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总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一现象困惑着众多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有人不禁发出疑问,为何同在一个课堂上学习,成绩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2.
一年又将过去了,对这过去的一年你有什么感想呢?后悔没有珍惜光阴,还是觉得辛苦而充实?又有多少人和事留在了你的记忆里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绿色证书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15年实施历史,被称为农民职业技术的典范的绿色证书教育自2001年有些销声匿迹,人们不禁问起这一当年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为什么沉沦匿迹了呢?有什么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就是课题。  相似文献   

4.
2004年语考试大纲中“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现在已经扩大为“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它包含哪些类型,有哪些特点呢?这是广大考生迫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改这一年多来,我发现自己好像多了一句“心”头禅:“我怎么又犯糊涂了呢?”说了别人可能要笑话,教龄都近20年了,怎么在教学上还经常犯糊涂呢?但这的确是真的。以往自己对教学也是得心应手,但新课改对全体教师都提出了挑战,每个人都重新站存新的起跑线上,而不管你的教龄和资历有多长、有多深。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教科书里,一接触到近代科技,就不能不提到牛顿、达尔文等一批欧洲人的名字,少有中国人。为什么近代科技由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来开创呢?有一种答案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是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社会那么长呢?欧洲的封建社会又那么短呢?这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数学是自然科学之首.以下主要从数学这一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已开始进入经济起飞阶段。从八十年代末期低速的经济状态中恢复之后,连续几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倍受世人瞩目。作为一个从“二元”状态向工业化过渡的时期,其经济增长是否代表经济起飞的全部意义呢?其资金、技术是否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呢?二者谁应放在首位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  相似文献   

8.
钟图 《中国考试》2004,(2):46-49,56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构成有所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那么,法学概论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呢?它的内容构成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2005年又要离我们而去了。为了铭记这即将成为历史的一年,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一些同学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选举会”。参加选举的候选人可不是什么社会名流,也不是大队干部。那是什么呢?原来,参选的都是2005年12月之前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这下子,小朋友们明白了吧!原来,这是在选2005年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呢!那么,入选的到底有哪些新闻事件呢?它们的排名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一目中,讲到了美国提出的“泛美主义”这一口号。这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那么,何谓“泛美主义”呢?它又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12.
思考的威力     
几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人们常说,一切发明创造都来自劳动和实践。可是,有不少人辛辛苦苦地从事某种劳动和实践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什么都没有发明创造呢 ?”  “为什么瓦特看见水蒸气冲开壶盖就发明了蒸汽机,鲁班被带齿的野草划破了手就发明了锯 ?”  这两个问题到底如何认识呢 ?我们还是从一位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讲起。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卢瑟福,一天深夜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俯身于工作台上。  “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卢瑟福问。  “我在工作。”  “那你白…  相似文献   

13.
一天之中,为什么要“眼睛一睁,学到熄灯”呢?一周之中,为什么要在星期六甚至星期日正常上课呢?一月之中,为什么住校生只能踏出校园围墙一次(放月假)呢?一学年之中,为什么要在寒暑假或五一、国庆长假中补课呢?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3年秋季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全面开设了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当我们再次面对传统的纸笔测试时,许多问题一齐涌来:纸笔测试是不是已经过时了?传统纸笔测试的弊端在哪里?这些弊端是不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郑杰 《上海教育》2004,(7X):49-49
原来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宾馆商店是服务人的地方。因此,就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说教育也成了一种服务呢?这岂不是把学校等同于宾馆商店了吗?教育一贯高高在上的,怎么能迁就于人呢?  相似文献   

16.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7.
鸟儿的心愿     
一年的尾声终于慢慢来到了我们身边,回忆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欣喜, 是无趣,是忙碌,还是茫然呢?学习又有了新的进步吗?又交到了一个有趣的好朋友吗?细细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去年相比真是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8.
我的理想     
2006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来临。在这岁末年初的时刻,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理想是否更远大,更切实际呢?请看看下面同学们的谈话吧!  相似文献   

19.
杨教 《科技文萃》2001,(3):109-111
乘坐火车,从北京出发,最远可以到什么地方?乌鲁木齐?莫斯科?这是现在的答案。再过20 年呢?你完全有可能坐火车从北京直达纽约!难道让火车飞过太平洋?当然不是,这要拜俄罗 斯最近披露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超级工程——白令海峡海底隧道之赐。 海底隧道直通美国 也许是受新世纪来临的鼓舞,俄罗斯地区运输计划中心主任维克多·拉兹别金在新世纪的第 一天向全世界透露了俄罗斯政府酝酿已久的一项超级工程——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计划。 俄罗斯打算斥资500亿美元,花20年时间,打通分隔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用 这条海底隧道连接美洲和亚欧大陆,当铁路贯通后,乘客将可从纽约坐火车到北京、莫斯科 甚至伦敦等地!  相似文献   

20.
“大陆政策”是本统治集团制定的妄图灭亡中国、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侵略政策,是日本对外政策的总方针。这一知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多次出现,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它又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