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23):48-49
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承担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任。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军队的日常训练,积极练兵和备战,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四时畋猎"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训练方式。畋猎,亦作田猎、狩猎、围猎,即为打猎。"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搜、苗、狝、狩之礼。"从周朝开始,如  相似文献   

2.
冕服与加冕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在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时,不仅要陈设相应的礼器,还需穿着与之相符的礼服,因而古时的礼服有许多形制和名称。如祭祀时着祭服,朝会时着朝服,行军礼时着戎服,婚嫁时着婚礼服,凶丧时着丧服等,  相似文献   

3.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9):58-59
正宴饮是古人常用于招待宾客的一种方式。通过宴饮,既能表现主人的热情和对宾客的尊敬,又能增进主人与宾客之间的感情。在宴饮中,增加一些娱乐性的游戏,则更能增添宴饮时的欢快气氛。远在周代,天子或诸侯在与群臣宴饮之时常要举行射箭活动,称为"燕射之礼"。燕  相似文献   

4.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3,(13):54-55
"锡命"又作"赐命",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宾礼"的一种礼仪,始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赐,是古代尊长者对卑幼者,即上对下的赠予;赐命,则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僚爵位(包括官职)、服饰、车仗、币帛等的赏命,其礼仪即为赐命礼。"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臣僚接受帝王的赏赐,必须要答谢回礼,在礼节上一般以拜礼为主,相对比较简单。"君赐车  相似文献   

6.
荀子承接孔孟儒学,进一步阐发着自己关于"礼学"的认识,提出礼、法并行的思想。《荀子·修身》篇指出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正礼"的作用。《君道》篇中说道,一国之君,治国也要治之以礼,方能国泰民安。本文希望通过对荀子"君道"与"师道"的阐述,发现其中共通的礼学思想,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礼"。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8.
话说礼俗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14,(18):45-46
正礼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概括,是寓礼于俗、以礼节俗的生活文化模式。"礼俗"一词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并历代传承,它的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涵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何谓礼俗礼俗既可以析解为"礼"与"俗"两个名词,同时也可以用作一个专有名词。从文字学角度看,《说文解字》中记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字表示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王国维在《释礼》篇中提出"礼"字像是把两块玉盛在器皿中去祭祀,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从这个意义上看,最初的"礼"字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素有官吏问责只有依靠法律的依托才能得以实现的传统思想,法家将人的本性归纳为"好利恶害",认为君主需要根据人性因势利导来治理社会,商鞅说,"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均不可以不审好恶,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之志,而立所语焉"(《商君书·错法》)。因此秦人对于官员问责的方法是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仁义道德,更需要体系完备、  相似文献   

10.
贾诚隽 《科教文汇》2012,(6):F0003-F0003
中国自古以来善画虎者众,盖虎为百兽之王,出没山林、啸啼崖涧、声撼空谷、惊心动魄,其貌威武、其躯雄悍,与狮同为世界上很多民族镇宅安邦、驱邪崇正之象征,故有王者之风,为世人所崇。我国古代就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虎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古代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形成一种特有的“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帮人励志成为了一个赚钱的行业。许多公司不惜投资数百万美元,聘请著名的励志大师给员工讲课;在图书市场上,最吸引眼球的也往往是励志大师们所写的励志技巧。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励志大师的许多策略都是完全没用的,甚至可能使人变得消极。喀麦隆球星阿苏·埃克托并不喜欢踢球,也丝毫没有争夺冠军的野心,他自己承认:"我只是  相似文献   

12.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3,(16):54-55
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帝王出行时乘坐的代步工具统称为"车驾"。为了满足帝王在不同场合乘坐的需要,车驾又有不同的形制和用途,因此有车、辇、舆、辂等名称。车在古代的用途很广,既可以载人,作为代步工具;也是古代作战的装备,如战车等;还可以装载货物、长途运输,称为缁车;还曾用于刑罚,如轘(环)刑、车裂等。但作为帝王的专用座驾,车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基于天文历法"月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国家统治之合法性的基础;古代理想的职官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对国计民生重要的科学知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礼性"。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后,为了完成全国统一,巩固明朝统治,在其"内华外夷"、"华夷同体"的民族观指导下制定和推行了军事征伐、怀柔恩抚、战略防御的对蒙政策,这些政策对削弱和遏制故元顽固势力,争取大多数蒙古部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46-47
正古代的"公费旅游"古代的交通极不发达,各地人员往来极为不便,自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应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地方官府设立"驿站",负责过往官员的接待服务。到了唐代,公务往来日益频繁,这项制度也日臻完善,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驿馆"。这既为官员因公出差这种日常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也是对官员的优待,进而演变为一种特权。宋元时期大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系统一词是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由部分构成整体。而在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古籍中也都蕴涵着博大精深的系统哲学思想。系统思想的核心是系统的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性思想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以系统方式而存在着的。系统论的出现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不断地向各个领域中渗透。系统哲学的地位在当今社会不断提升的同时,回头去重温传统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系统哲学思想,能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学习与研究这门学科。文章所要浅析的就是中国古代的系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之母,掌握着时间的节奏。她也是一种温暖的象征,她的光辉洒满人间的每个角落;她亦是一种美好的期许,愿世间没有黑暗,只有光明……如果将"羲和"比喻为太阳的母亲,那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教授就是室内导航技术领域的"夸父",他用十年的追逐使得移动网络的广域室内外定位  相似文献   

18.
傅建华 《知识窗》2010,(4X):45-45
<正>中国古代是陶瓷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产量之巨、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举世无双。陶瓷人物图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最重要的装饰题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过去,我们主要从艺术或工艺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古代陶瓷人物图,但对其所表现出来的显著而鲜明的  相似文献   

19.
正避暑,古代又常称消夏。避暑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为避开炎热到凉爽的异地暂居。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这种度假旅游性质的避暑活动,《汉书·元后传》曾载:"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汉武帝曾避暑甘泉宫,唐太宗也曾避暑九成宫,清帝更筑有规模宏大的承德避暑山庄。但在清末以前,即使贵为帝王,避暑度假也不过是偶尔为之,更遑论社会大众。及至19世纪末,以传教士为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与做人     
《论语》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学说;贯穿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社会安宁的基础是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理想是仁道的推行;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出发点、目标、手段都在教人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