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定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实验区域,利用实测的土壤全盐含量数据,结合中国产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CBERS-02B)多光谱遥感影像,分别应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含盐量反演建模,并对2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明显改善了反演精度;且该反演模型更适宜于高盐度区域(全盐含量>1%)土壤含盐量反演制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探讨该区土壤参数光谱速测方法,利用地物高光谱仪室内测定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参数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数学变换形式的关系,并得到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⑴ 有机质是松嫩平原主要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区域(母质、气候等)的差异,即使同类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差异也很显著;⑵ 铁对松嫩平原农安县主要土壤的反射率光谱特性的影响较小;⑶ 基于反射光谱特性的有机质含量模型可以用于该区有机质含量的速测;⑷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总氮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可以部分揭示土壤总氮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3.
玉米叶绿素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易秋香  黄敬峰  王秀珍  钱翌 《科技通报》2007,23(1):83-87,105
对不同品种玉米测定了不同层位叶片(上、中、下)以及叶片不同部位(叶尖、叶中、叶基和叶脉)的室内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采用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拟合分析技术,对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高光谱特征参数(如红边波长、红边位置以及红边面积等)以及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在713nm处具有最大相关系数(R=-0.815).并且基于此波长所构建的指数估算模型明显优于线性模型;基于光谱位置和光谱面积的变量与叶绿素都呈负相关,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并且植被指数相关性优于单一的特征变量。比值植被指数(RVI)相关性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蓝边面积变量(SDb)为自变量所构建的指数模型对叶绿素含量估算较好。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对表征土壤养分含量高低和预测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预测有机质含量变化可以为提前进行土壤有机质积累试验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集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壤信息,对比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结论得出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确度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亚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腊肉等肉类食品,由于生产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性,仅仅为追求其发色效果而过多使用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针对这一问题,以腊肉为对象,探讨了高光谱技术在亚硝酸含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集腊肉的高光谱数据,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与国标法获取的亚硝酸盐实际含量值关联起来,建立腊肉亚硝酸盐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其所建模型,其中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所建模型效果最佳,模型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251,决定系数R2为0.97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腊肉亚硝酸盐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亚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腊肉等肉类食品,由于生产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性,仅仅为追求其发色效果而过多使用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针对这一问题,以腊肉为对象,探讨了高光谱技术在亚硝酸含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集腊肉的高光谱数据,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获取的高光谱数据与国标法获取的亚硝酸盐实际含量值关联起来,建立腊肉亚硝酸盐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其所建模型,其中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所建模型效果最佳,模型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251,决定系数R2为0.972。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腊肉亚硝酸盐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20)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9月在开滦总医院查体确诊的70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24周的八段锦煅练。分别于实验前和八段锦干预后采用SF-36量表测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比较PF、RP、BP、VT、GH、SF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VT得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F、RP、BP、VT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提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赵理  屈冉  聂忆黄  熊文成  刘振华 《科技通报》2019,35(8):19-27,33
土壤中的重金属汞元素是对人体毒害最大的5种重金属之一,为了实现快速土壤重金属汞的监测,本文采集了广东省75个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室内高光谱测定和化学测试分析,获取高光谱数据及土壤重金属汞含量。为了获取土壤汞的高光谱反演的最佳模型,本研究对土壤高光谱数据进行平滑、连续统去除、光谱微分、倒数对数、倒数、对数、双波段组合等处理,同时,对土壤汞含量作对数变换,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与对数变换后的土壤汞含量相关性最高的光谱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汞的最佳光谱指标为反射率一阶微分的波段组合(700*R_((587. 705nm))-250*R_((1373. 48nm))),相关系数高达-0. 744;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指标构建的土壤汞的高光谱反演模型最佳(y=0. 1491x~3-0. 53x~2+0. 0358x+1. 2596),其决定系数R~2为0. 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 183。其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0. 169。由此可知该模型用来快速估算广东省土壤汞含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将植被叶片高光谱数据与实测植被叶片叶绿素数据相结合,通过对相关性分析,获得红边参数及不同植被敏感波段,作为不同因子对各研究植被建立反演模型。分析所得结果可知,以敏感波段为因子的模型总体预测能力优于以红边位置为因子的模型,且随着小麦生长成熟,不同因子所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均有所下降。而时序分析表明,利用小麦叶片光谱数据对其不同物候期叶绿素含量进行反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典型研究区,实地采集53个土壤样品。首先,在野外利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土壤的光谱反射率,然后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并测定土壤中砷(As)、铜(Cu)元素的含量;其次,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变换;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As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是基于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特征波段与土壤As含量实测数据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9425,验证R~2达到了0.79,RMSE值为0.831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03,符合RPD2的要求,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As元素含量的能力。土壤重金属Cu与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模R~2为0.80,RMSE值为2.1360,验证R~2达到了0.79,RPD为2.304,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Cu元素含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升高 《科技通报》1999,15(6):409-413
