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蛇的形象在云南少数民族的观念世界里频繁地出现,并且带着神秘的色彩。人们往往认为蛇与一切神秘的超自然的魔力、死亡、祸祟和凶恶等联系在一起,并且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蛇的信仰和禁忌习俗。另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坊间流传着的各种有关蛇的巫术,则更进一步地加剧了人们对蛇的禁忌和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事实上已造福于一方百姓和子孙后代。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行为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是符合当代生态伦理标准要求的,也为当代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思路,如坚持生态文化的净化原则,建构正确的民族生态伦理观等。  相似文献   

3.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化现象,也是跨化交际中最应慎重对待的。章探讨了维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禁忌和非语言禁忌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阐明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有关禁忌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以及色彩体系。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云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相对滞后性、封闭性,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地域性、本原性、原初性、多元性、边缘性以及功利性等独特的文化内涵特点。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其原始崇拜、风俗习惯、禁忌和宗教信仰,客观上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事实上造福了一方百姓、荫庇了子孙后代。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云南少数民族遵循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其生态行为是道德的,是符合当代伦理道德标准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计有苗、瑶、壮、侗、彝、回、水、京、仡佬、仫佬、毛南十一个少数民族。民族众多,各族又有不同的支系。由于它们居住环境的不同以及受外来文化影响深浅的差别,就形成了各色各样纷繁复杂的民族风俗习惯。禁忌食俗就是这些众多风俗习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广西各少数民族部分禁忌食俗的概况及其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广西少数民族部分禁忌食俗的概况和特点 民俗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特有历史文化的伴随物,它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文化土壤之中。民族不同,其信仰、民族意识、民族心理素质也就不同,就会有自己特有的禁忌食俗;同一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不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宗教信仰复杂多样,方言各异等等,也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复杂多样的禁忌食俗。因此,全面地不无遗漏地概括出广西各少数民族禁忌食俗的种类及其特点,是一件极其繁杂的工作。现仅根据笔者近年来社会调查所得和掌握的文献资料,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已渗入我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道教自产生就与西南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意识形态已深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云南少数民族逐步把道教教理吸收改造成为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道教,道教信仰在云南民俗中有它自身的特点:一些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道教的直接传播。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各种巫术与道教术数。  相似文献   

8.
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这不仅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其它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背景云南,有“彩云之南”之美称,它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崇山峻岭,边境线漫长,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9%,少数民族学生252.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5.87%。在云南世居的25个民族中,约有600万少数民族不通汉语,在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中,14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视觉语言具有原发性、传承性、审美性思维特征,这是受少数民族先民思维影响而产生的.掌握了这种思维特征,能深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对云南视觉艺术进行规律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巫蛊的信仰,性爱巫术即属于其中一种鲜为人知的“秘术”。由于认识能力的制约,很多少数民族都幻想着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认为此术可以感应并取悦于异性。性爱巫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勾魂巫术实际上是人魂合一观念的表现形式,而用符咒和某些动物、植物配置的恋药来激发所恋之人的性爱、性欲和性力也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而来的有关“蛊”的传说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情爱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部阿昌族聚居的村寨普遍存在经血不洁等错误观念,阿昌族妇女由于月经禁忌的限制而采取的诸多不恰当的护理方式,极大地损害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很多针对经期妇女的行为限制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妇女的健康。在与经期病痛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阿昌族妇女在经期护理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地方性知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科学的经期护理方式逐渐被阿昌族年轻妇女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移入谈云南杂居回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穿插在少数民族中间,受其他文化移入的影响,形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各地回族由于有着共同的伊斯兰文化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上有着强烈的情感,促进了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回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多元的民族格局与云南的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类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就有表现,地理环境的诸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对云南民族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然而近年来随着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从节庆活动入手,对云南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劳的彝族人民用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一套适应生态环境的传统文化。笔者在对云南省可邑村和仙人洞村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基督教传入对云南部分信教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基督教的传入主要有东西两路,东路由四川进入,西路由缅甸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会着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有8个民族的部分人口信奉了基督教,这和这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基督教作为一种异质化能在这些民族中传播,除了列强作为其政治经济后盾外,还得益于其传教方式,尤其是地教育的开展,引所引起的云南部分信教少数民族社会化的变迁,不论其客观效果如何,其终极是否定民族传统化,实现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忌,需取其精华传承下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上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习惯密切联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民族宗教,将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体系,由此展现了本主文化对白族社会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