所谓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少年儿童长于形象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如果有意识地借助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想象内容用语言描绘出来,就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呢?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按以下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思考,在积极合作中有所感悟,在主动探究中有所创新,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一、初读课文摇自主思考1郾读题,自主质疑。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课题上看,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郾初读,理清条理。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清课文条理的角度思考:(1)狐狸和乌鸦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呢?(2)…  相似文献   

10.
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而作为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想象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自己有关方面的教学探索作如下例谈。一、循意延续式即要求学生凭错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依据课文内容和中心,从结尾句、段切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抓住结尾句“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激发学生想象:“狐狸把肉叼进洞后,事情又会怎样发展?”这一问,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小狐狸看到肉高兴地叫起来:‘妈妈真好!妈妈真好!’”有的说:“乌鸦看到自己窝里的…  相似文献   

11.
《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切实抓好.一、审题明意,引导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是指阅读一篇文章之前,根据作品的题目,指导学生自己先行构思,想象其内容和情节,然后再阅读.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凝炼,透过课题可以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路.比如《将相和》一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审题,理解题意,感知全篇内容:“将”指谁?“相”指谁?由“和”字可以看出什么?将相以前的关系怎样?为什么不和?又怎么和了?一个和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使学生提前感知了全文概貌和文章思路,又发展了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的创新型提问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的创新型提问艺术是指那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提问设计思路和提问方式方法。一、迁移式提问学完《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 ,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学了《羚羊木雕》 ,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是怎样处理的 ?”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读与写     
一、利用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光有知识没有想象是无法进行创造的。语言的想象训练主要是通过扩展,可以通过扩充原文内容、发展原有情节、增加自创内容、新编自设情节等途径展开训练。新教材课后练习题就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中就设计了“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这么一个将整体感知与想象相结合的有创新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设计得“巧”,巧就巧在能引导学生有所发现,并产生创新的欲望,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内容,它为学生创建了有创新价值的问题情境,即包含着创新的因素,并其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又是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再现形象:这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之后能够摹声摹色摹形描述课文内容,这样才能把课文内容中的形象树起来,形成立体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地。二、扩展句段。扩句本身就是培养想象力。如:“我扫地”,要求学生扩充这个句子,就可先让学生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什么时候扫地?我在哪里扫地?我怎样扫地?我为什么要扫地?最后连答成句成段,想象力便得以培养和训练。段的扩展,是把已有的内容细  相似文献   

15.
凭借教材训练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江苏如东县海防小学桑美芳石银川一、抓课题,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授课伊始,教师首先抓住课文的题目引发问题,启动思维,引导学生从“课题”这个窗口窥探,进行合理想象: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此文会写些什么?应怎样写?……然后再让学...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智能 ,首先必须加强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 ,把它作为发展学生智能的突破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一、从课文题目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课文内容作概括、归纳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的特点。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 ,注意从课文题目入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丰碑》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丰碑”一词问学生 :“你们知道什么是丰碑吗 ?”学生回答之后 ,我又在“丰碑”前面加上“晶莹的”…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的最显明特点就是能根据已知的去探索未知的。在自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注重实际操作,掌握创造性的技能技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积极地组织学生加强想象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开展“假如——会怎样”的讨论。运用假想性推测是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例如教“地球引力”这一课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地球引力消失,大地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讨论,可以使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人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其特征是: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也不固执己见。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获得预想不到的效果。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呢 ?笔者认为,应从丰富想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质疑问难等方面来培养。   一、丰富想象,孕育创新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记得一个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镜头:老师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像什么 ?幼儿园的孩子说出了几十种;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朱华东 《师道》2006,(6):40
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师:同学们,诗人泊船瓜洲,远望家乡钟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那可爱的孩子正在家中做些什么?诗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在做些什么?在深情的音乐声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生1:春天的景色多美呀!可是诗人那可爱的孩子却没有心情欣赏这美景。他正站在家门口,眼望着爸爸远行的方向,眼巴巴地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生2:我想,诗人那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的教学训练,就是想办法让学生想说,敢说,敢交流。主要通过描述画面、想象说话、表演、续编课文内容、复述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