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上,渔梁坝作为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存在已经有近1400年。它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有着"江南第一都江堰"的名号。古往今来,多个朝代均把坝之兴  相似文献   

2.
汪观清,1930年生于安徽歙县金滩,现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兼书画研究社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被誉为"中国当代画坛画牛第一人"。其连环画《红日》《南京路上好八连》《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雷锋》《从奴隶到将军》等曾轰动全国,他的绘画艺术形式更是影响了几代人。2012年,安徽省政协47位委员、常委及文化知名人士联合提案:在歙县金滩新安江边的小山上建一个以徽州民俗为特色的"汪观清艺术馆",以便将《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这件伟大的巨制作为珍贵的人文和自然遗产加以立体化呈现和保护;将始建于明末清初、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色的"汪观清祖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此促进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将其作为文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干岛湖     
《金秋科苑》2013,(7):84-85
〈〈景点简介: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千岛湖又叫新安江水库,是在距浙江建德市新安江镇以上4千米处建坝蓄水所致。水库上游具有明显的“湖泊效应”且有大大小小的岛屿,因此称“千岛湖”;水库下游建德境内的新安江有“第二漓江”之称,江水清澈见底,不仅晨时暮问浓雾翻滚恍如仙境,而且凉气袭人,是国内外休闲避暑胜地。千岛湖是修水库大坝而成的人工湖,其主要源水为安徽境内的新安江及其支流,汇水来自安徽徽州的歙县、休宁、屯溪、绩溪,以及祁门和黄山区的南部。由于¨}二游注重环境保护,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州是全国的四大刻书中心之一,歙县,做为徽州府治的所在地,则是徽州刻书业的中心。以考证的方法,分姓氏详考了明清时期歙县本地各私家刻书情况、刻书特点。  相似文献   

5.
克林 《科教文汇》2014,(1):229-230
朋友,你知道徽州的“故宫”吗?它就是位于安徽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府衙”。南于它“规模宏敞,面势雄正”,且依中轴线而成,所以被建筑、史学界誉为“徽州故宫”。这座“故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因我的成长,要感谢苦难。是苦难,让我在逆境中铸造了不屈的精神,磨砺出人生的光芒。我出生在古徽州新安江畔的大梅口村(今黄山市歙县)。先父出身贫寒,生于1913年,属牛,是老一辈、旧一代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前,他先后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当过学徒、伙计;抗战时,作为热血青年,参加国民党青年远征军31军208师624团,当通信兵,在战火纷飞中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先当教师,后又改行当保管员、办事员、采购员、伙夫,养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祠堂之多,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是由其当时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也是封建宗族综合能力的体现。歙县棠樾的鲍氏家族古祠堂群在历史的苍桑巨变中奇迹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令人叹为观止,鲍氏家族在祠堂的营建上是很有特色,鲍氏祠堂堪称徽州众多祠堂的佼佼者,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典型例证。本文以歙县棠樾村古祠堂群为例对徽州古祠堂的营造和演变发展历史做些探究。  相似文献   

8.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历史常常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曾几何时,钟灵毓秀的徽州古城歙县,不仅创造了徽商这一奇迹,而且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徽州文化,从这儿的山里,走出了多少仁人志士,商战奇才。现在,一条巨龙正以非凡的气势,从歙县北郊富资河畔飞升而起,它就是黄山新龙纸业有限公司。方汉佐就是它的驾驭者。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各种建筑总是被赋予一定的文化承载,美丽而富于传奇。徽州府所在地——歙县,许多古建筑,尤其是桥梁,许村高阳桥也好,古歙三桥也好,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其实,歙县古桥数不胜数。但闻名遐迩的只有太平桥、万年桥、紫阳桥,人们称之为古歙三桥。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  相似文献   

10.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11.
滋芜 《科教文汇》2014,(10):F0002-F0002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一幅近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该面长66米、宽1.8米,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昔日古徽州的风俗文化。这幅面以散点透视构图法,通过刻画沿江四处有代表性村镇四季的风俗民情“春:丞相故里桃花坝;夏:三江口放伐;  相似文献   

12.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0,(3):F0003-F0003
古今中外.各种建筑总是被赋予一定的文化承载。美丽而富于传奇。徽州府所在地——歙县,许多甫建筑。尤其是桥梁.许村高阳桥也好,古歙三桥也好,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12,(32):I0003-I0006
吴笑梅简介 吴笑梅,女,1969年出生于古徽州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黄山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从事剪纸20多年,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擞州特色系列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型专利44项:她的剪纸艺术在业内被誉为“徽派剪纸风格”的代表,成为徽州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她以“致力于传承擞州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为座右铭,2011年创办“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将剪纸艺术引入学校,为宣传徽州工艺、弘扬徽州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故乡情     
凌华 《科教文汇》2013,(29):I0001-I0001
也许是出于对故乡徽州深深的眷恋,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我总是将话题引向她,总喜欢唠叨着故乡的黄山、白岳、新安江山水和她过去的辉煌,念叨着她骄傲的子孙——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经学家王茂荫、数学家汪菜,教育家陶行知,但谈得最多的还是画家渐江、黄宾虹。难怪同事们总是羡慕地说:“和你在一起,我们了解徽州比了解自己家乡还清楚了。”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一幅近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该画长66米、宽1.8米,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昔日古徽州的风俗文化。这幅画以散点透视构图法,通过刻画沿江四处有代表性村镇四季的风俗民情"春:丞相故里桃花坝;夏:三江口放伐;秋:金秋庆丰年;冬:深渡瑞雪",将场景故事统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4,(10):I0003-I0006,F0003
汪观清简介 汪观清,号耕莘堂主。1931年生于徽州(今黄山市歙县),旅居上海,遂为沪上歙人,擅长人物、山水画,尤以画牛著名。曾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百草画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7.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18.
徽州一座山     
<正>徽州,即如今的黄山市。自宋徽宗时起,徽州就下辖歙县、绩溪、黟县等六县。过了长江,进入徽州的第一站就是绩溪。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而早在明朝时徐霞客便以感性的方式断言:"登黄山则天下无山,观止矣。"两者提法不同,其价值立场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如果你在一个雨霁天睛的清晨登上壁立千仞、直插云霄的黄山天都峰,你就会体验到这一感觉一点都不夸张。太阳从浩瀚的云海  相似文献   

19.
百科文摘     
徽墨与徽州墨之起源。墨始于商,初时仅用石墨书写,至汉代已制成“松烟墨”。而后,“油烟”“漆烟”二墨也相继问世,以“松烟墨”质量最佳。汉至唐制墨工艺和产量已有很大发展,而墨之种类亦多,尤以徽墨最负盛名。徽墨名称的由来。徽墨,产于安徽省徽州地区之歙县(今属黄山市),徽墨始于唐末,易水(今河北省易州)奚氏家族,世代制墨,技  相似文献   

20.
凌华 《科教文汇》2011,(16):F0002-F0002
徽州歙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渊源深厚。明清时期,当地书画名家不胜枚举,以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程邃、郑跛等为代表的新安画派就以其独特性名噪一时,影响深远,不仅峭立于中国书画史,而且也使得徽文化传统的内在基因得以代代相承。“现代新安书画坛”以黄宾虹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