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第四纪红土母质上发育的红壤和红性水稻土中磁性矿物的数量、粒度和类型。结果表明,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软剩磁、硬剩磁、非滞后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磁性参数有显著差异,磁化率的粒级分布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各粒级的磁性均受到破坏,以粘能降低最多,认为其磁性演变的主要机制是红 水稻土中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磁性颗的破坏。红壤性水稻土中基本不存在超顺磁性和稳定单畴态铁磁性矿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章明奎 《科技通报》1996,12(1):54-58
本文对浙南变质岩发育的16个土壤剖面中氧化铁矿物的组成特性、红度与赤铁矿含量的关系及母质对铁矿物的影响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发育土壤的晶态氧化铁主要为针铁矿和赤铁矿,铁游离度较高(B层土壤为51.68% ̄85.53%),活化度较低(B层土壤为0.95% ̄5.83%)。土色常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它土壤红,粘一的赤铁矿含量较高,这与变革岩中矿物晶格能低、易风化、铁释放快等有关。土壤红度与赤铁矿含量  相似文献   

14.
长春南湖水体透明度高光谱定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度是衡量水质优劣、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光谱遥感可有效反演透明度,较好解决了常规遥感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野外高光谱仪在长春南湖夏季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通过分析水体透明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尝试采用多种半经验算法建立透明度高光谱定量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单波段、波段比值和一阶微分反演模型,确定性系数皆在0.74以上,RMSE小于透明度极值差,因此皆可以用于反演透明度;2)模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一阶微分模型、单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该定量模型的建立,为今后利用成像光谱数据在南湖进行透明度大面积遥感反演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内陆水体透明度反演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表征要素,其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蒙古高原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常年遭受风蚀等灾害影响,再加上人为活动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态状况堪忧。本研究即是以蒙古高原中北部为研究区,对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做空间化扩展研究,通过选取与有机质相关的环境要素,包括高程、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插值模型,获取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部山地区域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约为43.35%,而在南部戈壁和荒漠区有机质含量相当低,接近于0,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和镍的积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铬、镍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土壤铬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麦地>绿化地>果园>自然土壤,土壤镍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果园.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比较,土壤中铬、镍的浓度并没有普遍增加,仅在菜地以及稻田中存在一定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铬、镍浓度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在土壤中的浓度仍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不太大.  相似文献   

17.
嘉兴地区水稻土磷素状况与环境效应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志剑  王光火 《科技通报》1999,15(5):377-381
对我国高产水稻区嘉兴地区典型水稻土进行了磷素状况测定及环境效应评估。结果表明,流行的磷肥管理实践已造成水稻土磷素的积累;发现水稻土的树脂磷指标可以反映出与水体环境相关的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平。此外,还就高磷水稻土磷素潜在迁移流失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水稻土磷素流失机制及影响因子进行深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氮素胁迫下的冬小麦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光谱遥感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野外光谱仪在地面的实测工作为其在精准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可以提高作物营养诊断的精度。养分胁迫下高光谱特征提取是这一目标的地面预研究。本次试验对不同氮素养分胁迫下东小麦的不同生育期,分别观测其光谱反射率,分析其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反射光谱的特征,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对叶绿素密度和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量同原始光谱、一阶倒数光谱进行拟合度比较,结合养份胁迫的特点,分析建立光谱模型的可能性。叶绿素密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均拟合较好,拟合度在0.5左右,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拟合,而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拟合在近红外波段较好,在可见光波段拟合度较小。通过作物的光谱特征,提取其中重要的近红外反射峰值、绿峰和红端位移特征,与冬小麦的叶绿素密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物物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线性光谱模拟模型。提取出的特征参量均可有效地模拟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其中叶绿素含量与近红外反射峰值的拟合度(R2)除乳熟期外,都在0.9以上;孕穗期的模拟模型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孕穗期是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作物长势和养份分诊断研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集松嫩平原典型类型土壤样本252个.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风干后土样的光谱.对原始光谱数据作预处理后,分别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可满足有机质含量速测要求,但偏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更具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