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X的节奏"是新兴流行的网络用语。本文基于网络语料库,对"节奏"、"X的节奏"中的"X"进行句法、语义、结构等多角度考察,分别从本义和新义的角度揭示了"X的节奏"中"节奏"和"X"的语义、语法特征,最后从流行语的流行机制和"X的节奏"本身出发,总结出该结构得以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侯月明 《科教文汇》2007,(10X):197-197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界的开山之作。本文以《马氏文通》中的所提供的关于“最”的用法及其用例作为切入点。从语义的变化、词性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最”的语法化过程。同时从句法位置、语义的转变以及认知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促成“最”的语法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康晓宇 《科教文汇》2008,(34):48-48
对句子的分析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句法层面,还应该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讨论了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分析了带有结果补语的句子的句式转换问题,深入认识和解释这一语法现象对指导对外汉语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汝仲 《今日科苑》2009,(12):180-180
"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且常见的一个重要的助词;但是,在英汉翻译时,若过多使用则会影响译文的意思。本文是在分析了助词"的"使用过多原因的基础上,并结合有关的翻译理论和实例,就英汉翻译中助词"的"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玲轩 《科教文汇》2015,(2):188-189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日语格助词的使用复杂而又灵活多样,初学者会觉得很困扰。但如果从语义角度仔细品味这些格助词会发现它们不仅是构成日语语法的基础,还在语义表现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格关系中不同的格助词会使句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作者在句子里隐藏的情感。同时特定文体下格助词的省略也能从另一方面论证格助词在语义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句带领读者品味格助词在句子中表现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现代汉语字典辞书中,"有所"都不被看作一个词,而是将其看作动词"有"加上一个"所"字结构,整体构成动宾式。大量的现当代语料告诉我们,无论是否承认"有所"凝固为词,它们的"貌合"之结构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根据石毓智,"有所"发展到清代,在语义功能上已发生变化,不再表示拥有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已有了完成体标记的表达功能。本文关注的是形式,从"有 所"的一般组合到"有所"的趋向凝固,这一过程是怎么样的,其发生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宣予 《大众科技》2010,(9):204-205
文章对汉语"得"字句进行了句法语义研究方面的综述。"得"字句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全文分别对"得"字句的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做了总结,指出过去人们比较重视本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考察"得"字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样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沈滔 《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01-103
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21世纪,"Y世代"已逐渐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研究这类消费者的购物风格和决策倾向,对于身处白热化竞争的企业战略营销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本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Y世代"个人统计变量作用于购物决策倾向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六种类型并得出研究结论,以期对"Y世代"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邢相文 《科教文汇》2007,(3S):156-156,170
本文对“可”字进行了历时考察,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得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位置的确定和语言发展演变的自组织性是“可”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连动式是指多个VP的并列结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虽然表层结构相同,但无论是在深层句法上还是在语义上,连动式都可以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构,如:1)穿上衣服跳下床;2)唱歌跳舞;3)骑车锻炼身体。这三个连动式的表层结构都是"VPVP",但无论是句法还是语义都互不相同,这种语言现象是西方主流句法理论不容易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界的开山之作.本文以<马氏文通>中的所提供的关于"最"的用法及其用例作为切入点,从语义的变化、词性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最"的语法化过程.同时从句法位置、语义的转变以及认知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促成"最"的语法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动词从时间过程特征的分类,考察了"刚才+mV①+的+n/np"中mV的时间语义是从"动作/瞬(短时)时/完成"到"结果/短时/完成"再到"状态/短时"变化的,并且知道"刚才+mV+的+n/np"中mV多为双限结构,而知"刚才"可以同时限定动作实现时间和状态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场所副词格助词是韩国语语法中的一个要点,它主要由"-■"和"-■■"两个助词来体现。两个助词表达的语义通常是相反的但同时又有相通的特点。"-■"表示的是动作存在,到达和涉及的场所,而"-■■"是动作活动,出发的场所,表面上看他们是比较清晰的两个相对的概念,事实上在具体的使用上他们又有重合之处,而且从不同分类方法来看他们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扬 《科教文汇》2008,(9):175-175
作为计数单住的量词“个”,使用中发生泛化,在一些特定表达中,“个”已不再作为量词,表现出了助词词性。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个”在不同表达结构中的不同作用,对“个”从量词到助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以期对“个”的使用特点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实用日语教程》《新大学日本语》等7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考察对象,以揭示教材中所解释的"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教材发现:1"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零碎地分散在教材中;2"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的导入顺序不恰当;3未明确区分"らしい"的传闻和推量用法;4关于"らしい"的语义解释具有不当之处;5混同了"ようだ"的推量和委婉用法;6未系统介绍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针对以上问题点,本文认为需在明确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的情况下合理导入"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且就在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教授三种语气词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同时,称呼语又是一个敏感开放的词汇系统,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呼语意义的变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姐"这一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含义的演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小姐"的几多沉浮而反映出来,并由此揭示了称谓语的变化与社会各因素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用户的查询与点击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网络用户搜索中语言使用行为的实验研究"的第二部分工作,包括定性数据处理与分析,网络搜索式的句法、语义和构造,以及用户点击行为中的语言利用问题.在前文所述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定性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句法在用户构造检索式时影响较弱;修改与调整、缩检二者是主要的语义调整方法;检索式构造有3种方式,同时又受到既有检索结果的影响;标题、摘要和来源是用户判断网页相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